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世界上,美國是公認的“超級大國”,幾乎是做到了看誰不順眼就能收拾誰,東亞的日本、韓國是它的忠實小弟;南美的各個國家是它的糧倉;而歐洲更不用說了,法國一個“阿爾斯通”案,直接就能夠檢驗出歐洲經濟到底有多么依賴和跪舔美國。
但是就在這種世界格局下,有這么三個國家,卻能夠始終獨立于美國,不做他的狗腿子,而是有自己的意志,發展自己的經濟和國家實力。這三個國家是美國曾經的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的構想中,最害怕的三個對手,他們分別是中國、俄羅斯和伊朗。
而就在這三個國家里,伊朗又是其中最特殊的那個,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相對于中俄的領土廣闊和科技先進,伊朗的總體實力其實是差一個量級的。而且伊朗周圍還被不少親美的阿拉伯國家包圍住了,可以說在地緣上也處在一個相對窘迫的狀態。
可為啥就是這樣子的伊朗,依然能夠有底氣叫板美國,并且還成為了美國的心腹大患呢?
伊朗也曾經親美
其實說起伊朗,它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要跟美國作對,一定程度上伊朗的反美,屬于美國人一手逼出來的。
在1979年之前,統治伊朗的是巴列維王朝,在網絡上又不少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把巴列維王朝比作是“開放、民主和自由的先驅”,好像今天的伊朗跟巴列維王朝相比犯了多大的錯誤一樣。
但事實上還真不是這么一回事,巴列維王朝從建立開始就高度依附于西方,兩任國王都在模仿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進行現代化改革,這本來其實也不算是啥壞事,但倒霉就倒霉,巴列維王朝的改革完全不考慮伊朗的現實情況。把西方的制度和經濟模式生搬硬套到伊朗,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
那么這個改革直接導致的結果是什么?總共有兩個,一個是西方的資本瘋狂涌入伊朗,占據了伊朗本土投資的主流,間接導致伊朗的石油資源基本都掌握在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手里。另一個則是伊朗本土的貧富差距,尤其是農村和城市人口的收入差距是越來越大。根據統計,從1962、1963 年度到 1976、1977 年度,伊朗城市與鄉村人口的消費支出比值由2.15增長到3.79。城市地區的個人消費總額由 4670 億里亞爾增長到13650 億里亞爾,而鄉村地區的個人消費總額僅由2620億里亞爾增長為3270億里亞爾。
為啥有這個結果呢?當然是因為美國資本涌進來,基本上都投在了城市的那群社會階層比較高的西化知識分子身上,可伊朗的平民百姓,是一點好處都沒沾到。不僅沒有沾到好處,反而因為美國資本的掠奪,失去了很多原來能夠賴以為生的利益,巴列維王朝的這個改革,可以說是“越改越窮”,越改,伊朗人就越反對美國。
更雪上加霜的是,巴列維王朝的皇室和貴族們,還跟美國資本相互勾結,大搞貪污腐敗,王妹阿什拉芙公主的兒子沙拉姆,兩年內就通過貪污受賄搞到了5000萬美金;王弟馬哈茂德在伊朗國內公開種植鴉片,販毒牟取暴利;至于國王自己,存款高達20億美金,而且還有十多家私人飛機,其中一架連廁所都貼了黃金。
當這件事被伊朗的中下層群眾得知后,巴列維王朝的聲望和國運,也就差不多到頭了。這個由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王朝,它所宣傳的一切親美思想,自然也被伊朗人民棄如敝履,于是在1979年,伊朗爆發了革命,將巴列維王朝推翻,就此建立了共和國。
美國外交的錯誤示范
其實如果美國人是理性的,就應該明白一件事:不管伊朗由誰來執政,美國都必須跟伊朗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系。
原因無他,伊朗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在太過重要了,別的不說,伊朗掌握住了霍爾木茲海峽,基本上就等于掌握了整個世界的石油儲備。如果想要從阿拉伯地區運輸石油,就必須通過霍爾木茲海峽走,一旦伊朗封鎖了這里,歐美國家的能源馬上就會陷入到停滯狀態。
但美國在這個時候的選擇,卻表現出了“霸權外交”的粗暴作風:最開始是在巴列維王朝搖搖欲墜的節骨眼上,支持巴列維國王用暴力鎮壓反對的伊朗民眾。此后又在伊朗新政府要求美國政府引渡國王的事件中遲遲沒有回音,最后更是打算直接出兵干涉伊朗內政。
這種種作為,極大刺激了伊朗新政府,為本來就對美國抱有敵意的伊朗政府提供了更加明確的信號,那就是“美國對我們,可以說是極度不友好,甚至可以說是欲除之而后快”。這一下子,伊朗國內的反美情緒高漲,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已經降到了冰點。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80年代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了“兩伊戰爭”,這時候那個后來被美國人看成是“自由民主最大敵人”的薩達姆,還是美國的忠實小弟。而美國人為了遏制伊朗,在兩伊戰爭中明里暗里給薩達姆資助了不少軍火,后來這件事讓伊朗知道了,對美國更是仇視。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當時的美國,應該是還抱著借助薩達姆來削弱伊朗,從而想辦法把伊朗革命政府搞定,然后重新讓巴列維王朝回去統治伊朗的想法。但美國算盤是打的不錯,沒想到伊拉克的實際水平真的不行,打了整整八年時間,兩敗俱傷,美國的美夢又破了。
而自此只有,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就徹底進入了不死不休的狀態,之后的美國頻繁以“支持恐怖主義”和“研究核武器”的理由來在國際社會指責伊朗,并且多次對伊朗進行制裁,儼然一副要將伊朗逼上絕路的態度。
但是伊朗卻絲毫不畏懼,堅持跟美國正面硬剛,伊朗的底氣到底來自哪里呢?
伊朗為啥不怕美國
其實,說起來伊朗不怕美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跟其他阿拉伯國家一到了戰場上就稀爛的表現不同,伊朗的軍隊無論是作戰意志力,還是軍隊裝備,都堪稱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翹楚。根據“全球火力網站”的數據,2023年伊朗擁有60.5萬人的大軍,其中現役部隊為52.3萬人,預備役部隊為8.2萬人。陸軍擁有1500輛坦克、2300輛裝甲車、570門自行火炮;海軍擁有6艘護衛艦、3艘巡邏艦、88艘巡邏艇;空軍則有300架戰斗機、165架攻擊機。這個配置可以說完全稱得上“地區一霸”,再加上伊朗軍隊常年處在戰時訓練狀態,僅僅十幾年前還有過實戰經驗,說真的,只要是主場作戰,美國人真想拿下伊朗,并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另外,伊朗的國土環境也是一件讓美國即使想動手也會感到很棘手的客觀現實。要知道伊朗有160萬平方公里,是阿拉伯地區不折不扣的大國,戰略縱深就擺在這里。誰想打進來就要做好后勤補給有極大概率中斷的危險。另外,伊朗四面環山,海拔還高,國內很大一部分地區都是高原,水源稀少,常年風沙,美國人如果真敢于對伊朗動手,恐怕就要想想,一旦打成“治安戰”,是不是要再重蹈當年在阿富汗的覆轍,被“游擊戰”淹沒呢?
要知道,這幾年的美國,自己的錢都快花完了,哪有這么多美元投入到侵略大型國家上?
第三,伊朗掌握了霍爾木茲海峽,真要是跟美國打紅了眼,伊朗把石油運輸要道一掐,美軍在伊朗馬上就會癱瘓,什么高新武器裝備和各種現代化載具,沒有油都會變成活靶子,美國人不可能不害怕這件事。
第四,伊朗的彈道導彈技術和核技術,一個美國知道并且畏懼,另一個美國不知道,但更畏懼。伊朗擁有大概2000枚彈道導彈,種類囊括了短程、中程和遠程,可以說打起仗了攻守兼備,可以直擊美國入侵軍隊的命門。而核技術就更可怕了,美國人至今為止都不清楚伊朗的核技術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了?有沒有?有多少?都是未知數。
所以美國是不敢賭,如果真的跟伊朗開戰,它們到底會拿出什么東西“招待自己”,況且伊朗的背后還有中、俄的影子,美國的國力固然還是全球第一,但是現在的“第一”已經不再像當年蘇聯剛解體的時候那樣說一不二了。
這么多年美國不管是本國的治理,還是對世界的經略,都可以說非常失敗,就像是“紙老虎”,嚇唬嚇唬伊朗這樣的國家都未必能奏效,更不要是親自下場了,萬一真失敗了,那美國的地位和形象就會馬上跌落谷底。
而伊朗也正是看準了美國的這點,才敢于在很多事情上對美國說“不”,可以說它能這么牛,有這么足夠的底氣,也是自身實力和美國衰落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產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