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35年8月,紅軍主力剛越過了危險遍地的松潘草地,就遭遇了另一場危機,那就是他們要斷糧了。
此時前有阻攔,后有追兵,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的之局。
就在這萬分危難之際,突然有人送來了40萬斤的糧食和2000斤鹽!為戰士們送去了生的希望!
那么,究竟是誰在冒著生命危險幫助紅軍呢?他又為何要幫助紅軍?
松潘草原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我們所津津樂道的紅軍長征,實際上也是迫于無奈,由于反圍剿的失敗,為了逃出老蔣的包圍,才被迫有了這次長征。
既然是被迫,準備自然不足,再加上老蔣圍追堵截以及紅軍不得擾民的禁令,后勤補給成了當時紅軍長征最大的難題。
所幸紅軍真的很能打,以戰養戰,加上沿途搜集的食物,這才勉強維持整支軍隊食物供給,有時甚至還要吃草根樹皮。
直到紅軍來到松潘草原,原本緊張的后勤供給終于癱瘓。
要知道那時候的松潘草原可是遠近馳名的絕地,草原上沼澤遍地,污水橫流,同時也滋生了無數蚊蟲病菌。
戰士不僅得克服高原反應,還得時刻注意無所不在的蚊蟲,如果說陷入沼澤及時發現的話,還能救出來。
可一旦被蟲子咬到生病了,以當時的醫療條件,基本人就沒了
更要命的是沼澤中水和食物匱乏,一旦有戰士沒忍住亂吃或者亂喝什么東西,基本也走不出沼澤了。
因此紅軍在走出草原之時,不僅糧草耗盡,而且狀態極差。
“撿到”補給
而出了草原就到了甘南的卓尼縣,此地居住者多為藏族.
施行的是藏族土司制度,和紅軍天然就處于對立位置,再加上背后還有國黨精銳在追擊,此地不宜久留。
但想要繼續北上就得打通前邊的關口,由甘南軍閥魯大昌重兵駐守的臘子口。
雖說魯大昌部隊戰斗力一般,但臘子口卻是一塊險地,易守難攻,再加上充足的人手,著實是一塊硬骨頭。
而且此時的紅軍可不僅是肚子餓這么簡單,由于長期沒有攝入足夠的鹽分,有很多戰士四肢無力發腫病倒了,強行攻打怕是有去無回。
而想要恢復戰力,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食物和鹽,只是這么短的時間上哪弄這么多戰略物資呢?
即便是主席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只能邊走邊想,如果到了地方還沒想出辦法的話,說不得真得硬拼一次。
畢竟拼一下多少還有點機會,要是真讓后邊的國黨精銳追上,就真的是十死無生了。
然而先鋒偵查員,給主席帶來了一個意外的驚喜。
前邊有個無人看守的倉庫,里面就有紅軍此刻的急需的糧食和食鹽,數量還很大,這可真是天上掉餡餅。
但謹慎的主席并沒有被眼前的利益模糊了雙眼,依舊先派人將倉庫里里外外檢查了好幾遍。
倉庫里足足有四十萬斤的糧食和兩千斤的食用鹽,這么大筆的物資卻不僅沒有陷阱沒看守,甚至連個標記都沒有,這就著實有點意外了。
意味著對方雖然幫了紅軍,卻不想與紅軍有任何聯系,算的上施恩不忘報。
主席最終還是決定收下這筆物資,但也讓財政部長林伯渠留下了借據,不白拿。
有了這筆物資,紅軍戰士很快便恢復了狀態,原定三天拿下的臘子口,兩天就打了下來,還打出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誰送的物資
而臘子口也是紅軍長征路途上最后一座關隘,此戰勝利以后,后面的路將一馬平川,對紅軍來說意義非凡。
而其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便是這筆物資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說它拯救了革命也不為過。
那么這么大的一筆物資究竟是誰送的呢?事實上在打完臘子口之后,主席便已經猜出來了。
在此地紅軍主要敵人有兩個,軍閥魯大昌和當地土司,軍閥都打完了,卻從來沒有看到土司的軍隊,
而在當地有能力提供這么多的物資的同樣就兩個,魯大昌和甘南卓尼最大的土司楊積慶。
答案不就很明顯了嗎?
那楊積慶為何要幫紅軍呢?要知道紅軍打的就是土司這樣的統治階層。
楊積慶雖然十三歲就繼承家族土司之位,但他和其他坐井觀天的土司不一樣,是個深謀遠慮之人,平時喜歡讀書看報,關心國事。
在他看來,國軍貪圖享樂,大敵當前還在與紅軍內訌,不能成事,而紅軍雖弱,卻百折不撓,戰力驚人,認為紅軍才能拯救這個國家。
奈何當時國軍勢大,他作為楊家土司也得為自己的家人考慮,所以才弄出這么一出不知名的贈送,為了避嫌甚至帶著部隊躲到山里去了。
不過主席雖然猜出來,也沒有大張旗鼓,畢竟楊積慶要避嫌,紅軍自然不會恩將仇報,還想著等以后打贏了,再回來報答楊積慶。
國黨報復
可惜楊積慶等不到那天了,因為他這事做的還是太明顯了。
首先,作為周邊最強大的土司,他在阻擊紅軍一事一槍不發,便已經暴露出他的立場了;
其次,雖然他極力遮掩物資的蹤跡,但紅軍進入松潘草原是眾所皆知的事,如今紅軍不僅殺出了草原,還在短時間恢復了戰力。
而這需要大量補給,只需順著這條線往下查,那批補給數額又如此巨大,有心查的話根本就瞞不了,特別是對于地頭蛇魯大昌來說。
雖然楊積慶對這批補給做了大量的遮掩,魯大昌也只是查到一些蛛絲馬跡,沒有實質證據,但對他來說已經夠了。
他的攔截任務失敗,正需要人背鍋,楊積慶是最好的人選,于是魯大昌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楊積慶的身上。
而老蔣視紅軍為洪水猛獸,對不肯與紅軍開戰的楊積慶自然也是厭惡至極。
就這樣在老蔣的默許下,魯大昌策反了楊積慶手下團長和秘書,兩邊里應外合同時發難。
楊積慶土司被打了個猝不及防死傷慘重,楊家直系更是只剩下八歲的楊復興。
不過魯大昌還是太小看楊積慶在當地的威望,殺了楊積慶一家后并沒有如愿拿到土司之位。
八歲的楊復興在舊部的支持下殺了回去,重新拿回了楊家的土司之位,之后更是帶頭反抗國黨的統治,最后直接帶隊加入了我黨軍隊。
后來仗打贏了,又進入了甘肅政府工作,又帶頭廢除土司制度,在當地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功勛卓著。
當然,國家也沒有忘記楊家一家的付出,追封楊積慶為國家烈士,修陵園,著書立傳,他的事跡將在當地永遠流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