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是一個深情的人,他的深情,不只是對戀人,對妻子,對待朋友,他同樣深情。
納蘭容若一生寫了42首友情詞,其中,有13首是寫給顧貞觀的。
今天,我們來欣賞其中最經典的一首,《金縷曲·贈梁汾》。
梁汾,即顧貞觀。顧貞觀,字華峰,號梁汾,江蘇無錫人。顧貞觀是清初著名詩人之一,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曾擔任秘書省典籍,因受人輕視排擠,憤然離職。
康熙十五年(1676年),在徐乾學、嚴繩孫等人的引薦下,四十歲的顧貞觀到納蘭家做幕僚,得以與二十二歲的納蘭性德相識。兩人一見傾心,遂成知己。
這首詞寫于兩人相識不久之時,并且是題寫在顧貞觀的畫像之上的。顧貞觀記云:“歲丙辰,容若年二十有二,乃一見即恨識余之晚,閱數日,填此曲為余題照。”
德也狂生耳。德也,詞人自指。容若初名成德,因避太子保成諱,改句性德,容若是他的字。
詞的開篇,出語不凡,氣勢豪宕,納蘭容若自謂“狂生”,讓人感受到他是多么厭棄他的高貴身份與顯赫地位,一個超逸不拘的藝術形象,兀然挺立于讀者目前。
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緇塵,黑色的塵土。謝眺有詩云:“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烏衣,晉代王謝兩個兩家豪門大族子弟喜穿烏衣,他們居住的地方因此得名烏衣巷,這里借指世家大族。
這一句是說,自己由于偶然的命運,出生在世家大族,又在京城做官,忍受著塵世的污濁。
“偶然間”三字,表明詞人對自己出身的不屑,同時告訴友人顧貞觀,希望出身寒門的朋友理解他,他并不是貪戀富貴榮華的貴公子。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李賀有詩云:“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戰國時期的趙國平原君趙勝,生平喜歡結交賓客。李賀的詩,是對喜歡結交賢士的平原君的懷念,他舉酒澆向趙州,覺得茫茫宇內,惟有平原君值得景仰。
納蘭容若借用李賀的詩句,表明自己也想像平原君那樣結交天下賢士,但他的這份心意,卻很少有人能明白,而現在能與顧貞觀成為知己,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青眼看人,表示對人的喜愛與尊重,與白眼相對。杜甫《短歌行·贈王朗司直》:“青眼高歌送君子,眼中之人吾老矣。”尊通樽,指酒杯。
我們正值青壯年,尚末老去,能遇到彼此青睞的知己,且縱酒高歌,擦傷心的淚水,一起欣賞如水般的月色。
顧貞觀遇到納蘭容若之時,已經棄官,正是人生失意之時,納蘭容若披肝瀝膽,坦誠安慰。“月如水”三字,不僅是環境描寫,也象征著兩人高潔的友情。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蛾眉謠諑”,典出屈原《離騷》:“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意為妒忌別人的美貌而造謠中傷,比喻被小人誹謗。
下闕的這兩句,是對顧貞觀的勸慰,顧貞觀因被人輕視排擠而棄官,納蘭容若勸慰他,古今賢人君子,總免不了受到小人的中傷,不必為了這樣的事傷心,我們且縱情痛飲,盡知己相會之樂。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這兩句又回到了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態度,他身在富貴之家,又在皇帝身邊做官,這樣的人生,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然而他的痛苦卻是難以言說、無人知曉的,因此,對于別人的追問、羨慕,他只能冷笑置之,仔細尋思,他的人生中同樣有無數悔恨。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劫”,佛家用語,是計算時間的數量詞,天地一成一壞為一劫。
一旦傾心相許,既使歷經世界千劫,我們的友情依然在,即使到了來世,我們依然能夠結緣成為知己。
納蘭容若以極其濃烈的情感語言,來表達他對顧貞觀的友情的珍重,這樣的友情誓言,堪與“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愛情誓言相提并論。
這樣的友情誓言放到現在,甚至讓人感覺有點過于膩歪了。
然諾重,君須記。然而,最后納蘭容若還覺得不夠,結尾再三叮嚀,讓好友要謹記這份友情承諾。
納蘭容若的這首詞,句句是對朋友的深情,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看到了一個性情疏狂,憤世疾俗,卻又無比坦蕩真誠,天真熱烈的納蘭容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