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歌具有神奇的藝術魅力,真可謂天賦神韻,“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的詩不但有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浪漫主義手法,使內容和形式達到完美的融合和統一。
有時具有排山倒海的氣勢,有時又讓人倍感親切。他擅長運用大膽的夸張,巧妙地借用非現實的神話和種種奇麗驚人的幻想,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這是一首詠嘆時光流逝、人生易老的短詩。
李白以“白發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責備詩人,相反會由衷贊賞這一句,對詩人生出無限的同情。
寫這首詩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所以他發出“白發三千丈”的悲嘆。這一首《秋浦歌》也深入人心,流傳千古了。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這兩句詩用語樸素,甚至顯得淺率,卻自有其妙。
其一,桃花潭水為本地風光,詩人隨手拈來形容汪倫的送別之情,使人感到自然、親切。
其二,說汪倫別情之深,遠非桃花潭水所及,這就把李白和汪倫深摯的情誼更充分地表達出來了。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上李邕》
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
李白一生對乘風而起、大有作為的大鵬精神十分向往,一直把他作為自己的人格精神。
這兩句是說,有朝一日,大鵬鳥隨風而起,乘著旋風直飛九萬里的高空。就算風停下來,大鵬落下,也會掀起巨大的波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北風行》
氣象極其雄渾壯闊,極盡形容北風凜冽,不愧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詩仙李白把廬山瀑布的美發揮到了極致。大概是天宮中的銀河也陶醉于這人間奇景,所以才義無反顧地降下凡塵,化身為條條或大氣或靈秀的廬山瀑布。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古人形容馬跑得快“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已經是夸張了;
小木船,能趕得上千里馬嗎?沒有那么快,偏偏要說那么快。
因為這是一首抒情詩,而不是散文的游記,詩人抒發的是情感上的歸心似箭。
這首詩,就像一幅速寫,揮灑之下,使人立即興起一種宏闊千里的清晰印象,仿佛這條小舟已使我們心弦產生共鳴,拓展了心靈中不盡的意味。
如果說李白在哪首詩里寫下的夸張之句最多,我認為是《將進酒》,不信你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此句,如挾天風海雨般迎面撲來。
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猶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
如此波瀾壯闊的現象,必定不是肉眼能夠看到的,詩人是幻想的,故言語上帶有夸張。
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構成了舒卷往復的詠嘆味道。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二句是極寫其愁,愁得不到一天工夫頭發全白了。
這與詩人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是一個意思,這是一層。
還有一層的意思是說,時間流失得太快了,如朝去暮至,轉眼間人就青春已失,很快就老了,真是時不我與,歲月不饒人啊!
其他的還有: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李白的詩作,善用各種奇妙的筆法,大量的“夸張”手法,只是其中之一。我們品味古人的佳句,含英咀華,自然會陶醉其中。
最后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