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成功奪權,為何卻沒有人起兵反抗?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要先向大家闡明一件事情,那就是: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后,曹魏集團并不是沒有人起兵反抗過。
就在高平陵政變結束的兩年后,曹魏集團的王凌和令狐愚就曾經發動過以推翻司馬家政權為宗旨的政變。
不過這兩個人顯然年輕太多了,他們發起的政變被司馬家族輕而易舉就鎮壓下去了。
曹魏大將夏侯霸等人也因不滿司馬懿而選擇流亡蜀國。
公元249年,也就是高平陵政變成功的那一年,司馬懿成功讓所有曹魏統治階級“無言”。
一些忠心于曹魏的大臣們甚至對這場政變連連叫好。
直到一年后,他們看清了司馬懿的真面目,這才捶胸頓足,高呼“被騙了”。
也就是說,如果說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懿集團太會“偽裝”,還不如說是作為失敗者的曹爽集團過于“作死”。
正因為曹爽集團的“連環作死”,才讓這個本應該執掌曹魏的政治巨頭轟然倒塌。
關于曹爽,由于他的結局過于凄慘,所以后世許多人都報以同情,甚至唏噓不已。
久而久之,甚至還出現了給曹爽翻案的說法:
按照他們的觀點,曹爽非但不是酒囊飯袋,甚至還稱得上是優秀的改革家。
他所想做的,無非就是通過改革提升寒門士子的政治地位,改變曹魏“世家大族掌控朝政”的局面。
也正因為他的做法觸動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才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不過,我們仔細查看曹爽之前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就能發現,這位“改革家”提拔一群“閑人”,如李勝、何晏等人。
還十年如一日驕奢淫逸,沒什么功績,更稱不上什么改革。
他最大的政治成就,就是一度架空了司馬懿,奪了司馬懿的軍權。
在各類影視巨著里,曹爽也一直都是一個昏庸無道、碌碌無能之徒。
這里曹爽也有些冤枉,至少早年的曹爽真不這樣,不然曹叡也看不上他。
歷史上真實的曹爽,早年作為大將軍曹真的兒子,初入仕途,就顯示出一副老成的樣子。
不僅如此,曹爽在做事情上很有他父親曹真的性情。
PS:曹真也和電視上不一樣,歷史上的曹真很是能干,曾多次擊敗諸葛亮的北伐。
也正因為曹爽的出色,他才可以在曹氏一族年輕人中順利脫穎而出,奪得曹叡的贊揚,并在曹叡死后成為與司馬懿齊名,甚至高司馬懿一等的輔政大
臣。
在權力中心的斗爭漩渦中,曹爽雖然年紀輕輕,卻展現了舉足輕重的政治壓迫力。
在曹爽及其黨羽的努力下,司馬懿被迫接受曹爽的提議,晉升為太傅,并把軍權交了出來。
接著曹爽更是趁熱打鐵,馬不停蹄地安排自己的兄弟掌管軍權。
就連小皇帝曹芳,也被曹爽安排三個弟弟曹彥、曹則、曹凱軟禁了起來。
大權在握的曹爽春風得意,一副曹魏集團實際老大的模樣,洋洋自得。
這一系列復雜且流暢的操作不禁讓我們發現曹爽其實是有一個政治家,甚至是權謀家的政治謀略的。
他依托曹魏集團統治階級留下的強大血脈基礎,碾壓了司馬懿的政治威望。
讓司馬懿再也沒有了翻盤的可能。
因此,至少在這個時候的曹爽,真的和“自作孽”的形象一點也不沾邊。
只可惜,在這之后,曹爽的“作死之旅”就這么悄然展開了。
曹爽作為一名政治權謀家,縱使政治手段優秀,可他卻缺乏了最重要的一點:擔當能力。
比起曹爽被許多人大書特書“改革家”的“同情觀點”,大家最常見的其實是他之后拉胯的政治表現。
當曹爽大權獨攬,實現“實權”生涯后,這位政治大家的表現堪稱“不堪入目”。
獨攬大權的曹爽全然沒有了任何政治危機感,他大權在手,以為自己可以高枕無憂的享受生活,政治上更是一塌糊涂。
他任命的所謂什么“政治人才”恰如何晏等人,除了會履行政治特權,圈占土地以外,一文不名。
按照正史記載,何晏甚至還不顧國家法律,公然跑到廷尉府,收走了一個與自己有過節的廷尉的印章。
這在一個有著成熟運轉機構的封建國家里,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
而以上這種現象,在曹爽統治的十年時間里,不過是輕描淡寫的舉動。
曹魏統治前期那些還活著的,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老臣大多受到了曹爽的排擠。
而曹爽所依靠的所謂的“人才”,例如何晏、李勝等人,都是些“草包投機分子”,一場高平陵政變如同照妖鏡,把他們全都打回了原形。
這些酒囊飯袋甚至對司馬懿造成不了哪怕一點威脅。
而曹爽最危險的一點就是,在他統治的十年里,是曹魏集團最腐敗的年代,而曹爽就是里邊的領頭羊。
在這個內部矛盾激化且困難重重的帝國里,曹爽早就被人恨透了。
因此,在高平陵政變發生后,朝野上下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司馬懿。
情況對曹爽極為不利,不過他依然比司馬懿當年的條件好,至少他可以絕地反擊。
只要曹爽可以安然撤離到許都,憑借許都的糧草和軍隊,他是有能力和司馬懿一較高下的。
因為曹爽手里有一張非常重要的政治王牌——小皇帝曹芳。
就算曹魏帝國會因此陷入內戰,就算曹爽軍事才能比司馬懿差一點,可曹爽依然有機會。
可就是這么一個“大司馬”,在得到司馬懿的“活命諾言”,竟然一槍不發,就把軍權交了出去,簡直就是一場笑話。
最后,曹爽也因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自己、黨羽乃至全族被舒了一口氣的司馬懿盡數斬殺。
結語
很多人感嘆曹爽最后悲哀的結局,對他報以同情。
可如果真的看看他之前執政十數年的“政治功績”就會發現,他對國家造成的衰敗,遠比他的結局嚴重。
也正因如此,他才絕對不可能斗得過司馬懿。
真正讓曹爽走向陌路的,恐怕就是曹魏三代領導人的早亡,讓這個缺乏能力的年輕人把持朝政,更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
這樣的曹爽,成為司馬懿墊腳石,也是必然的事情。
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寶貴的意見,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搜集,侵刪。 文:小昭 審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戰國策》《左傳》《春秋》《呂氏春秋》等。
本文為一點兒歷史事作者手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