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是時候重新評估CRM選型策略了。
近日,托管在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產品正式上線,Salesforce產品正式落地國內。這是全球CRM領軍企業Salesforce今年針對中國市場的一大動作。
2022年8月,在進入中國市場16年后,Salesforce宣布關閉中國區辦事處。此后,與阿里云展開戰略合作,成為Salesforce在華業務的主要經營策略。
隨著“Salesforce on阿里云”初始版本的發布,Salesforce中國區老客戶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核心CRM系統要不要遷移,往哪遷?Salesforce的老客戶是繼續觀望猶豫,還是主動變革贏得先機?
圖片來自攝圖網
Salesforce老客戶面臨的三種選擇
隨著Salesforce產品落地中國,對于Salesforce中國區老客戶,目前面臨三種選擇:
選擇一,如果要繼續使用Salesforce產品,或早或晚都要遷移到阿里云版本。然而客戶卻將面臨部分產品功能缺失和遷移成本高等挑戰。
此前Salesforce在中國一直沒有數據中心,中國區客戶的數據只能存儲在海外數據中心。隨著《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的出臺,繼續沿用海外版Salesforce,企業將面臨安全合規風險。
由于阿里云的初始版本目前只落地了Salesforce銷售云、服務云、平臺云三大版塊,所以國際版遷移到阿里云版本也會分階段,目前只能遷移這些業務。很多客戶關注的移動端能力、AI相關功能、生態應用、全渠道能力等還未落地中國,這就導致無法實現企業營銷-銷售-服務一體化。而且,未落地的功能很多是因為安全合規問題,至于未來何時落地,是否一定能落地,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一位接近Salesforce的業內人士表示,產品功能缺失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很多客戶猶豫是否立即國產替代,還是再觀望一下阿里云和Salesforce合作落地的原因之一。
此外,成本也是不少企業的顧慮。遷移到阿里云版本,意味著在訂閱費之外,企業還需要為多次遷移支付額外成本?!芭e個例子,不是再裝修,而是需要搬新房再裝修。”該業內人士表示。而且隨著簽約主體的變化,原來國際版的價格與折扣可能存在變動的風險。
選擇二,選擇本地部署的國產替代方案。
隨著國產CRM廠商實力的崛起,國產化替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CIO的選項之一,但是筆者認為本地部署的方式并非最佳選擇。本地部署不僅成本高、實施周期長,而且運維成本高,后期升級迭代也很復雜。對于當下客戶需求變化快且要求越來越高的市場環境,本地部署面臨能否及時跟得上的挑戰。
選擇三,選擇國產SaaS產品。選擇國產化SaaS產品的企業往往出于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不會被“卡脖子”即保障業務連續性,與安全合規的考量。復雜的國際局勢與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加劇,促使部分企業為了規避未來使用國際品牌停服或功能受限的風險,選擇未雨綢繆,將核心CRM系統從Salesforce替換為國產軟件。
其次,頭部國產CRM無論從PaaS平臺還是產品能力,都足以匹配Salesforce相關能力,加上端到端營銷服一體化產品能力與不斷追趕的國際化能力,都讓國產CRM具備了替換的硬實力。
第三,移動端能力、本地化生態,以及更快響應的服務能力也是很多頭部客戶非常看重的。
第四,在全球新的經濟周期下,降本增效是企業普遍的需求,更具性價比也是國產CRM的一大優勢。
無需焦慮,CRM國產替代已有大量成功案例
從客戶類型上看,Salesforce中國區老客戶涵蓋三大類:中國本土企業、中國出海企業、MNC(跨國外資企業)。這三類客戶中,已經有大量實施國產化替代的成功案例,海能達和施耐德電氣就是典型代表。
作為全球專網通信龍頭,海能達也是中國出海企業中的領頭羊,其業務覆蓋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業務占比達到60%。雖然是Salesforce多年的老用戶,但是出于保障業務連續性、數據安全合規、移動端體驗等多方面原因,海能達決定重構數字化系統,在CRM領域推進國產軟件替代。
經過長達2-3年的供應商考察,海能達最終選擇了國產CRM品牌銷售易。半年時間內,海能達在銷售易幫助下完成了銷售管理、渠道管理、服務管理三大核心板塊對Salesforce的替換。整個遷移過程完成歷史數據遷移數百萬條,定制化功能數百個,并與十余個周邊的業務系統進行了集成。兩套系統之間的無縫替換很好地支持了海能達全球化業務的加速發展。
此前,施耐德電氣中國區沿用與全球總部一致的Salesforce產品,但售后服務系統一直無法滿足中國市場客戶的需求。比如移動端能力缺失、響應不夠及時,導致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市場的客戶服務面臨挑戰。因此,施耐德電氣決定在中國區CRM軟件上大膽嘗試國產化替代。
然而施耐德電氣中國區的業務眾多,業務流程復雜,對平臺擴展性和二次開發的要求也很高,對于本土CRM廠商是不小的挑戰。經過多輪嚴苛的選型和POC測試,施耐德電氣選擇最終與銷售易合作,僅用7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對中國區售后服務系統的國產化替代,并在移動端體驗、Social CRM功能上獲得超出預期的效果。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即使面對超大型跨國企業和復雜的業務流程,國產CRM軟件已經具備成功替換Salesforce的實力,并能夠在移動端體驗、本地化生態方面發揮獨特的優勢。同時基于大量國產化替換的成功經驗,頭部國產CRM廠商也已推出了一鍵遷移解決方案,不斷打磨一鍵遷移工具套件,幫助企業實現從功能遷移到數據遷移的一站式CRM系統遷移。
進入中國市場十余年來,Salesforce在華經營策略已經發生巨變。如何評估、調整現有的CRM選型策略,值得每一位CIO盡早做長遠打算。幸運的是,國產CRM軟件的加速追趕,與越來越多國產化替代案例,都讓企業CIO們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和底氣。
本文為「智能進化論」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