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停路邊,只要幾天時間,車頂車身都是黏糊糊的,開門時甚至有‘拉絲’的感覺!”7月17日,家住萬柏林和平北路的杜先生說,每年都是如此,嚴重時連走路都粘腳,“咯吱吱的,穿涼鞋、拖鞋還不方便呢。”
杜先生表示,每年夏天都會發現車上有這種黏狀物,天氣越熱,樹越多、樹葉越密,滴液似乎就越多。“把一些樹葉、槐花、小蟲子都粘在擋風玻璃上了,一段時間不洗車,就很影響視線。而且門把手、窗戶玻璃、機蓋上都是黏糊糊的,摸著很‘膩歪’。”記者在走訪中看到,槐樹、楊樹、柳樹、松樹等其他行道樹下都是如此,許多位于樹下的公共自行車的車座都是黏糊糊的,人們要墊個什么才能騎行。
就此情況,記者詢問了市植保站有關人員,他們表示,這主要是蚜蟲(也叫蜜蟲、膩蟲)分泌的蜜露。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它們以植物嫩葉、嫩梢、汁液為食,吃飽后會產生富含葡萄糖、蔗糖的蜜露,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會聚成水滴狀滴落。雖然“膩歪”,但對人、車沒什么危害,“用清水、肥皂水使點勁擦一擦就能祛除。”
他們介紹,隨著氣溫升高,包括蚜蟲、國槐尺蠖、網蝽、葉螨、梨星毛蟲、斑衣蠟蟬等蟲害進入高發期,園林部門已經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進行了防治,比如懸掛黃色粘蟲板誘集有翅蚜;噴施藥劑防治,如煙堿、苦參堿、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噻蟲·高氯氟等1000倍液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如異色瓢蟲、龜紋瓢蟲、大灰食蚜蠅、蚜小蜂等。“蚜蟲有非常多的種類,在很多種植物上都能生存,一年代謝幾十代,無法徹底消除,只要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就沒什么大問題。”(記者 劉曉亮 文/攝)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