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蜚聲中外的書法名家,60余載根植于中國書法這一綜合性極強的傳統文化藝術,倘佯在紙與墨的黑白世界里,上至甲骨金文,下研魏碑唐楷,涉獵真草篆隸,他就是步入獨特境界的當代著名書法家張一飛。
張一飛 ,別署皖江散人、燕京溯源翁。安徽樅陽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結業(yè)于中國書法家協會高研班。海軍退休大校。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高級書法師;中國國賓禮特供藝術家;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炎黃畫院顧問兼書法藝委會主任;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香港國際羲之書畫院名譽院長;丹青翰龍巴黎國際藝術中心特聘書畫家;聯合國文化藝術家聯合會總會理事。
張一飛的書作曾百余次參加國內外大展;獲國家文化部“群星獎”、2004第七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丶第11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等全國性、國際性文化機構頒發(fā)的各類獎項及稱號一百多個;被第十三屆世界奧林匹克收藏博覽會、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等國內外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和名人收藏;被國家郵政局制成3套48枚特種系列郵票和明信片公開發(fā)行。個人傳略辭條和書作被收入國家文化部網絡數據庫、中國國禮官方網站、《中國書法家選集》《中華名人大典》《世界書畫名家大典》《世界名人錄》等八十余部文庫大典。
世界教科文衛(wèi)組織曾專門致函張一飛,特邀其加入“世界教科文衛(wèi)組織專家成員"。
2004年,中央電視臺以甲骨文“中國十二生肖書作第一人張一飛“為題作了專題報道。
2012年,張一飛的《盛世中華百龍圖》等書作被中宣部遴選收錄于《大家》唯一進入十八大會議場所的書畫特刊中。"百龍圖"是以儒家“仁義禮智信"的五常與傳統"福祿壽喜財"的五福融合于一幅十米的長卷中,一百龍字由甲骨、金文、小篆、簡帛、魏楷、行草諸體躍現于扇面、斗方、手卷的紙面上,活靈活現。一個"龍"字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描繪得酣暢淋漓。
2017年3月,張一飛的十二幅書作登上了全國兩會專利。所創(chuàng)作的寶塔型篆書和佛字型隸書兩幅《心經》作品,被官方監(jiān)制繪制成"一帶一路,傳世國瓷",作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頂級國禮珍品贈于多個國家元首和駐華使館永久收藏。張一飛被特授于"國禮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2023年2月,張一飛以"全球國際國禮藝術形象大使"的資格,入駐了世界頂尖藝術品交易天堂一一迪拜國際官方拍賣平臺,代表中國展示中華文化的軟實力。
張一飛的書法作品以其追古溯源、自出新意;方筆奇崛、大氣磅礴;粗細分明、質感強烈;蒼澀老辣、流麗飛動的氣韻風格,深受收藏者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書法導報》《書法報》《世界知識畫報》《中國收藏》等三十余家媒體報刊曾先后作了長篇報道,被中央媒體譽為“中國生肖書作第一人”。
筆者第一次欣賞到“張一飛十二生肖書作”是2004年9月16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中國第十一屆藝術博覽會”上。在人頭攢動的展出現場,筆者看到中外觀眾對“十二生肖書作”表現出了難以言狀的濃厚興趣,紛紛拍照,竊竊私語。頓時感到,這種弘揚古老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書作,最易為海內外華人和洋人所接受。之后,一飛應邀參加了10月1日至5日在北京國際貿易中心舉辦的“第七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一舉獲得金獎。打那時以來,筆者知道他一直“咬住生肖書作”未放松,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一、 一飛沖天
墨海耕耘六十年,藝術結晶亮世界。 2004至2005年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書法導報》《書法報》《中國收藏》《世界知識畫報》等面向全國或世界的中央與地方媒體,先后多次全方位地介紹了張一飛"中國生肖書作第一人",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注目。中央電視臺為張一飛制作了15分鐘的專題片播放;《中國收藏》連載三期六個版介紹張一飛;《世界知識畫報》作了兩期10個整版的專題報道,并將張一飛的大幅肖像制作為畫報封面。該刊在按語中說:著名書法家張一飛先生的十二生肖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收藏界的喜愛和高度關注。評論界稱其 是"中國生肖書作第一人"。2012年,張一飛的《十二生肖書作圖》《盛世中華百龍圖》三十余幅作品與沈鵬、歐陽中石等書畫名家的代表作,被中宣部遴選收錄于黨的十八大唯一的書畫特刊《大家》《中國書畫收藏》兩冊之中。
2017年3月,張一飛的十二生肖等書作登上全國兩會專刊。8月,張一飛被中國文聯主管的中外名人研究會,特邀參加訂制"一帶一路?傳世國瓷"重要活動,其所創(chuàng)作的篆隸兩幅彰顯國風的作品,由官方監(jiān)制繪制成頂級國禮瓷器,作為珍品贈予多個國家元首和駐華使館永久收藏。鑒于其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價值,為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貢獻,被授予"國禮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2023年2月,張一飛被阿聯酋官方,以“全球國際國禮藝術形象大使"的頭銜,特邀入住世界頂級藝術品交易天堂一一迪拜國際拍賣平臺,讓中國國禮藝術走進迪拜,展示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可謂“一飛沖天”!
二、特殊名片
張一飛除了擁有海軍大校、某海軍院校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等多個頭銜及聯系方式的"常規(guī)名片"外,系列十二生肖書作,成了他的一張“特殊名片”。
張一飛的系列十二生肖書作,首先得到了國家郵政總局的認可。作為印制“郵票”——凝聚和記錄歷史“國家名片"的權威機構,早在2003年,就以"當代中國書法名家集粹"為題公開出版發(fā)行了嵌有張一飛肖像和十二生肖書作圖片的專題紀念郵票,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一枚中國墨寶。從此,十二生肖系列書作也成為張一飛的“特殊名片”。這張“特殊名片”,注釋了天道酬勤人書俱老的習書規(guī)律;展現了他對書法藝術不懈追求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體現了他書法水平的最高境界;揭示了他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和綜合藝術素養(yǎng),凝聚了他對十二生肖文化的一往深情。每每談起"十二生肖書作”,他的眼眶里就溢滿了淚水,話語里就充滿著酸甜苦辣的感慨。這一藝術結晶確實來之不易。
三、感悟頓生
張一飛在上世紀90年代初、已經習書四十多年、積蓄了“書作體量濃度"之后,在由“無我”到“有我”的孜孜追求中,一個偶然機會,像雨后春筍破土般地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天,他到北京琉璃廠的書畫店參觀,當看到單幅的生肖字“龍"“虎”作品前觀者最多時,眼眼一亮,感悟頓生:十二生肖是炎黃子孫"命運"象征的共同“符號",像“臍帶”一樣聯系著每個人,凝聚著華夏民族魂,何不把十二生肖字都寫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
張一飛“抓住靈感”,開始了十二生肖書法創(chuàng)作。春夏秋冬,夜以繼日,嘔心瀝血,不斷琢磨,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終于從一大系列到五大系列,達到了今日能夠吸引眼球、留下深刻印象、記住作品風格、記住作者名字的效果,其中的甘苦是局外人難以想象的。
在書法史和現代生活中,書寫個別生肖字"龍"“虎”“猴”的不乏其人,但像張一飛這樣全面完整書寫十二生肖的還不多;像他這樣創(chuàng)作出五大系列生肖書法藝術作品的還不多;堅持不懈形成規(guī)模且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的還不多;受到觀賞者特別是收藏家們注目的更是不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他"一飛沖天"成為書壇“獨特一家"的一個標志。
四、融古貫今
張一飛創(chuàng)作五大系列十二生肖書作的基本經驗:一是吸收了殷商周秦漢高古厚樸凝重與魏晉的瀟散隨意等百家諸體的精神;二是在內容、形制、筆法、字法、墨法、章法、用紙、幅式、色彩上進行了深入探索;三是重點在筆法上下了工夫動了腦筋。特別是揉甲骨文與金文及“合體“,取形造勢,施以行草、飛白的勁捷用筆,取得了悅目效果。
張一飛“三管齊下”融古貫今,普通的十二生肖具象,成了個個形神兼?zhèn)洹⒑糁龅乃囆g形象。字字既傳統規(guī)范、又現代神奇。整幅作品,入眼入腦,讓人回味無窮。加之生肖作為民族文化圖騰、世代“文化基因”傳承,使十二生肖書作充滿了感人魅力,為大眾喜聞樂見。既可進城乃至走出國門登上大雅之堂,又可下鄉(xiāng)入茅舍陋屋;既具欣賞價值,又有收藏價值。2005年,總第58期《中國收藏》雜志以《十二生肖畫圖,藏界魅力奇葩》為題載文道:“張一飛獨創(chuàng)惟其所有的五體系列十二生肖圖…… 筆墨的時代性、作品的藝術性,理所當然地成為書法藝術瑰寶。”
十二生肖書作,從服務于全體國民而言,一飛先生可稱是"人民藝術家"了。縱覽古今,可謂前無古人,獨步書林。稱一飛是“中國生肖書作第一人",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五、五個特點
張一飛與其他有成就的書法家相比,其書法特點、個性或曰代表作,就是內容、幅式、色彩三結合、形象生動活潑的“十二生肖書作”,這是一飛對傳統書法、繪畫、裝裱藝術的成功開掘,是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一種“形式體現”。給筆者的感覺是,很中國、很傳統、很書法、很藝術、很新穎。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飛到“一家”過程中的一個突破性創(chuàng)造。
十二生肖書作,“獨樹一幟”在哪里呢?竊以為,有以下五個主要特點:
其一,字意的貼近性
常用漢字乃至所有漢字中,十二生肖字,是與中華民族關系最密切、感情最貼近的漢字,也是相對產生較早的漢字。干支的甲乙、子丑等22個字,是中國發(fā)明最早的文字,其組合的六十組文字,用來紀年月日,是先民的一個創(chuàng)造。天干地支相配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戍狗、亥豬十二屬相,源源流長,周而復始,循環(huán)使用,涵蓋了中華民族所有的人。也就是說,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人人都有屬相,都喜歡看自己屬相的漢字有多少種字體、是怎樣藝術化地書寫。
其他文字內容的書法作品,無論藝術水平多高,書寫者的名氣多大,哪怕是大師的作品,與人的“貼近性”都不如十二生肖,因而也難以引起幾乎是人人高度關注的共鳴。這種高度的“關注性”,恰恰是一飛的作品貼近群眾、進入藝術市場的特別“通行證”。
十二生肖書法作品,也是可以引起世界其他民族關注的。亞洲國家,如日本、越南、朝鮮、韓國等,都有十二生肖文化。印度、希臘、埃及等文明古國也都有十二生肖,只不過“肖”的動物略有不同,如印度有獅子、貓;希臘有驢、蟹;埃及有鶴、鱷、鷹。近些年,中國的十二生肖,已經波及到西方美英法德俄大國,乃至聯合國。因此,“十二生肖書作”這張“特殊名片”,走出國門是非常自然的。因為不識漢字的外國人,只要感受到圖案美,線條美,幅式美,完全是可以接受這種特殊藝術品的。
其二,書體的多樣性
張一飛創(chuàng)造的五個系列十二生肖書作,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楷和行草巧妙地書寫在宣紙上(一幅生肖書作一般由三種書體構成),形成了一種多樣性的書法藝術——一幅作品可見書者幾種書體的功力。尤其是甲骨、金文、篆書行草的大字乃至榜書的書寫是難以駕馭的,而一飛的作品,無論字大字小,傳統規(guī)范,筆法老到,字形端莊,點畫靈動,似字如畫,“肖”形妙露,神態(tài)自然,風格清新。他運用諸體或一字多種寫法之妙,幾字組合,創(chuàng)作出了以生肖為主題的《三陽開泰》《五牛圖》《八駿圖》《九龍圖》《百龍圖》《龍鳳呈祥》《九龍賀喜》《九龍貢財》《獨占鱉頭》《猴王獻壽》《五福臨門》《鶴鹿同春》《全家福》等一幅幅佳作,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行家可以欣賞深厚的藝術內涵和“草意”“飛白”的筆法技巧,外行乃至不識漢字外國人,也可以當作悅目的象形圖畫欣賞,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其三,幅式的復合性
中國歷代書法家在長期的實踐中,根據紙張大小,懸掛空間需要,書寫內容等因素,創(chuàng)造出了中堂、條幅、屏條、對聯、橫披、手卷、冊頁、匾額、扇面、斗方、圓式、半圓式、寶塔式等一系列的漢字書寫幅式(形制)。這些幅式形成后,單獨使用已經成了習慣。多少年來沒有人去改變它。
張一飛把這種“千年一貫制”改變了!他的一幅書作基本由兩種模式構成,一種是上有扇面,中有斗方(含圓型、棱型、太瓶型、八角型等),下有手卷(或橫批);另一種是上有扇面(含圓型、棱型),下有團扇、寶葫蘆型或條幅,將三種或兩種不同尺幅組合在一起,加以紅色印章的巧妙點綴,形成了上輕下重、穩(wěn)定端莊、協調平衡的一個完整制式作品,從而打破了上千年的“單一幅式”,創(chuàng)造了展現書法藝術的一個新形制——一種新的布局方法。這種“復合型”的新幅式(雖然有“作”的成分),恰恰符合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審美意識。
近年,張一飛利用市場上出現的蠟染宣紙的新品種,創(chuàng)作起來可隨心所欲地用三種、四種、六種等多種不同的顏色,從而解決了裝裱剪裁"作"的成份,使作品更加清新奪人眼球。每幅作品有四尺整張或四尺四開等不同尺幅規(guī)格的。這種由生肖字內容決定而產生的“一飛新幅式”——1+1+1或1+1成為“三結合”與“合二為一"的復合性作品,增加了新奇性和藝術感染力。
其四,色彩的協調性
白紙、黑字、紅印是傳統書法作品的“三原色”。一飛的十二生肖書作,黑墨仍然是主色、基本色,但又采用了以紅、黃、藍三原色調和的金墨、朱墨、胡藍墨、石綠墨、酞青藍等“七色”加以裝飾。在用紙色上每幅從之初的三種色彩到現在的兩種顏色;在用墨上從每幅之初的一兩種到兩三種的墨色。每個系列十二幅,幅幅不同或幾幅相同,給人既有標準統一、整齊劃一,又琳瑯滿目、雍容華貴、耳目一新的感覺。看似“大俗”,實為“大雅”。展現了現代書法的藝術性、裝飾性、悅目性、美觀性,適應了城鄉(xiāng)各種建筑空間和各類受眾的需要,體現了書法家以人為本服務大眾的藝術理念。這一點,特別令人感佩和稱道。
其五,整體的變化性
五個系列的十二生肖書作,內容沒變,但字體、幅式、色彩都在變化中,例如,十二生肖的每一個字都有真草隸篆多種寫法。十二個生肖文字,字體在變,色彩在變,組合形式在變,在這種多篇多變中,給人以豐富多彩的感覺,避免了藝術的大忌——單調雷同。書體、寫法是傳統的,觀念、形式、色彩是現代的,二者在一飛的手下,完美地結合起來了。
《書法報》《書法導報》《解放軍報》《人民日報》等大型主流媒體,曾先后各用兩個整版或半個版的大篇幅版面,全面深度介紹了張一飛的十二生肖等書法藝術成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本文作者為資深文化學者,中國作協、書協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