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初冬最美的一首詩,治愈寒冷,結尾14字溫暖世人近千年
很多人都不喜歡冬天,覺得冬天死氣沉沉的,萬物凋零,但是蘇軾卻說,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今天的“詩詞漫游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蘇軾的《贈劉景文》,治愈寒冷,結尾14字溫暖世人近千年!
贈劉景文/冬景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荷盡,菊殘,橙黃,橘綠,好一幅色彩明麗的秋末冬初圖。“傲霜枝”的氣節,“君須記”的感人真情,“橙黃橘綠”的美好景致。
詩人曠達、豪放的胸懷,獨特的視野,一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基調,把蕭條的秋末冬初寫得富有生機、詩韻。
詩意放送:
劉景文啊,這秋天雖然荷盡菊殘,但是您向結了果子的樹上看看,橙黃,橘綠,這不正是一年中最美麗的景色嗎?您要明白——“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劉景文啊,不要沮喪,不要消沉,只要不懈努力,您仍然可以大有作為。
這位劉景文,曾任兩浙兵馬總監,才智過人,被蘇東坡稱之為“慷慨奇士”,他做官,就是蘇東坡舉薦的,因此,在劉景文眼中,蘇東坡是“伯樂”和“教父”級別的人物,說話自然是有很大分量的。
蘇東坡寫給他的這首詩難道只是單純寫一寫秋日風光嗎?
當然不是。
蘇東坡是借寫景來說,不要以為青春不再就可以自暴自棄,眼下,你仍正值壯年,正是建功立業的黃金時代,“君須記”,當下就是最好的韶光,不必悲秋,理應奮起。
橙黃橘綠,確實是最好的風光。
橙子的黃,誘發人的食欲,酸,這樣一種口感,讓人胃口大開,也讓人茅塞頓開;
橘子的綠,好似從夏日移栽了一抹綠在果實上,纖手破新橙,亦可破新橘,一股清新撲面而至,讓人賞心悅目。
很多人記起朱自清的《背影》,最經典的橋段就是“你站著別動,我去買幾個橘子。”
那似乎是父愛的味道,不像母愛那樣甘甜,這樣的酸,酸中帶著淚。
母親用女人的柔情感動你,讓你熱淚盈眶,父親若是感動你,就是涕泗滂沱了!
橙黃橘綠時節,整個自然界都在擎著特有的恩典給我們。
不得不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真是溫暖世人千年的頂好名句。
我們再說回蘇軾和劉景文。
劉景文和蘇軾一樣是位美髯公,他長著漂亮的長胡子。每當沉思和作詩時,他都會手捋胡子,不一會兒,便能吟出一首讓人驚嘆的好詩,這令蘇軾很是傾慕。
劉景文很喜歡古書和石刻,尤其喜歡藏書,他做官期間幾乎所有的俸祿都用來買書了。蘇軾也愛藏書,自己沒有的書便常來找劉景文借。一來二去,彼此已是非常熟絡。
更重要的是,劉景文出身將門,絲毫沒有讀書人的文弱氣質,性格頗為粗獷豪放。
這一點同性格豪放不羈的蘇軾更為相似,蘇軾稱他為“慷慨奇士”,因此兩人情投意合,經常在一起探討詩文,友情非常深厚。
有一次,蘇軾病了,躺在床上休養,無論家人怎樣侍候都是悶悶不樂。
正當他百無聊賴之時,家人告訴他,好友劉景文來看他了。
蘇軾聽了,高興得從床上一躍而起,連病居然也沒了。
他迅速穿好衣服,連走路也不用扶了,在家人的陪同下,急速趕往城南迎接。
在錢塘湖邊,蘇軾見到了劉景文,他緊緊握住老友的手,一直呵呵笑個不停。
劉景文也噓寒問暖,詢問他的身體恢復得怎樣了。蘇軾笑著說:“沒事,你一來,這不病全都好了么?”說罷,兩人看著對方哈哈大笑。
家人見他們交情如此深厚,便遠遠避開。他倆索性坐在湖邊的一塊石頭上,邊欣賞錢塘湖美景,邊探討起詩詞與人生來。
這段往事記載于蘇軾的《喜劉景文至 》一詩中,文字通俗易懂,但在字里行間中卻是一片真情:
天明小兒更傳呼:髯劉已到城南隅。
尺書真是髯手跡,起坐熨眼知有無。
今人不作古人事,今世有此古丈夫!
我聞其來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
江淮旱久塵土惡,朝來清雨濯鬢須。
相看握手了無事,千里一笑毋乃迂?
平生所樂在吳會,老死欲葬杭與蘇。
過江西來二百日,冷落山水愁吳姝。
新堤舊井各無恙,參寥六一豈念吾?
別后新詩巧摹寫,袖中知有錢塘湖。
清代紀昀評價這首詩說:“起數語旁面寫出,愈加飛動,多少交情,都在無字句處。”
無論是“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還是“我聞其來喜欲舞,病自能起不用扶”,其中都包含著蘇軾對劉景文的一片真情,讓人溫暖,感動千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