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自己20多歲的時候,一直在朝三十而立這個目標前進,當自己跨過三十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到了四十,我真的能做到不惑嗎?
《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中,雷東寶在最后一集有一句話:我這輩子是沒活 活明白。那么,這輩子,多少我們可以真正活明白呢?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在我看來,以史為鏡,還可以去思考我們當下的生活。一些年代劇,讓我們總是在“羨慕”,我們很多人甚至都想過回到那個年代,曾經我也想過,但是,后來細想,這樣的“羨慕”真的適合自己嗎?如果我們去問下老人,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他們更愿意在哪個年代呢?
其實,我們的心里一直會存在這么一種觀念,得不到的永遠是“更好”的。我們一直說那個年代的人“真誠”,更加純粹。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不知道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以前,但凡有點身份的男子,可以妻妾成群,還有男子,寒窗苦讀以后,有了功名,有了身份后,還會只愛一個人嗎?我想,關于愛情,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有堅守的,也有負心的,只是以前信息流通太慢,像唐代著名詩人元稹,他寫過《鶯鶯傳》表達了他對愛情的真摯思念,但最終卻背叛了愛人。還有司馬相如,才女卓文君放棄千金小姐跟他過窮日子,但最后卻有了納妾的想法,寫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如果放到現在,早就上了微博熱搜了。
我一直喜歡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快到四十,做不到不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讓我明白,簡單一點,真誠一點,純粹一點……生活中會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前些年,總是會感嘆,如果還能回到童年該多好,但后來想想,那個童年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我們小時候,不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嗎?在陪伴兒子成長的這個過程中,每當問兒子想不想當“爸爸”時,他總是告訴我想。說真的,我又何嘗不是想當“兒子”呢?可以無憂無慮,除了讀書,我可以不用考慮其他的事情。只是他現在還不能明白,長大的意義,身上的責任。也許,等他哪一天長大了,也會像我一樣,想要回到童年,不想長大。所以,我盡可能地去努力讓他的童年更豐富,盡可能地去做一些父親該做的事,但是,我也不能保證,這到底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生活,總是會有太多太多我們無法預估的事,過好當下,過好每一個今天,我們能做的,只有這樣。當你讀書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太多太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