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來自1913年的日記,如果你打開它……
里面講述的似乎是某人買“古泉”的經歷。
什么是“古泉”?
唐代杜佑的《通典》里說:“錢者金幣之名,先曰泉,后曰錢。”原來“錢幣”,在古代也可以被叫做“泉幣”。
那這個總是買古錢幣的人又是誰呢?
說出來你一定很熟悉,他曾棄醫從文,他曾寫下“橫眉冷對千夫指”,他在中國大地上發出最初的《吶喊》。
沒錯,就是迅哥。
但沒想到的是,魯迅先生竟然“迷戀”錢幣收藏,在我們翻開的《魯迅日記》中,有關錢幣收藏的記載有40多條,光是他自己去古玩店,地攤上淘到的錢幣就有170多枚。
錢幣也值得收藏嗎?這些錢幣又有什么區別呢?
如果回到先秦,我們大概會碰到一些奇形怪狀的錢幣,它們有的像一把刀,有的像耕種時候用的農具,還有的就像海邊撿來的貝殼,不怎么講究。
可以嘗試猜猜看,要想去齊、楚、魏、秦四國旅行,我們分別需要使用哪種錢幣?
當時不同國家的錢幣形狀差別怎么這么大?
從地理位置上看,魏國和秦國屬于中原內陸國家,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種地和織布,錢幣的樣貌就依據鏟形農具與紡輪的形狀而來。
齊國住在大海邊,捕魚、剖魚都需要用刀,刀幣也就出現了。
再說楚國,祖先用貝殼當錢幣,那就直接把銅鑄成貝殼的樣子,再寫上和八卦有關的文字,很符合神秘國度的風格。
▲ 戰國時期地圖 示意圖
可見,先民對錢幣的想象力,基本來自于生活經驗。
但俗話說“天下分久必合”,隨著秦統一六國,我們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一起統一的還有文字、貨幣、度量衡……
“一統天下”的錢幣叫做“秦半兩”,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銅錢的樣子——圓形方孔。
▲ 秦半兩
你要是追問為啥在各種花式錢幣中,“圓形方孔”能夠脫穎而出,還延續并使用了兩千多年?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
“圓”我們可以理解成日月天體周而復始的運動,“方”是承載著萬物生長的大地,靜止穩定。
這就是古人認識世界的方式,天下之事都在方圓之間,錢幣自然也不例外了。
然而文人們能夠在錢幣上展現的,除了哲學還有書法之美。
位移到宋朝,你會在大街小巷看到各種帶有不同字體的錢幣,拿到手里大概是不舍得花掉的。
蘇軾的行書,司馬光的篆書,宋徽宗的瘦金體,幾乎每一枚上的筆觸都會讓你驚嘆。
▲ 由左到右依次為:元祐通寶(行書) |
元祐通寶(篆書)|大觀通寶(瘦金體)
常言書法在運用上有三難,其中最難掌握的就是在錢幣上鑄字,極其考驗功底,若非書法大家都不敢去冒險,錢幣上的文字,妥妥的展現出了宋代書法藝術的高峰。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剛提到的錢幣其實都是靠工匠們手工制作的,而如今不管是日常使用的錢幣,還是紀念幣,都是機器制造,簡稱“機制幣”。
“機制幣”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取代“手工幣”的呢?
要從一群龍說起……
它們有些擁有長長的胡須,有些胡須燙了卷。
在它們身上你會看到不可一世的威嚴,也會看到一臉無辜的呆萌。
有住在天上的,騰云駕霧,也有潛在海底的,浪花翻騰。
巨龍各種變化莫測的姿態:游動、站立、蹲坐,都在一枚枚錢幣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們最開始使用這些被稱為“龍洋”的機制幣是在1889年,當時在張之洞的推動下,清政府引進了西方機器,進行了技術改良,各個省份就開始制造自己的“專屬龍洋”。
▲ 不同省份 不同版本的龍洋
有了龍的加持,這波機制幣確實精美,也確實受歡迎,但問題是用起來特不方便。
因為不同省份各造各的,沒有統一的標準,在廣東賺的錢只能廣東花,一旦想去隔壁福建旅個游,還得稱重,再經過復雜的換算,想想就打退堂鼓。
時至今日,我們的生活已經方便到把錢幣都裝進了手機里,但只要你稍微留意近年來發行的現代幣,總有一枚會戳中你的心巴。
還記得當年驚艷四座的三星堆青銅面具嗎?
它長著順風耳,鷹鉤鼻,眼睛瞪得像銅鈴,打眼一看以為是外星來的,而這枚金幣就為我們紀念了這一考古大事件。
▲ 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左)
2002年三星堆1/2盎司金幣(右)
除了用最直白的方式記錄當代事件,我們還能在現代幣上看到國寶熊貓,上古瑞獸,了解到二十四節氣的不同特性,甚至觀賞到古代名畫,文物遺跡。
▲ 從左到右: 2022版熊貓金幣|2023版中華傳統瑞獸金幣
2022版二十四節氣金幣|2022版《搗練圖》圓形銀幣
在方寸之間,錢幣和我們一起記住了歷史,傳承了美學,它們的聲音就像悠遠又深邃的大提琴,娓娓道來一段段富有意蘊的故事。
這時候,我們也許可以回答開篇的問題,錢幣為何值得收藏?
它代表了先民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東方哲學美與書法美的體現;
它傳遞著千年的文化符號,也讓如今的我們有“一寸之地”紀念那些在歷史銀河中閃耀的星辰。
魯迅先生不止熱衷收藏,還編寫了錢幣圖錄《泉志》一書,記錄下1311種版式的歷代錢幣,讓更多人了解“錢幣的世界”。
隨著時代變化,我國各式各樣的機制幣,引起了眾多收藏者的興趣。
其中清末民初的機制幣,頗受藏家歡迎,原因為何?
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歷史背景的特殊性,使得錢幣的版別特別多, 比如前面提到的“龍洋”,據統計就有近千種版別,這就為藏家增加了很多可玩性。
另外,一些沒有正式發行的機制幣,如今僅存一枚“樣幣”,很是特別。
▲ 奉天一兩
再把目光放到現代幣上,藏家對它們的喜愛就更具有日常的浪漫與溫情。
比如為了紀念寶寶的誕生,長輩會選擇收藏當年的生肖幣;婚慶典禮上,帶喜印的紀念幣被用來見證新人的愛情;還有一些大學在周年慶活動中,也會為校友們準備主題紀念幣,致青春。
▲ 2023兔年生肖幣
當更多藏家留戀于錢幣世界的繽紛多彩時,苦惱也隨之而生:市場上真假錢幣混雜,錢幣的品相、價值沒有統一衡量標準……
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那就不得不提到PCGS公司的專業錢幣評級服務,什么是專業錢幣評級?
就是PCGS幫助藏家鑒定錢幣的真假,并在此基礎上,為真品錢幣做出獨立的第三方評級。在提供真品保證與評級保證的同時,PCGS還會進行專業封盒,以達到對錢幣,及其背后歷史的保護。
▲ PCGS 錢幣分級工作圖
多年來讓藏家們佩服的就是PCGS評級的專業度。
1986年成立以來,PCGS就以業界公認的“謝爾頓評級標準”作為統一的評級標準,根據錢幣狀態從 “1” 分到 “70” 分進?評級。
累計評定過的錢幣達5000多萬枚,可見業界與藏家對其評級的認可。
除此之外,舉辦線下活動,在各個社交平臺持續分享關于鑒定評級的知識,講述錢幣的趣味歷史,也是PCGS一直在做的事情。
▲ PCGS分享機制幣文章集合
▲ PCGS分享現代幣文章合集
相信錢幣背后的文化與意義,終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
忽然想起,家中有一個精美的鐵盒,里面放著許多六七十年代發行的硬幣,如今打開盒子,爺爺總是輕輕撫摸過每一枚硬幣,和我訴說起那些他年輕時的往事。
每一枚錢幣都值得被看見,是因為寫在往昔里的那些故事,那些文化,為我們心,點亮了一盞燈。
*參考文獻書籍:
[1]《魯迅日記:1-3》魯迅
[2]《錢幣上的中國史》王永生
[3]《錢幣里的中國》沈泓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PCG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