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冰清玉潔、不染纖塵的雪花,就寄托著詩人們的情懷,雪花漫天飄呀,飄成一首首溫婉的詩。
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便有“雨雪霏霏”的詩句。
其后,詠雪詩接踵而至,恰似“雨雪霏霏”,數不勝數,且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東晉太傅謝安召集兒女子侄講論文義時,南京城驟降大雪。
謝安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
侄兒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
冰雪聰明的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悅。
“未若柳絮因風起”這一比喻驚艷千年,此后,再沒有人比這素衣淡妝的女子更懂雪了。
那么,還有哪些像謝道韞筆下這樣驚艷的詩句呢?今天就來說一說,7首寫雪的詩,詩文中沒有一個“雪”字,卻寫盡大雪之美。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清·納蘭性德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這是塞外的一場雪。
“我”喜愛雪花,不在于它飛舞時的輕盈姿態,而在于它愈是寒冷愈是美麗的高潔品格。它有自己的根與芽,不是人間的牡丹、海棠等富貴之花所能比擬的。
“謝娘”,是我們開篇介紹的才女謝道韞。
自從愛雪賞雪的才女謝道韞離去之后,還有誰能憐惜它呢?只落得天涯漂泊的命運。
在寒冷的月光下,在胡笳的悲鳴中,任萬里西風,把它吹向無邊無際的瀚海沙漠。
這一切蒼涼的符號,密集地堆積出了一個蒼涼的意境,之后,戛然而止。
《雪》
宋代 張元
五丁仗劍決云霓,直取銀河下帝畿。
戰死玉龍三百萬,敗鱗風卷滿天飛。
這首詠雪詩別出心裁,將雪比作龍的鱗片,白雪飄飄的景象,說成是天神與玉龍打架。
這句詩后來還被毛主席化用到《念奴嬌·昆侖》中: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偉人在詩詞下面自注說:前人說的是飛雪,而自己借用這一句,說的是雪山。
磅礴大氣,令人震撼!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詩里的“六出”,就是指雪花,因為雪花的晶體呈六邊形。
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窗外的青竹漸漸變成玉葉瓊枝。
此時如果登上高樓欣賞野景,那崎嶇不平的道路岔口都將被大雪蓋盡,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粉妝世界”。
詠雪
【清】鄭燮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清代畫家、詩人,“揚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橋全集》。
如果把這首詩的題目蓋住,其實是一個詩謎。
詩謎太簡單了,猜中的絕對不是天才,猜不中的卻絕對是傻瓜。
我們這些不是傻瓜的猜謎者,大可面帶驕傲之色齊聲作答:一片是雪花,兩片是雪花,千片萬片還是雪花。
《詠雪》
唐·張打油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品雪的詩句并非都是高雅的,還有一些詼趣詩,唐代的張打油,愛做打油詩,這首《詠雪》就很有意思,由全貌而及特寫,由顏色而及神態。通篇寫雪,卻沒有一個“雪”字,而雪的形神躍然紙上。遣詞用字,十分生動、貼切。
清平樂·雪
【宋】孫道絢
悠悠飏飏,做盡輕模樣。
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
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詞中的六花,即是雪花。
詞人以敏銳細膩的筆觸寫自己的所見所聞,雪之形聲,盈耳盈目。
這雪下得極大,竹葉梅枝被壓得輕響。
詞人想必淺眠,聽了一夜雪聲,清早起來觀看,就像《紅樓夢》里說的,「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大片的雪花仍然漫天飄揚。
當她從窗畔轉身的時候,身上的雪花被屋內香爐中的熱氣一熏,頓時化作水汽升騰。
這個細節寫得新奇而真切。
對雪二首·其二
【唐】李商隱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已隨江令夸瓊樹,又入盧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爭桂魄,忍寒應欲試梅妝。
關河凍合東西路,腸斷斑騅送陸郎。
雪花的飛揚使冬天詩心飄逸,氣韻沉靜。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雪花,它是你內心的牽掛。
一句“你那里下雪了嗎”,又蘊含著怎樣的深情?
最后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