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過完了,大家的生活是不是回歸了正常,家長們該上班的上班,孩子們該補作業的補作業。
一年又一年,年味雖然淡了,但回家過年,想必仍是很多人的選擇。
一家人聚在一起,貼春聯、包餃子、看春晚、走親戚,喜氣洋洋,熱熱鬧鬧。不過,這熱鬧中,估計也免不了碰撞出一點小摩擦,比如做飯問題。
我關注的一位博主說,她在婆家,基本不用做飯,都是她婆婆張羅飯菜,但在娘家,她心疼父母身體不好,就幫著做飯。
于是很多人指責她,說她在婆婆家吃現成的,在娘家卻幫父母做飯,說她雙標,不孝順公婆等。
這位博主回復說,她不幫婆婆做飯是有原因的,一是婆婆身體特別好,二是婆婆家的廚房很小婆婆一個人都轉不過圈,再加上他們吃得簡單,都是家常便飯,婆婆于是從不讓她做飯。但她在別的方面體貼、孝順婆婆。比如,無論婆婆做啥飯她都捧場,從不挑剔,她會說好話哄著婆婆,給婆婆買衣服買首飾給婆婆錢,她說她對婆婆問心無愧,婆婆對她也很滿意。
而她父母并不缺錢,也從不花她一分錢,但她父母身體不太好,所以她幫父母做飯。
我贊同這位博主說的,孝順父母并沒有統一的模式,更不該一刀切,而是要根據真實情況來具體分析。
回家過年,婆婆做飯還是媳婦做飯?我覺得,都是一家人,合作共贏吧。
做飯這個事吧,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我觀察到,每逢過年過節(尤其是春節),網絡上總有人吐槽,自己一個人連續多天張羅一大家子的飯菜,累得腰酸背疼,婆婆老公都當看不見,搞得自己很反感回家過年。
這些吐槽中,有很多是兒媳婦。
同為兒媳婦的我,結婚十幾年來,在做飯這事上,和我婆婆算是達成了一致,所以我們從沒在做飯問題上紅過臉。
當然,私底下我有過埋怨,估計我婆婆也如此,但我們都忍了
下面我來說說我們婆媳在做飯這事上是如何處理的。
總的來說,我和婆婆的模式是,既有獨立,又有分工合作。
先說獨立,是指早飯,我和婆婆各做各的。
婆婆做他們二老的,我做我們一家三口(后來是一家四口)的,這么多年了,都是如此。
這個規矩,從我十幾年前第一次帶著5個多月的大寶回婆家小住時就被婆婆定下來了。
那天早晨,婆婆對我說,不知道我想吃什么,讓我自己看著做。
我聽到這話,有那么一會兒是不知所措的。結婚兩年來,我第一次獨自在婆婆家小住,還帶著五個多月的孩子,而且那時我做飯的水平也很一般,所以早飯,我要給自己做什么吃呢?
我還有一點委屈,我就算不是客人,但我第一次自己回來住,就住一周,我還帶著孩子,你早晨做飯時就不能順便給我做上嗎?再說那會兒是夏天,我起得也不晚。
我甚至想,如果是兩個小姑子回來了,婆婆還會讓她們早晨自己做飯嗎?
事實證明,后來小姑子帶著老公和孩子回來小住,婆婆果然不讓她們做早飯,但我早已不計較這些。
更現實的問題是,在婆婆的廚房里,我能做什么早飯呢?
于是那個星期,煮方便面,吃八寶粥,我換著吃了一星期。
我心里委屈,但我不說,只是跟老公發了點牢騷。
我后來也試著理解婆婆,她習慣早晨把前一天晚上的剩菜剩飯熱一下,就是他們二老的早飯,而我可能不愛吃剩的,她也不知道我想吃什么,就讓我自己做。
后來,我做早飯這個習慣就沿用下來了,從我們一家三口到一家四口,大部分時候的早餐,都是我做的。若是在夏天,婆婆有時候也會在早市上給我們買上油條豆腐腦或者包子。
我后來也想開了,我們回去,沒道理讓婆婆伺候,我做一下早飯沒什么的。只是在農村,早飯比較單一,平時沒什么,我們頂多住一晚,我早晨給大家煮方便面就好。但春節住得長,總不能每天都吃方便面吧,于是有一年我買了手抓餅、速凍包子等半成品,可那一年婆婆的冰箱早已塞得滿滿當當,根本沒地方放,我只好把東西放在車的后備箱里,這著實讓我無奈。
隨著孩子們慢慢長大,我做早飯也隨意了,有時候孩子們起晚了,就讓她們吃面包喝牛奶,再隨便吃點零食,時間不長就到中午飯點了。
再有就是,如果是小姑子一家也來了,我也不再著急做早飯,畢竟大家起床的時間點不一致,我也不知道人家愛吃什么,做與不做,對我來說有點尷尬。
往往這時候,婆婆會主動張羅早飯,但小姑子一家只要一走,婆婆立馬就不管我們了,分得這樣清楚,我和老公吐槽你這親兒子不如親閨女啊。
說完了我們獨立做早飯,再來說說我和婆婆分工合作的事。
其實也簡單,那就是婆婆做中、晚飯時,她為主力,我打下手兼飯后的洗涮工作。
我婆婆目前六十多歲,身體很好,她雖然瘦但吃得比我都多,做飯對她不是問題。
婆婆家的飲食并不復雜,日常我們六個人(我們一家四口加公婆),基本上做三四個菜或四五個菜就行,這幾個菜里面包括一兩個我們買回去的熟食,比如燜子、烤雞、醬牛肉、豬頭肉、火腿等,等于說婆婆只需要炒兩三個菜或者一兩個菜,而這兩個菜里面,也是簡單的青椒炒肉、素炒蒜黃、木耳炒雞蛋、西紅柿炒雞蛋、粉條白菜、涼拌黃瓜等簡單烹飪的菜。
有時候,婆婆會燉排骨(用電壓力鍋),或者燉魚,我幫忙洗菜切菜,也會剝蒜、搗蒜、切一下熟食等。
春節期間婆婆家來的客人也不多,今年就來了二姨家的表哥表嫂兩人,來客人的時候,我們會多準備一些菜,但也是不復雜的菜,這時公公也會幫忙。
而無論多少人吃飯,飯后的洗碗刷鍋工作,都是我的。
在做飯這個問題上,曾經我也有過不開心,后來我想開了,以后我回娘家,可以在哥哥做飯時幫忙打下手,但我不要再洗碗了,畢竟嫂子、大學生侄女以及初中生侄子都在家歇著呢。在婆婆家,我就當自己是主人,小姑子們是客人,我多干些活,什么也不說了。
總之,做飯雖然是小事,但處理不好,婆婆和兒媳都會覺得自己委屈。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回到老家,讓我一日三餐做6個人、或9個人,或12個人或更多人的菜,我肯定不想干,誰不是在外面辛苦了一年,憑啥讓我一個人承擔做飯這一攤子事呢?
換過來想,如果讓我婆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承擔這些,也不公平。
目前我倆既獨立,又分工合作,我覺得還是比較合理的。
當然以后隨著婆婆年歲漸長,在做飯這事上我們應該會做出改變。但我相信,多年的婆媳相處,我們都會為對方著想,不會讓對方太為難的。
走過路過的朋友們,你們回家過年時,婆婆和兒媳誰做飯呢?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