就在今天
粵港澳大灣區
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深中通道迎來歷史性進展
具體情況
快快接著往下看~
深中通道主線貫通!
11月28日10時15分,隨著最后一方壓艙混凝土澆筑完成,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貫通,這也意味著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主線貫通。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建設現場(攝影:沈仲)
深中通道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31公里,起于深圳機場互通,與廣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馬鞍島登陸,與在建中開高速對接,并通過連接線實現在深圳、中山及廣州登陸。
項目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全長約 24 公里,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建設現場(攝影:沈仲)
海底隧道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長約6.8公里,包含沉管段約5公里,是世界上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由32個管節及1個最終接頭組成。
2023年6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攻克了全部技術難題,這條目前世界上最長、最寬的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最終成功對接合龍。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管內建設現場(攝影:沈仲)
走進海底隧道,只見大大小小的施工車輛來回穿梭,數百名建設者正忙著安裝隧道防火板、裝飾板及相關機電設施等。
在雙向八車道中間的中管廊,建設者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管線安裝和消防、排煙設施施工。同時,橋梁工程路燈、護欄、伸縮縫安裝正有序推進中。
橋面施工現場
在橋面施工現場,攤鋪機列隊行進,壓路機來回穿梭,建設者正進行鋼橋面鋪裝。在他們身后,黑色瀝青路面在伶仃長虹上徐徐展開。
建設團隊實施全環節機械化、智能化施工,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計劃明年初完成橋梁工程的路面鋪裝,同步開展隧道內路面瀝青鋪裝。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建設現場(攝影:沈仲)
在伶仃洋大橋270米高的橋塔旁,建設者正操作塔吊運送材料。下一步,伶仃洋大橋橋塔頂上還會安上一個“大帽子”——塔冠,主要用來保護主纜,塔身內還要安裝未來用于檢修維護的電梯,之后還將進行全線防腐涂裝施工等。
深中通道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項目全長約24公里,其中橋梁工程長約 17 公里。
項目采用東隧西橋方案,線路全長約 24 公里,主要由長6.8公里的特長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橋、主跨580米中山大橋、長約13公里非通航孔橋、東、西人工島、互通立交等這些關鍵構造物組成,采用設計速度 100 公里/小時的雙向 8 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
當了那么久的“云監工”
再來一起回顧
深中通道的建設歷程吧~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先行工程西人工島開工。
2017年12月21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開工建設。
2018年4月27日:海底隧道沉管鋼殼試驗段開工建造。
2018年9月6日: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主墩樁基同時開鉆,橋梁工程正式開建。
2020年6月17日:首節沉管E1管節在世界首制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的助力下,完成沉放安裝,實現“深海初吻”。
2021年6月17日:伶仃洋大橋東主塔封頂。
2021年7月19日:伶仃洋大橋西主塔封頂。
2022年4月22日:伶仃洋大橋貓道貫通。
2022年6月28日:中山大橋合龍。
2023年1月4日:深中通道海上非通航孔橋全部箱梁架設完成。
2023年4月28日:伶仃洋大橋合龍。
2023年6月11日:海底隧道E23管節及最終接頭完成沉放對接,沉管隧道實現合龍。
2023年6月20日:東人工島主體結構完工。
2023年11月28日:深中通道主線貫通。
作為珠江口“A”字形交通網絡骨架的重要一橫,預計明年建成通車后,深中通道將與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跨海跨江通道,構筑起均衡協調、面向未來的高速交通網絡,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交通運輸便利度及過江通道的通行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預計2024年深中通道就正式通車啦。到那時候,深圳-中山將實現30分鐘內直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