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帶癌上班是怎樣的體驗?”
2023年12月15日,這條充滿悲情又獵奇的話題突然在微博沖上了熱搜第一。網友@杏勞斯 看到這個話題,忍不住吐槽,“又在宣傳苦難了!”
這條爆火的話題#年輕人帶癌上班是怎樣的體驗#在榜時長235分鐘,最高排名第一,微博熱度210萬。
文章數據援引2020年一項發表于《臨床腫瘤雜志》的論文,文章稱以15-39歲年輕人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在2007-2016年這十年間,各年齡段年輕人的癌癥發病率都在不斷上升。很多年輕人不得不“帶癌上班”。媒體和三位年輕的癌癥患者溝通,講述了三個人帶癌上班的故事。
在微博上,不少網友質疑這個話題的恰當性。@律界王凱 發博稱,“無論是什么事件,什么新聞內容,都要跟風網絡熱詞,什么苦難都可以肆意戲謔,用來給你們拉流量嗎?”動漫博主@世紀末中年仮 表示,“人都要死了你還好意思用這種標題搞話題?不知不覺越來越沒人性了是吧。”網友@未味 吐槽,每天除了研究年輕人這個就是年輕人那個,現在一擼到底,研究年輕人得癌癥還得上班的體驗?
可能是發現話題爭議過大,抑或是其他原因,這條熱搜第一的話題,不知何時已經無法顯示。頁面提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該話題內容未予顯示。”
“年輕人”淪為流量密碼?
網友@未味 吐槽“微博愛研究年輕人”不無道理。最近在微博熱搜,時常出現冠以“XXX年輕人”的話題,比如#推拿科夜門診擠滿年輕人#、#糖尿病開始拖垮年輕人#、#為何脂肪肝會纏上年輕人#?#心梗為何會纏上年輕人#、#為什么得甲狀腺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一個月接診1700多名脆皮年輕人#……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三個月來,微博熱搜上的年輕人,已經“換過”超過五六種兇狠病例,外加脫發和熬夜臉。
有網友忍不住調侃,年輕人每天要活兩次,睜眼先是被“嚇死”一次,然后繼續苦難的活下去。
是不是真的是這一屆年輕人身體不行?有醫療大V分析,一個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因為現在體檢的人越來越多,體檢套餐也更加全面,發現身體問題的概率大大增加,比如甲狀腺癌,以前很少有人去查甲功、甲狀腺超聲。現在檢查的多了,早期癌被發現的病患也增多。
有些疾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和當下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等關系較大。這類疾病其實不只是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也有增加,但在新聞報道中,年輕人往往會被單獨摘出來,掛進了話題。還有些話題,甚至明顯能夠看出是營銷號為了流量炒作而出,來源出處、真實性等都存疑。
比如#為何脂肪肝會纏上年輕人# 話題,查詢新聞來源,發現微博話題置頂是一則投票,文中引用一名未署名醫生的話稱“如今脂肪肝的發病率在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很多年輕人的體檢報告單上都曾出現過‘輕度脂肪肝’。”到底是哪個醫院的哪個醫生?脂肪肝的發病率是有具體的數據支撐,還是憑醫生的感覺?年輕人的脂肪肝和以往是否有對比數據?這些都無法查證。但是,這樣的消息源模糊的話題,卻能在微博熱搜立刻躍升到榜單前列。據此類推,我們是否也可以再延展出#為何脂肪肝會纏上煤老板# #為何脂肪肝會纏上公務員#、 #為何脂肪肝會纏上富二代# 這樣的主觀臆斷的話題?
而像#一個月接診1700多名脆皮年輕人#這樣的話題,稿件中并沒有橫向對比的數據。由于過往并沒有“脆皮”的概念,急診科以前到底接診多少“脆皮”年輕人?無從考證。不由令人生疑,是不是有人故意營造了一個網絡詞,來炒作熱度呢?也許當下年輕人群體普遍并沒有那么脆皮,反而是多數人都重視健康,重視健身?
誠然,中國近11億網民中,年輕人占多數(其中20歲至39歲占比達42.3%),在互聯網上也更活躍,但在微博熱搜,是不是有點為了流量,讓年輕人來“背黑鍋”、“被驚嚇”的嫌疑呢?
年輕人在微博有多“喪”?
除了“驚嚇”體,與年輕人有關的“喪文化”、“弱智文化”,“人生失敗”的主題也充斥微博熱搜。比如這段時間登上熱搜的#怕添麻煩的老人 不快樂的年輕人# 、#故鄉別來無恙 戳穿多少年輕人殘酷困境#、 #覺得當代年輕人的出路越來越少了#、 #困在考研里的年輕人在逃避什么#等等。
還有一些明顯是一些非理性的群體的個別行為,也要跟年輕人掛鉤,比如#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飯店#、#為什么年輕人討厭接電話#。
再有一些是年輕人生活拮據、蹭老啃老、學歷焦慮的,比如#這屆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摳#、#53.7%的年輕人存款不足10萬元#、#手頭緊的年輕人正在蹭老消費#、#被困在第一學歷的年輕人#、#年輕人為省錢把自己活成外賣騎手#。先不說這些帶有主觀性話題的調查是否準確,單就說掛在熱搜,除了制造焦慮,還能給年輕人帶來什么用處?
這些話題看多了,在微博上年輕人還有未來嗎?到底是誰在制造這些“喪”話題?
近年來,國家網信辦持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拳整治網絡生態突出問題,壓緊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心關切,多次提及網絡平臺要避免傳播錯誤價值導向。國家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局長范小偉曾表示,流量的大規模聚集也使得各類擾亂傳播秩序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熱衷炮制聳人聽聞的標題,臆測傳謠、文不對題;有的剪貼拼湊,混淆時間、地點等新聞要素,以假亂真;還有一些網站平臺熱搜熱榜推薦稿源失序、內容混雜、格調不高。
作為主流社交平臺,微博或許可以主動干預消極觀念成為熱搜話題,能經受“流量誘惑”,避免一些“來源存疑、內容混雜、聳人聽聞的話題成為熱搜,都不再挑動網友神經,讓年輕人和“病”“喪”“弱”“呆”標簽畫等號。讓更多積極、健康、向上的議題出現在熱搜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