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村位于棗莊市中區稅郭鎮境內,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李姓由山西洪同縣喜鵲窩大槐樹遷徒到此,搭建窩棚,開荒種地,播種五谷,休養生息,繁衍后代。之后,有牛姓兄弟二人遷移此地,與李姓結為鄰居,打幫為伴,種田為生,養育子女。故以牛姓取名“牛角”。隨著時代的變遷,牛姓逐漸變得人老業衰。認為人丁不旺與自己所居住的位置有關,后來牛姓逐漸從此地遷出,如今村中已無牛姓。后來有張、徐、李等姓不斷聚集此地。因地處高低不平的荒嶺,各姓的住處都是依地勢而建,因此居住分散,過去曾流傳著順口溜“張家的嶺,徐家的窩,李家占了個茅草坡”。以此說明此的荒涼,自然條件惡劣,人們生活艱難。
該村地下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鐵礦石,據說清朝時期此地就建設過煤礦,為開采煤炭有日本人曾經到此。解放后,1958年大煉鋼鐵時期,這里聚集著數萬人,開挖鐵礦石,形成千軍萬馬的會展熱潮,當時是到處紅旗招展,人聲鼎沸,場面十分壯觀。為便于鐵石開采,將此村集體搬遷到于官莊村(西王莊鄉),后來又逐步遷回。之后,棗莊礦務局,在村西建設煤礦,進行開采煤炭,一時間,車水馬龍,甚為繁榮。八十年代后期,煤礦撤走,利用原有的房屋和基礎設施改建成棗莊礦務局結核病防治醫院,后改為棗莊礦務局精神病院,現為棗莊礦務局東郊醫院。
改革開放以后,安城公社曾在此投資興建煤礦,一時間,村前、村東、村西礦井架縱立,形成數眼立井,開挖煤炭,由于煤質好,銷往全國各地,是安城公社的支柱產業。之后,該村也建井挖煤,增加集體收入。村內建設了全日制小學。完成四通工程建設。
八十年代前后,由政府主導,在此開展以治嶺改土為重點的農業大會戰,實行林田路渠綜合治理,改變了農業基礎條件。實行生產責任制后,由政府扶持,大力發展池田藕種植,后被注冊為“玉角蓮”牌綠色商標。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使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實現安居樂業。
[地方名吃]“二鍋羊肉湯”。也稱“牛角嶺羊肉湯”,二鍋乃是老板李傳德的乳名,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家庭困難,李傳德便在原206國道旁邊,搭建兩間草棚,支起大道鍋,做起賣羊肉湯的生意,在那個時候,由于經濟困難,每碗羊肉湯只賣兩三毛錢。他誠實守信,苦心經營,不斷摸索經驗,所熬制的羊肉湯味道鮮美,無比可口,成為十里八鄉的名吃,許多外地的客人慕名而來品嘗。由此生意興隆,飯店規模不斷擴大,接待標準和接待能力逐步提高。現已擁有三家分店。(供稿 市中區地名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