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韓國的影視作品,那意味著你有很大概率看到過其中的校園暴力題材作品。為什么校園暴力題材能夠在韓國如此受歡迎?原因很簡單——藝術來源于生活。
實際上,校園暴力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通病,并不是韓國獨有。但不僅僅是程度之深,還是范圍之廣,亦或是暴力形式的多樣,將校園暴力的硬生生搞成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確實是韓國獨有,如果韓國拿這個申遺其他國家絕不會有意見。那韓國的校園暴力究竟有多嚴重?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
近日,韓國教育部發布的一項調查又將校園暴力問題拿出來鞭撻,調查顯示,在全韓國317萬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遭遇到校園暴力的人數達到了新高,其中語言暴力最多,次之則是肢體暴力,并且有34.8%的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原因,僅僅是“惡作劇或無特殊原因”。
又聯想到了在最近幾年,韓國陸陸續續又推出了多部以校園暴力為題材的電視劇,例如在網絡上大火的《脆弱英雄》、《黑暗榮耀》等等,這些韓劇的劇情都比較老套,基本上都是向霸凌者復仇的爽劇。但是卻在韓國大受歡迎。因為當中的很多情節都是真實發生在許多韓國人身上的,他們無法親自向霸凌者復仇,就想通過這些作品來獲得快感,說白了其實就是意淫。
一般人想到校園暴力,首先想到的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因為經濟基礎往往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教育質量,也意味著學生的素養。所以在許多國家,校園暴力的發生率往往是和經濟掛上鉤的。但是韓國就不一樣了,在韓國幾乎每個地區每個階層的人都會遭受到校園暴力。
例如韓國的國家偵查本部部長鄭淳信之子就被爆料出了霸凌丑聞。他對宿舍同學長期實施霸凌,甚至差點導致被霸凌者自殺。這在韓國國內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民眾不斷施壓,鄭淳信是尹錫悅的親信,一度讓尹錫悅像個矮子騎駱駝——上下兩難。但是最后還是耐不住壓力,鄭淳信還是辭職了。
韓劇《脆弱英雄》之中,男三號甚至是國會議員的兒子,就讀在貴族中學里面,但是仍然遭受校園暴力,并且因此才會轉學。除了自己的國家,韓國人甚至把這種文化發揚到了國外,比如劉亦菲在美國時,就曾經被韓國女生霸凌過。
這些上層社會的霸凌大多數都還是停留在了“語言暴力”層面,而大多數的校園暴力則遠不止如此。言語辱罵、拳打腳踢只是家常便飯,更讓被霸凌者無法忍受的是日復一日的精神折磨。莫名其妙用打火機燒掉頭發、在廁所里趴成一團當別人的椅子、給你打電話要求你必須在幾分鐘內到,在網絡上不斷進行精神攻擊等等等等,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韓國校園里的事件。霸凌者已經不單單滿足于打罵,而是想要“控制”受害者。許多受害者本身就有一些缺陷或者自卑的地方,在韓國上學還要和別人卷來卷去,長大了還得服兵役,天天還擔心北邊的兄弟發瘋了扔了導彈過來,本來壓力就很大了。霸凌者還要去施暴,甚至可以說是去折磨受害者。如此一來,韓國學生患上了抑郁癥,甚至是自殺的很大一個誘因,就是校園暴力。
韓國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諷刺。今天批總統,明天罵政府。而韓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你罵你隨意,改了一點算我輸。韓國影視界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就像是老和尚念經——講的講、聽的聽。雖然也有“熔爐法案”的成功例子,但是韓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變——校園暴力也是其中之一。不然也就不會有不斷創新高的校園暴力案例。這也讓人不禁要問:為什么校園暴力這顆毒瘤在韓國如此嚴重,而且始終除不掉?既然這是韓國的校園暴力問題,那就得從韓國社會之中尋找答案。
首先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韓國畸形的前后輩文化。雖然這樣的文化在每個社會都存在,但是韓國絕對是其中的獨一份國家。首先是前后輩的定義,對于大多數社會來說,前輩大多指的是比自己年長、職位比自己高、資歷比自己深的人。韓國雖然也是這樣,但奇怪的是,在韓國你就算是比別人大幾個月,比你早半年入學,甚至比你早來單位前一腳,你就算是前輩。韓國每年年初的出生率一直都大于年末,就是因為這種韓國獨特的文化。那為什么韓國人這么想當前輩呢?還讓這么多韓國家長精準的計算出生日期,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只要你是前輩,那你就擁有了支配后輩的權力。
在我們國家,前后輩僅僅只是停留在尊敬的階段,如果這個前輩侵占到你的利益了,該罵還是罵。但是韓國不一樣,長幼尊卑的文化秩序無處不在,只有同齡人才能是朋友。面對前輩不僅要說專門的敬語,還有前輩可以指使后輩做事的這樣一個不成文規定。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自然會助長人的傲慢和囂張氣焰,所以韓國無論是職場還是軍隊還是學校,都逃不過前輩對后輩的支配。
許多霸凌案件都是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霸凌,因為那些霸凌者往往都有“前輩”buff的加成。這個社會文化更重要的是還容易造成惡性循環,因為被欺負的后輩遲早要當前輩,他們就會產生一種“我當后輩的時候被欺負,憑什么你當后輩不被欺負”的心理。形成“受害者—旁觀者—加害者”的轉變。也進一步強化了這個社會體系,這種心態也就一級一級傳遞下去,讓校園暴力遲遲不消。
那為什么韓國校園里面還會有這么多同級學生的霸凌案呢?畢竟他們也不是前后輩關系。這就要牽扯到韓國另一個獨特的文化:所有人都要一樣。在冬天,往韓國大街上一逛,就會發現男生是清一色的黑色大衣+厚厚的劉海+黑框圓眼鏡。如果你去比對韓國大部分明星的長相、氣質,就會發現都大差不差。韓國地小人少,而且還是單一民族文化,再加上其特有的集團文化,這就導致了在韓國,如果你和別人不一樣就意味著你會遭到社會的排斥。那些施暴者自詡是主流,然后老太太挑柿子——專揀軟的捏。他們會盯上那些長得丑、不愛說話、家庭貧困等等不合群的學生,對他們進行霸凌,而那些被霸凌者本身就有缺陷,又因為身處韓國這樣一個獨特的文化之下,更不敢反抗了。
韓國的校園暴力問題在韓國社會一直備受關注,不然也就不會有這么多復仇爽劇的存在了。但實際上韓國政府對待校園暴力一直不上心,不僅調查中校園暴力呈新高,在今年3月韓國教育開發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在被施暴后向上級反映,并且希望得到幫助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無法獲取一點幫助。并且在上報人數中僅有大約40%的人表示問題得到了解決。這還是鼓起勇氣上報了,更別說背后更多的不僅被施暴,還默默無聞不敢發聲的大多數人群?;谶@種現實,韓國校園內甚至還催生了紋身大叔接放學的市場。
向施暴者復仇固然爽快,但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根源的法律的完善、畸形文化的根除著手,不然拍再多的爽劇也沒辦法解決問題,即使真的復仇了,也沒有人是勝利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