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發表在《花卉》雜志2017年第9期上的原文,圖片也是多年前拍攝的,現巴朗山已經封閉不準進入了。為方便手機閱讀,這里做了段落重拍。另其中的統計數據根據官方最新發布做了更新)
愛好野生植物攝影的朋友都知道,藍罌粟(喜馬拉雅罌粟)曾經是歐洲人對綠絨蒿屬植物的叫法。藏傳佛教的寺院中白度母、綠度母手中拿著的花朵據傳就是藍色綠絨蒿。
18世紀歐洲人剛發現綠絨蒿時,將其與罌粟分在同一個屬內。19世紀,來到青藏高原的動植物西方采集者發現,這里有著比歐洲更多種的綠絨蒿。
因為大多數綠絨蒿的花色都是藍色,藍得就像高原的天空一樣奪目,故而英國生物學家金墩.沃德又將綠絨蒿稱為“藍罌粟”。他把綠絨蒿描述為“具有藍色夢幻花朵、令人魂牽夢繞的藍色罌粟”。
后來隨之植物分類學的深入研究和更多種的綠絨蒿的發現,植物學家將其從罌粟屬中分離出來,列為一個獨立的屬Meconopsis,中文正式名稱叫“綠絨蒿”。
綠絨蒿為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的統稱。據《中國植物志》記載,綠絨蒿屬植物共49種(1999數據)。
但由于近年來經過高原植物研究者們的不斷發現,據中國植物圖像庫(PPBC)記載,綠絨蒿屬植物已達94種(2023數據),其中約80%的種在我國境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生長于3000-5000米的高海拔地帶。
如果說把藍罌粟的名稱籠統地授予綠絨蒿屬植物,還因為該屬植物中全緣葉綠絨蒿(M. integrifolia)、 紅花綠絨蒿(M. punicea)這些并非藍色的異類而顯得有點牽強的話,
那么,巴朗山綠絨蒿(M. balangensis)則可以當之無愧地獲得這個美譽,因為它的基調完全是炫目的藍紫色。
巴朗山位于青藏高原東部與四川盆地交界處,屬橫斷山脈、邛崍山系。這里地形地貌復雜,既有河谷地帶、高山草甸,又有雪線下的灌木叢和流石灘,雨量充沛、日照豐富,非常適合綠絨蒿的生長。
2011年,日本著名的青藏高原植物學家吉田外司夫(T. Yoshida )先生向世界植物科學理事會提議,將在巴朗山區發現的一種總狀花序的綠絨蒿命名為“巴朗山綠絨蒿”(M. balangensis),并得到了通過。從此巴朗山的名字就跟綠絨蒿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
巴朗山綠絨蒿顏色的基調是藍色,但其實有紫紅、深藍、藍紫、天藍、湛藍等一系列不同的色譜。
一種生物的習性,首先是適應它所生長的環境使然,這也是所謂的適者生存原則。綠絨蒿藍色居多的原因,也正是這個生物學原則的體現。
從生物行為學的角度看,高原上藍色野花普遍居多的原因應該是跟高海拔強烈的紫外線輻射有關。太陽光譜從右至左,可依次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波長越長的(如紅色)能量越低;反之,波長越短的(如藍紫色)能量越高。
高原上的野花為了防止高能量的藍色、紫色以及紫外光的強烈輻射,保護嬌嫩的花瓣避免被灼傷,長期的進化使它們做出了反射這些強輻射光波的選擇。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它反射出的紫色和藍色。當然,這同樣也是棲生于海拔4000以上的巴朗山綠絨蒿藍紫色基調的主要原因。
藍紫色的色素,來源于花瓣中所含花青素。而花青素的分子特征類似于酸堿指示劑,它會隨著細胞液的酸堿改變顏色。
而土壤的酸堿度會因為小環境有所差異,所以,我們看到的花兒,即便是在同一地段的同一種巴朗山綠絨蒿,也不會是統一的藍色,而是從紫到藍逐漸分布的一個系列的色系。
此外,土壤中的鐵、鎂、錳等金屬元素的存在也會影響到花青素的顯色,使花色更加深藍。
當然,巴朗山上也并非只有巴朗山綠絨蒿,還有大量生長的紅花綠絨蒿(M. punicea)、長葉綠絨蒿(M. lancifolia)、總狀綠絨蒿(M. racemosa)、全緣葉綠絨蒿、(M. integrifolia)多刺綠絨蒿(M. horridula)…
綠絨蒿的花莖亭亭玉立,花瓣薄如蟬翼,既有絲綢般的珍珠光澤與輕盈的質感,又有虞美人般千嬌百媚的芳姿花容,令人過目難忘,為高原生態攝影師們的最愛。
在海拔4000以上的高寒地帶,各種植物大都因抵御嚴寒而蜷縮成低矮的灌叢或墊狀匍匐于地面,唯有綠絨蒿鶴立雞群,身披御寒的絨毛外衣,風姿綽綽、昂首挺立,迎風搖曳,風情萬種。因此,綠絨蒿被植物愛好者昵稱為高山綠神、荒野麗人。
由于大部分綠絨蒿屬植物是多年生一次開花,一生種要經歷若干年的營養生長,才開一次花結一次種,所以顯得更加珍貴。
但是近年來,隨著康藏地區交通條件的改善,昔日視為畏途的唐蕃古道已成旅行者的時尚選擇。
一部分人缺乏自然保護意識,缺乏社會公德,隨手采摘野花拍照后又隨手丟棄,造成了這種珍稀野生植物日漸減少。
作為一個文明的旅行者,我們應該自覺地愛護大自然賜予的這份瑰寶,千萬不要去采摘它們,讓它們在這片高原上世世代代絢麗地綻放下去。
后記:巴朗山綠絨蒿科學發現人吉田外司夫先生,已于2021年因病去世,終年72歲。他一生大量時間游走在川西高原,科學發現并命名了9種綠絨蒿,并出版過多部青藏高原植物圖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