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婦不懷春?
只怕誰也沒料到,引爆龍之國度龍之年開年大瓜的,竟然是來自魔都一所高中的一個鐘情的少年學生與一個懷春的少婦老師之間所發生的一段不可描述之事。
消息甫出,一片嘩然,立即引爆無數社交媒體,塞滿億萬吃瓜群眾的嗷嗷待哺之眼、之嘴、之心,真可謂“天下熙熙,皆為瓜來;天下攘攘,皆為瓜往?!?/p>
伴隨著事件的發酵和大大小小官媒、自媒的廣(添)泛(油)傳(加)播(醋),各路吃瓜群眾的胸懷與格局也涇渭分明:
心疼少年者有之,辱罵少婦者有之,嘲諷少婦之夫者有之,懊惱自己在青春年少時期沒遇到一位秀色可餐溫婉誘人主動獻身的女老師者亦有之。
網傳這起原本只藏匿于少年與少婦之間的雙向奔赴的愛情,由于倆人之間眾多火辣熱烈的微信聊天記錄被少婦之夫刻意散布于各個微群而曝光,進而引發一眾吃瓜群眾更為火辣和更為熱烈的探索與追問:道德在哪里?底線在哪里?聊天記錄又在哪里?
其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撥開迷霧現真相:這只不過是一段愛情而已。
不是有人說過么,當愛情降臨時,看過《神雕俠侶》的,知道年齡不是問題;看過《斷臂山》的,知道性別不是問題;看過《金剛》的,知道物種也不是問題;看過《人鬼情未了》的,知道生死都不是問題。
老師愛上學生,學生愛上老師;少年愛上少婦,少婦愛上少年——古今中外,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畢竟,愛情降臨時,是不會區分年齡、職業、國籍的,有時候甚至連性別也不會區分。
1923年,魯迅先生在給北京女子高等師范的女學生們上第一堂課時,就在年輕的女學生許廣平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她心里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一年后,許廣平主動給魯迅先生寫信試探,魯迅先生迅速回信。后來,愛情的種子便在你來我往的書信傳遞中生根發芽,最終開花結果——1925年10月,年齡相差18歲的許廣平與魯迅確認相戀;1927年10月,倆人在上海開始同居生活。
如果說許廣平愛上魯迅,是學生愛上了老師,那么,沈從文愛上張兆和,則是老師愛上了學生。
1929年,沈從文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時,被一個名叫張兆和的18歲女生深深吸引,無法自拔。
張兆和出身于江南名門世家,在中國公學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她美麗大方、聰明可愛、單純任性,身后有許多追求者。沈從文第一次遇到張兆和,就一見鐘情地愛上了對方,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張兆和對他并無好感。
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面向張兆和表白,于是瘋狂地給心上人寫情書,試圖依靠溫情脈脈來打動對方的心。后來,在校長胡適的斡旋之下,張兆和勉強答應,接受了沈從文。1933年,31歲的沈從文與23歲的張兆和結為夫妻,后來相伴終生。
1993 年 ,一個年僅 15 歲的少年來到位于法國上法蘭西大區索姆省的省會亞眠,就讀于拉普羅維登斯耶穌會學校一年級。 一位 39 歲的少婦在該校擔任法語和拉丁語老師,她的丈夫在銀行工作,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大女兒與少年同班。
兩年后,情竇初開的少年學生瘋狂地迷戀上了大自己24歲的少婦老師,倆人墜入愛河。
自然而然,這段轟轟烈烈師生戀遭到了少年學生的父母的激烈反對,由此引發的“丑聞”也在少婦老師的家族里迅速發酵。
然而,在愛情面前,一切阻力都會轉化成動力。少年學生沒有止步,為了避開輿論風暴,他只身前往巴黎繼續完成學業,同時更加隱秘地保持與少婦老師的戀情。不久之后,少婦老師也來到巴黎,在一所天主教私立中學繼續教書。
2006年1月,少婦老師在與銀行家丈夫共同生活近30年后選擇分手。2007年10月,曾經的少年學生經過12年苦戀之后,與曾經的少婦老師結為夫婦。
大家肯定都已經猜到了。不錯,這個少年學生就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八任總統兼安道爾大公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這位少婦老師就是他的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
曉崇想說:吃瓜群眾們,放過魔都的少年學生與少婦老師吧!
他們或許真的只是單純地談個戀愛而已,沒什么輔導功課提升成績之類的功利,也沒什么隱瞞真相玩弄感情之類的陰謀,單純得就像吃一顆葡萄干時不是為了充饑解饞,也不是想要緩解情緒,只是想要吃一顆葡萄干而已,就像許廣平愛上了魯迅,沈從文愛上了張兆和,馬克龍愛上了布麗吉特一樣!
(全文完)
(曉崇原創。部分資料參考網絡資源;圖片源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曉崇刪除。2024年2月于廣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