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紅布條
□盧江良
前些天回老家,到院子前方的腳屋取物件,發現那輛自行車不見了,只留下兩只輪胎掛在墻上。隨之消失的,還有那根系在車頭管上的紅布條。想必前段時間母親和大姐夫婦在收拾那間腳屋時,見那輛自行車閑置在那里挺占地方的,便將其拆散處理了。
記得,購買那輛自行車時,我讀初一。當時,是父親自己騎的。他在離家三四里的廠里,與人合伙開大型拖拉機,每天需要進出好幾回。但事實上,他騎了不到一年,見開大型拖拉機賺不了多少錢,就遠赴上海松江打工去了。那車,便成了我的“專騎”。
可好景不長,我騎了沒多久,摔了一跤,還撞翻了一對騎自行車的父子。那次“事故”,導致我后來考上高中,即便住校,每周最多回家一趟,父親還是不允許我騎。直到高三,交通實在不便,才勉強同意。而在我騎之前,他在車頭管上系上了一根紅布條。
高中畢業后,我斷斷續續在老家待過近五年。在那些時間段里,我幾乎每天騎那輛車。而伴隨我騎行的,總有一根紅布條。它系在車頭管上,迎風飄揚……自然,那紅布條是經常在更換的。由于隨著時間流逝,經受風吹日曬雨淋,紅布條容易褪色變脆斷裂。
也不光給那輛自行車,后來我在杭城定居,每買一輛新的自行車,父親都會系上一根紅布條。每當老的紅布條泛白脆裂了,他就會換上一根新的??v然,有那么二三回,我看到他在專注地系,但從來沒有問過他,為什么要系上紅布條?他呢,也從來不說。
最近十多年,我改騎電動車,可能考慮到車頭管太粗,系上紅布條不雅觀吧,父親才中止了這一舉動。不過,他換了一種形式。比如,他和母親來我家,每次目送我出門,總會叮嚀:“寧可慢一點騎”“路上一定要當心”。哪怕在電話里,也總是如此囑咐。
其實,不僅在騎行的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同樣不忘為我系上“紅布條”——當我迷茫的時候,他開導我;當我消沉的時候,他鼓勵我;當我失敗的時候,他安尉我;當我勝利的時候,他祝賀我;當我怠惰的時候,他鞭策我;當我驕傲的時候,他警示我……
也許,因為父親的那些“紅布條”的“保駕護航”,我一路前行,從農村來到了城市,由一名高中畢業生成了一位寫作者。然則,面對掌聲和喝彩,我的內心總有一份愧疚,覺得他付出太多,而我從未為他做過什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給他系一下“紅布條”。
父親七十四歲那年,因腹部難受加氣喘,被我們送至醫院急診,結果被誤為淋巴瘤,在留觀室待了三天,轉至病房時心跳驟停,送重癥監護室搶救。父親昏迷的日子里,我無數次默默祈禱:愿縮短自己的壽命換取父親生命的延續!希望以此為他系上“紅布條”。
然而,事與意違。最終,父親還是離開了人世。就這樣,在我將近五十年的生命歷程中,父親為我系了無數“紅布條”,而我卻一根也未能為他系上。之后的幾年里,盡管我再也沒見過父親系的紅布條,可每當想念他時,總有無數紅布條在我眼前飄揚……
2023.12.26于杭州
盧江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眾號: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騰訊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QQ:38444144(閑聊者請勿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