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huán)境就是澆灌的水。如果水質過差,樹苗不僅不會成為參天大樹,還會枯死。反之,如果收獲了足夠的營養(yǎng),小樹苗便會茁壯成長,結出碩果累累。
——薩姐
作者:暖心
羅翔說: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有一個經常制造內耗的人,不停地制造矛盾和爭吵。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每個人的神經都很緊繃,生怕犯點小錯誤,就會引發(fā)家庭戰(zhàn)爭?!?/strong>
是啊!如今的許多家庭,時時刻刻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下。
父母不和睦、挑剔孩子、打壓式教育,這些種種的一切行為,仿佛讓一個家庭處于“精神刑場”之中。
最終,被“內耗”的家庭摧毀的孩子變得自卑、極度敏感。
要想培養(yǎng)健全的孩子,父母就要戒掉“內耗”,讓家庭處于和諧、溫暖的氛圍中。
因此,讓父母停止“內耗”的幾個頂級思維,是父母的必修課。
01
接受不完美
知乎上,有一位媽媽是完美主義者,她對兒子的要求非常高。
字寫歪了一點,就要重寫;做錯一道題,就被要求抄三遍;考試丟了一分都會罵孩子好半天。
在一次期末成績中,兒子考了班里第三名,得到成績后媽媽就開始對著兒子挑剔:
你的口算錯了兩題,上課又走神了吧!
你看看,這個字占格又錯了,說了多少遍?
媽媽的挑剔霎時間讓兒子的心跌落到谷底。
就這樣,兒子越來越反感學習,成績也越變越差了。
有很多的父母,每一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
成績好,挑剔他貪玩;懂事的孩子,嫌他成績差……
孩子做什么都不滿意,最后孩子都變得了自卑、懦弱、逆反。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說: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90%被大人教壞了?!?/strong>
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孩子是差勁的,有的只是父母眼光中的偏差。
德國化學家奧托·瓦拉赫讀書時成績排名倒數第一,被父母送去學油畫,成績也不盡如人意。
機緣巧合下,他接觸到了化學,并讓自己的大腦被點燃,最終在化學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并且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對一個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看見、接納、尊重他的不完美,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閃光點,只要找到最佳點,潛力就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教育做到“揚長避短”,你就會看見孩子的花期。
02
舍棄比較
有一個很窒息的故事。
小女孩考了100分,卻被媽媽“潑冷水”:
“那是你運氣好,你有本事和你同桌一樣每次考第一?”
女孩想學跳舞,媽媽說:
“小雯跳舞就像一個仙女,你像什么?像一只笨拙的大肥鴨!”
女孩想看電視,又被打擊:
“你同桌平時看電視嗎?人家學習這么積極,你怎么光想玩?”
有一次因為考試同桌分數又比她高,被媽媽數落一頓,女孩生氣地說:
“那你干脆認她當你女兒好了。”
媽媽的每一次比較,都給了孩子多一次的打擊。
許多父母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自己家的孩子,總覺得:
別人家孩子“成績好、懂事、還體貼”,自己家孩子就是“成績差、愛頂嘴、唱反調”。
就這樣,經常被否定的孩子,最終只有兩種結果:
自暴自棄:“反正我怎么做你都不滿意,那我有什么好努力的”;最終叛逆。
膽怯自卑:“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遇到難度大點的事情就退縮逃避。
每一個努力變好的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看到,我們要學會去肯定他的付出,讓他擁有價值。
在杭州一名女孩第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
放學回家后,父母拿出女兒愛吃的甜品安慰鼓勵。女孩先是一臉驚訝,隨后繃不住情緒紅了眼眶。
媽媽說:
孩子平時熬夜早起學習,自己很是心疼,希望孩子能穩(wěn)住心態(tài),再接再厲,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是啊,每個孩子都應該做自己。
身為父母,我們要學會關注孩子本身,去看到孩子的進步,讓他知道“我有價值”。
03
學會給自己“松綁”
電視劇《故鄉(xiāng),別來無恙》中有一對窒息的家庭。
女孩張沛從小就被媽媽管控著:
媽媽經常闖入她的房間,翻看她的日記和相冊;
上廁所時也毫不避諱地闖入;
成績下降一點就劈頭蓋臉地罵她;
高中時因為放棄了保送名額,被媽媽懷疑早戀。
長大以后,她依然無法脫離母親過自由的生活。
父母不經允許拆她的快遞,給她安排相親,撮合她和不喜歡的男孩……
這些在她看來非常窒息的事情,媽媽卻以為是親密無間的愛。
心理學家李雪說: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將在哪里體會到痛苦。
有些父母毫無分寸地去控制、約束孩子,其實就是在“虐待”他。
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指出:
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
當孩子在沒有自由的環(huán)境下成長,最終都會是以“逃離”父母為幸福。
有人說過:愛要張弛有度,才能生出溫度。
許多時刻,父母的皮筋拉得越緊,孩子就越容易反彈。
對孩子來說,有時候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孩子,最該做的一件事就是“靜”,放松彼此,才能建造和諧的關系。
建議所有的父母,在付出之前,學會問孩子“想不想要”。
好的家庭,都要有一定的“松弛感”,讓孩子自己去長大。
04
學會寬容
網上有這樣一個新聞。
有位媽媽帶女兒去買東西時,讓女兒拿著手機去付款,結果,女兒將金額錯付成了3萬元。
當時女兒嚇得大哭,一旁的媽媽也很著急,卻沒有對女兒發(fā)火。
而是冷靜地安慰女兒: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別擔心,每個人都有失誤,但是我們要吸取教訓,去解決這個問題就好?!?/p>
事情解決了回到家,媽媽看到女兒還哭喪著臉,又安慰了好一陣,女兒才笑了起來。
事后,這位媽媽感慨道:
“還好,3萬元給生活里增添的只是一個故事,而不是事故?!?/p>
其實,孩子犯錯并不可怕,但是我們要學會給孩子機會去改正,去成長。
你要相信,孩子的每一次犯錯也許都是“不小心”“無意識”的,不要因為一時的錯誤去否定孩子。
給孩子反省的空間,遠比批評孩子更重要。
一位作家曾講過一個小孩偷拿錢的故事。
在一間教室里,這位作家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你們誰偷拿了家里的錢?”
一個小男孩舉了手。
后來作家對著男孩說:“你是一個勇敢的小男子漢?!?/p>
因為這句話,那個小男孩一直記著。
后來小男孩領悟到:一個人是可以犯錯的,但是要改正。
有時候,寬容孩子的錯誤,就是在教他“承擔責任“。
教育,考驗的是父母的耐心與脾氣。
父母要多給孩子機會去“反省” ,勝過任何一次說教。
05
積極思維
山東聊城有一個男生,去年高考700分。
記者在采訪他的父親時,他的父親說:“孩子平常比較貪玩,很多家長會當成缺點,我們從小把這當作優(yōu)點?!?/strong>
這句話,看似普通,卻非常有智慧。
因為思維的不同,所以孩子得到的結果不一樣。
如果父母的心態(tài)總是負面的:作業(yè)不會就是“腦子笨”;不愛說話就是“悶葫蘆”等這樣的“評價”,其實就是在否定孩子,最終讓他變得自卑、敏感、懦弱。
如果父母心態(tài)是積極的:
作業(yè)寫錯了“可能是方法不正確”;性格內向的孩子“做事穩(wěn)重”。
這樣積極地評價,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以他會越來越優(yōu)秀。
有人說過:你眼里的孩子是什么樣,他們就會長成什么樣。
積極正面的評價,才能激發(fā)孩子的潛能。
在電影《告別昨日》中有一個男孩戴維。
在父親眼中他很差勁,于是有一段時間他就是破罐破摔。但是,戴維的媽媽卻覺得他能成為一個賽車手,還一直鼓勵他“你能行”。
這份鼓勵和支持,推動著戴維朝夢想一路進發(fā),最終奪得了自行車比賽的冠軍。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贊賞?!?/strong>
生活中的煩惱和困苦無可避免,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心態(tài)。
因為,積極的父母,教育永遠在考慮孩子。
我們要永遠給孩子“正能量”,把“我相信你可以做好”刻在骨子里,從積極、樂觀、正面地去教育孩子。
積極的父母,永遠都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底色。
06
保持自我
最失敗的教育就是,自己擺爛,拼命要求孩子。
是啊,很多父母都處于“不自省”的狀態(tài):
自己下班回家玩手機,孩子回來就必須看書學習;
媽媽可以去打麻將,孩子卻不能玩游戲……
父母拼命擺爛,再努力也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孩子。
一位高考699分男孩,火的卻是他的母親。
他的母親叫楊晨芬,只有初中文化。
結婚以后,被身為教師的丈夫影響,一家人的閱讀氛圍非常濃厚。
她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也開始尋找自我,不僅監(jiān)督兒子學習,自己也開始奮發(fā)圖強讀書。
兒子讀初中的時候,她就通過努力考取了大專文憑。
后來,兒子上高中以后,她又開始學習短視頻創(chuàng)作。
這一路,她一直非常努力,沒有因為孩子而放棄自我。
兒子也被她的行為深深影響,成為一個特別努力的人。
好的教育,父母都有“自省”的能力。
父母越努力上進,孩子越勤奮刻苦;父母自身越嚴格,能讓孩子變得嚴謹、自律與堅韌。
有一位媽媽說:
這個社會可能有很多聲音都說女性就應該在家里。
但是做了母親以后,我就想成為孩子的榜樣,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孩子。
是啊,作為父母的我們:
不要因為有了家庭而讓自己變得卑微;
父母喜歡的事,愛好,理想都不要為了孩子而改變,而要學會“自我成長”。
父母好好活出自我,活得自信、堅定、從容,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教育。
07
《海邊的卡夫卡》中寫著一段話: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huán)境就是澆灌的水。
如果水質過差,樹苗不僅不會成為參天大樹,還會枯死。反之,如果收獲了足夠的營養(yǎng),小樹苗便會茁壯成長,結出碩果累累。
這句話也像在說:如果父母“質量”不好,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
因此,我們要做“高質量”的父母,不要時刻憂心忡忡,也不要時常抱怨連連。
父母就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只要有足夠大的勇氣做到:
不評判、不說教、不指責,全然地理解、支持、欣賞。
點亮”在看“,我相信,每一個家庭都能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