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就要擔起養育子女的責任。養娃不僅是個體力活,也是一個技術活。無論你是一名新手寶媽,還是一位養大了兩名寶寶的母親,在育兒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有很多錯誤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犯下的。以下這10個最常見的“育兒誤區”,既坑大人又坑娃,好爸媽要避開它!
1、老人幫忙帶孩子,天經地義
對于不少年輕父母而言,家中老人幫忙帶孩子顯得天經地義,有些人甚至還因此做起了“甩手掌柜”。甚至有些年輕人覺得老人不幫他們帶孩子就是故意找茬,跟他們過意不去,并且以老了不贍養為威脅。
今天,若蘭媽咪不討論權利義務的問題,單從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的角度來說,也建議孩子還是自己帶的好。父母自己帶孩子在孩子個性心理發展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父母對于孩子身心成長的意義比人們想象的重要得多。“隔代教育”代替不了“親子教育”。如果能更多地參與孩子的培育,對孩子也是一種更持久的幸福。
2、帶孩子就是媽媽的事,爸爸只需要掙錢就行
媽媽在家帶孩子,爸爸在外面掙錢養家,這大概是中國目前大部分家庭的常態。在中國不少家庭中,爸爸對孩子來說更像一個影子,他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缺席孩子的成長。
對寶寶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媽媽的事,有父親參與的家庭教育才算完美。很多爸爸只關注于自己的工作,忽略了與孩子的互動,孩子的養和育都全權交給媽媽,殊不知這種父愛的缺失對孩子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成長遺憾。
心理學專家經過12年的跟蹤研究,發現一個現象: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得越多,他們在學校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
男女的性別差異大,父親參與的越多,越能與母親互補,彌補女性教育的偏頗。母親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通過講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給了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這是功不可沒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男性教育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男性的特點往往是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這些對于女性來說略顯薄弱,這就顯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3、一個扮“白臉”,一個扮“紅臉”
寶寶頑皮了,爸爸會出聲指責,媽媽舍不得看到寶寶挨罵或是哭,馬上哄。次數多了,“紅臉白臉”的教育方法就不知不覺根深蒂固于家庭教育之中。
紅臉白臉”的教育方法是不適用的,一個打一個護,寶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沒有,不同的標準很可能會造成寶寶價值觀的混淆,讓他難辨是非,也有可能會讓寶寶將來的個性容易投機取巧,甚至是逃避問題。 在“紅臉白臉”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寶寶,可能會讓他依賴“外控”,失去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另外,紅臉白臉的角色扮演,也有可能會讓寶寶產生親近紅臉、但懼怕白臉的狀況,造成親子關系的疏離,不僅失去了當初的教育目的,更有可能會讓家人間失去更多寶貴的情感。
4、再苦不能苦孩子, 要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
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有不少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霸倏嗖荒芸嗪⒆印?,這句話好像已成了“至理名言”。相信這點是每個為人父母都想要做到的,中國的父母更是如此。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父母的“呵護”,對于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5、愛孩子就要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愿望
現在教育提倡“無條件地愛孩子”。這給不少家長帶來了困惑:無條件地愛孩子,是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孩子想干什么就讓他干什么嗎?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要無條件的滿足嗎?當然不是。
一切以孩子的要求為中心,無原則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愿望,使孩子的愿望不斷地膨脹,結果孩子只知道自己的需要,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在家里“惟我獨尊”而變成一個狂妄自大的人。面對父母的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孩子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我要什么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欲望的溝壑似乎越來越深、越來越寬,父母的愛和關注把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沒有適當的規則和無限制的成長環境導致了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并把和父母打交道的模式帶到了新環境,結果出現了許多的適應不良。孩子不明白為什么以前這樣的行為父母能容忍,現在在新環境下受到的卻是責難。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把握好孩子需要和給予之間的尺度,鼓勵孩子通過恰當的方式爭取自己所需,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才是理智的父母應該做的。
6、愛孩子就要無微不至,包辦一切
中國家庭中很多父母都竭盡所能給孩子無微不至的愛,給他們洗衣,為他們做飯,幫助他們清除前進道路上一切的障礙。有些爸媽認為,愛就是成天圍著孩子轉,像“直升飛機”一樣,只要有點事兒,馬上“飛”去 “救火”。
與國外父母的自由式養育相比,中國的父母更像護犢的鷹,遮雨的樹。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升學就業、婚姻大事,幾乎都大包大攬,一手操辦。但是我們父母是否想過,舒適安逸的愛,很可能會成為孩子未來人生的“陷阱”!
因為家長幫孩子解決了生活中所有問題和孩子想要的一切,那么孩子的個人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過多的安排,只會讓孩子養成被動的接受,不會主動爭取。如果父母包攬了孩子所有的問題,可能會給孩子這樣一種暗示,會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會依賴大人,從而形成一種自己不行的自卑感。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舒適的環境下,會讓孩子的抗打擊能力下降,當面對外界的挫折時就會一蹶不振。
7、孩子就是一切,成天圍著孩子轉
‘孩子就是一切’!這是中國父母們常常喜歡說的一句話?,F在很多父母一旦有了孩子,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成天圍著孩子轉。不少家長,尤其是女性,把孩子看成唯一希望,甚至放棄自己的愛好、事業。然而,美國瑪麗華盛頓大學里佐教授發現,這些犧牲自我的家長對生活的滿意度更低,這樣的犧牲還可能導致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孩子稍有過錯,家長就易產生挫敗感,并遷怒于孩子。
美國瑪麗華盛頓大學的西弗林教授認為,父母整天圍著孩子轉,無微不至的關愛會讓孩子更易抑郁,自理能力也較差。因此,家長應該學會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尤其當孩子覺得被管得太多時,家長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8、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強
相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父母為孩子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父母,最疼愛的當然是自己的孩子,從懷胎10月,到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父母總是為孩子計劃、想要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出人頭地,有個好的職業,收入。這是父母的苦心,所以很多父母從孩子2、3歲,還處于懵懂好奇的階段,就開始給予孩子很高的教育期望, 用盡一切辦法想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希望成為的人。
育兒先育己,你首先應該盡最大努力讓自己成為你希望成為的那種人,用你的實際行動成為孩子的楷模。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強,一定要比別人做得更好。隔壁小朋友考試拿100分,你也一定可以;誰家小孩今天幼兒園里拿到3個小紅花,你明天要拿到4個;不停的讓自己的孩子以誰誰誰為目標,一定要比他做得更好。這樣會讓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下,甚至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一定要贏過誰誰誰,不然就是自己的無能了。所以父母都應該清楚了解的一點,健康的自我期望不是比所有人都強,而是做最好的自己。長期與其他的比較,會讓影像孩子的性格和心態,甚至以后出現比自己強大很大的人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應對?!吧酵庥猩?,人外有人”,無論哪一個方面,我們總會遇到比自己強的人,應該教育孩子養成正確的心態,不必過于糾結,也沒必要妄自菲薄。專注于自己的前進目標,并努力地進行自我超越,才是對孩子自我期望的最好的引導。
9、各種培訓要從娃娃抓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高起點,不怕辛苦的,自己不吃,也要給孩子最好的食物,最貴的衣服,只選擇最好的幼兒園、學校,課余時間給孩子報讀各種的興趣班、學習班、學音樂、學畫畫、學跳舞,只要有利于孩子以后升學的課程,別人家的孩子學什么,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學什么。再辛苦,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明智的父母是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并尊重孩子的個性,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所長,而不是強迫孩子有一個所長。少去苛求孩子,不但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地快樂、自由的發展成長,自己也不會太累。
10、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中國的孩子從小最常聽到的一句教育用語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父母最不滿意孩子的時候就是孩子不聽話??傊犜捤坪醭蔀榱恕昂煤⒆印钡淖罡邩藴?。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
從現代教育的觀念來看,用“聽話”做為教育孩子的目標,顯然是一個誤區,不利于孩子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實際上,只強調“聽話”容易培養兒童的奴性,使其毫無獨立性,對所有問題缺少個人見解,對邪惡勢力無力抗爭,甚至會因長期壓抑而引起性格扭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于聽話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個“問題兒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張”,他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他的主張十分精辟。
若蘭媽咪也是從新手媽媽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并且還得繼續在這條路上摸爬滾打,深知養兒不易,媽媽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多聽多看,減少育兒誤區,讓寶寶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