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苦的一種情感是相思,因為它最讓人拿的起、放不下。
是以,李白說“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商隱說“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晏殊說“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柳永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元好問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既然知道相思苦,為何還要苦相思?
因為,相思就如同一盞功夫茶,苦中卻帶有一絲清香。
就是這縷清香,誘惑了古今多少有情人!
李之儀《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思念總是徒勞,見不到的人終究是一場虛幻,就算說共飲一江水、共賞一輪月,都只能是聊以慰藉的自欺,說到底,伊人長相廝守在自己身邊才是唯一的期待與歡樂。
韋莊《應天長》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分別后半年都沒有收到你的來信,滿腔的思緒化作千千結。別時容易見時難,一轉眼,又到了梨花似雪的時節。
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相思,相思的話無處去訴說,最害怕那煙云遮月的夜晚。想到此,心情更加凄楚,傷心的淚水已把鮮紅的袖口濕透。
李商隱《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東風吹來細雨,荷塘外隱約響起情人的車聲。熏爐的爐蓋緊緊閉鎖,心底的氤氳慢慢透出;井口轆轤回轉,如絲的繩索深垂井底。這豈不正是我對你的一心向往之深、輾轉反側之痛嗎?
賈氏窺簾,是愛慕韓壽的青春豐采;宓妃留枕,是欽慕曹植的八斗之才。我對你的愛慕也與她們一般。但你我終歸無緣,一寸相思帶來一寸苦楚,一寸希冀帶來一寸決絕。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樓臺隱沒在霧中,渡口消失在月色中。我渴望的世外桃源啊!在哪兒才能夠找到。怎能受得了這旅舍的孤凄和初春的寒意,更何況又聽見夕陽西下傳來的一聲聲杜鵑的悲啼。
驛站寄來的朋友們的書信,親人們的慰問,更增加了我的憂愁。那郴江水本來繞著郴山流就行了,卻為了誰又一直流入湘江去呢?
【先秦】 佚名《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歲兮”,情感繾綣纏綿,思念深摯急切,一刻之間,一日之內,仿佛歷經了輾轉綿長的四季,嘗盡了輪回糾結的酸苦。
再次站在你面前,不知他是不是憔悴了,倒是讀詩的我們一下子心內如焚,瞬間憔悴,也想伸手去輕拂他的額發,給他一份憐惜。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西風蕭颯,更深露重,“羅幕輕寒”,在這個極其適合酣眠的冬夜,女主人公卻能目及燕之雙飛,明了菊之含煙、蘭之帶露,知曉明月一夜朗照,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仍穿入朱戶。
詞中未著“無眠”二 字,卻寫了一位輾轉不成眠的女子。
她上樓遠眺,目及月光,不由自主地開始思念遠方的人,偏偏這明月還非要由夜至曉穿入朱戶來勾起她的相思之情,可真不懂得體恤人!
其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被王國維贊譽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一層境界,”形容學海無涯,只有勇于登高遠望者才能發現自己要達到的目標。
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詞的上闋寫春天傍晚之景,黯淡迷朦的景色與詞人孤獨的心緒兩相融合,給人寂寥無依之感。下闋直接抒情,抒發對伊人執著專一的感情。
此詞感情濃烈而沉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成為愛情最好的誓言,也正因為其中的情感如此的執著與專一,近代學者王國維把它列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二境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