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劉護士長!感謝109病區婦瘤科的每一位白衣天使!相信在你們熱情關心和精心護理下,我們一定能戰勝病魔,迎接生命的曙光!”日前,一封真情滿滿的感謝信被送到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劉臘根主任護師手中。
“哭完后,感覺全身輕松”
寫信的是崔女士,她說,真沒想到,原來“哭”也是一種治療,而教會她哭的就是劉臘根護士長,所以,她特別感激這位恩人。
去年11月,崔女士被診斷出卵巢癌中晚期。術后恢復期對崔女士而言,漫長而痛苦,并發癥腸梗阻將她折磨得苦不堪言。每當她痛苦難忍時,她都咬牙堅持。“那段日子,真的太難熬了。”
崔女士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和劉護士長在聊天中透露:“我入院一個月,從沒哭過。”原以為護士長會表揚自己堅強,沒想到護士長卻說:“其實你不必這么堅強,過度壓抑情緒反而對身心不利,該哭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哭出來。”護士長的心理疏導讓崔女士的負面情緒有了出口,“第二天,我終于找到了一個哭的理由,讓心底堵了一個月的眼淚噴涌而出,真是酣暢淋漓,全身放松!”
圖中護士在為患者做心理疏導
劉護士長說:“以前的教育強調患者要堅強,而不是給他們一個情緒的出口,但這并不利于病人的康復。所以病人哭時我會給他們遞紙巾并陪著,抱抱他們或者拍拍肩膀,告訴他們哭一會兒沒關系的。”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表達脆弱的權利,宣泄情緒不等于發泄情緒,合理地表達情緒可以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也可以減少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
正面的情緒是一劑良藥
有研究表明,患者的情緒調節方式、積極應對和自我效能是影響癌癥患者創傷后恢復的重要因素,正面情緒在癌癥患者治療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一般來說,癌癥患者通常會經歷以下四個心理階段。
第一階段:患者會傾向于否認和不接受,不相信自己得了癌癥;第二階段:患者逐漸接受患病的事實,但常會出現難以控制的憤怒或焦慮的情緒。第三階段:確診后或治療時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甚至抑郁的傾向。第四階段: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治療,患者慢慢進入了接受適應期,情緒也逐漸趨于穩定。江蘇省腫瘤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趙云認為這四個階段并不是完全分離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情緒會反復,這時就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建設。
趙云認為,情緒對患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患者長期處于比較抑郁的狀態,會對機體的功能和狀態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一些受激素影響的疾病,比如乳腺癌,與情緒的關聯度會更明顯。此外,不良情緒還會影響整個機體的免疫功能,不利于癌癥患者的治療與恢復。
如何疏導癌癥患者的不良情緒?
除了“哭”,還有什么路徑可疏導癌癥患者的不良情緒?趙云認為,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首先,醫院會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心理干預,及時地疏導病人的不良情緒。據悉,江蘇省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會通過專業量表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為患者開展心理疏導。此外,醫院還設置了專門的心理學組組,能夠采用認知療法、敘事護理等方式,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的心理護理。
其次,患者的自我情緒調節也是癌癥康復中的重要一環。劉護士長表示,“患者朋友們可以通過哭泣或者向人傾訴的方式將負面情緒宣泄出來,還可以適當運動改善情緒,但要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適度進行。”此外,她還鼓勵患者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以提升患者的自我價值感與信心。
最后,居家期間家庭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建設,努力消除患者的病恥感。家庭的心理支撐是對醫院心理治療的延續,家庭成員對病人的態度將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心理狀態以及治療效果,因此家人要盡力理解病人低落的情緒,給與他們足夠的耐心與陪伴,還可以鼓勵病人適當運動,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正常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