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今養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僅養一個孩子家庭的壓力就很大,一般的家庭3個孩子就是上限了,從上學到畢業都需要花很多錢。
然而這個人中學的文憑卻養了503個孩子,為了孩子的發展,她斥巨資修建福利院和學校,對自己卻連個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
他就是新疆富豪米恩華,他是如何做到的?從白手起家到富豪再到養五百多個孩子,他又經歷了什么?
503個孩子的爸爸
地大物博的新疆常住人口卻很少,而在這些人中,還有60%的人是甘肅、河南、四川、山東等地的人遷往新疆的。
2022年,兩名原籍山東的新疆人登上了胡潤百富榜,一個是常年霸榜的孫廣信,全國排名110位,另一個就是米恩華,全國排名212位。
按新疆榜來說的話,孫廣信是新疆首富,那米恩華就是第二。孫廣信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新疆其中一個CBA籃球隊叫新疆廣匯,而孫廣信就是廣匯集團的老板。
雖然是新疆第二富豪,米恩華卻非常低調,同樣的山東人、同樣的新疆富豪,米恩華和孫廣信的行事風格卻天差地別。
孫廣信所到之處都能讓別人無路可走,就連資本家的套路都被他摸得一清二楚,直接到了壟斷他人的地步,于是有了“廣匯系”的說法,被譽為“壟斷狂魔”。
與之相比,米恩華就過于保守了,他從不與其他企業或競爭對手爭個你死我活,在他看來,企業的自身情況和圍繞市場的發展是最重要的。
古往今來他看到有太多的企業都是這樣走到了路的盡頭,即使當地政府給他推薦項目時,他也會看自己的企業和市場的匹配度,如果不匹配,米恩華就將它推薦給其他合適的企業。
米恩華從始至終堅持的原則就是不輕易貸款、不賣地皮、不上市。在現代企業看來,這三個原則都是最基本的,他將有多大本事辦多大事深深刻在自己的心里。
2001年,作為新疆的民營企業,米恩華的華凌集團對和田的于田縣進行幫扶。幫扶第一步,米恩華派人去當地進行考察。
米恩華認為,幫扶最重要俄就是教育,教育跟不上,地區也就跟不上發展,原本,米恩華本想拿出100萬直接在當地修建希望小學。
但是當他看到這份報告之后,現實與他之前設想的情況相差太遠了,一些十六七歲的孩子本該到了學習中學知識的階段,他們的知識卻還停留在二三年級,除此之外,根本不懂的漢語。
甚至還有一些孩子的性格也與大家不一樣,從不與人主動交流,沒有什么經歷,他們的承受能力也相差甚遠。
米恩華覺得為他們提供錢不如為他們提供溫暖,于是他和他的妻子將孩子慢慢的都接到他們家,剛開始,一個房子里住二十口人已經是極限了。
但是,在那里,還有幾百個孩子等待著他們,為了解決住宿問題,米恩華修建了福利院和技工學校。
光提供住宿也不行,還要有人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米恩華的妻子楊小玲辭去了丈夫公司總會計師的工作來到這里。
安頓好之后,米恩華就開始給他們制定計劃,對于成績優秀的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出去深造;對于成績較差的孩子,則安排他們學習酒店管理、汽修、計算機等技術培訓,完成學業后,如果有孩子想要去華凌集團也可以。
這個培養計劃長達十年,而花費的資金更是到達2500萬元。但好在后來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出國留學、進入舞蹈團、當酒店服務員等。
收養503個孩子,已經打破了很多記錄了,在2005年,中華慈善總會授予米恩華首屆百位慈善人物,人們才認識了這位新疆富豪。
作為新疆富豪,他完全可以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米恩華經常出現在職工食堂吃饅頭、喝玉米糊,他也沒有豪華的辦公室。
米恩華說:“做好企業才是王道,企業做好了,就算我藏在深山老林也會有人找到我?!?/strong>
就是這樣沉默寡言低調的一個人,將503個孩子養大成人,承擔起了社會上的一部分責任。
三萬元起家
就是這樣身家250億的富豪,誰曾想他是白手起家,沒有依靠別人,走到了和大佬并肩的高度。
米恩華四歲就跟著父母從山東遷往新疆,由于家境貧困,米恩華中學還沒畢業,就出來打工謀生。
沒有什么學歷,也沒有什么技術,只能干苦力活,服務員、搬磚、上山采石,他什么都接觸過。
直到22歲,米恩華才找到了一份相對輕松的工作——市場檢查員,這時,他不想安于現狀,就也想做生意。
不聽家人的勸阻,他放棄了體面的“鐵飯碗”,加上父親資助的700元,他湊了3萬元,開啟了自己的擺攤之路。
玩具、童鞋,能做的他都做了,但是每天回家,除了累他也看不到什么前景,況且這些買賣也不掙什么錢,只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賺大錢,1989年,米恩華的機會來了。
米恩華注意到烏魯木齊有個露天電影院在閑置,這個電影院離他家也近,還在黃金地段,各方面都很合適。
看過場地以后,之前也有市場管理員的經驗,米恩華想到了這個電影院可以改造成集貿市場,有些機會抓不住就沒有了,米恩華立刻找到管理部門。
在他們的商討下,米恩華以8萬一年的價格租了下來。在他的預算下,拋去租賃成本好搞糟成本等,他一年能掙十幾萬。
米恩華清楚,小商販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如果他們入駐這里,就不需要在和相關部門“打游擊戰”。
很快,在米恩華的宣傳下,200個攤位很快就招滿了,第一年就凈賺8萬元,他的成本已經快拿回來了。在那個年代,這個已經是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40倍。
他更認為他的做法和決定是對的,于是錢還沒焐熱,他又投入到市場里擴大規模了。
可命運弄人,1994年,米恩華的整個市場都要搬遷,原因是政府在這個位置要修建公園。米恩華犯了難,這個市場給商戶提供了歸屬感,如今卻要整體搬遷。
即使這樣,他沒有接受政府的補償款,將市場搬到了政府為他規劃的地方,華凌市場在這里誕生。
一些商戶肯定不愿意搬,那怎樣才能保留住客戶呢?為了吸引商戶,他當眾承諾,如果跟著市場搬遷,免8個月房租,且三年不漲價。
一年后,攤位的價格翻了一倍還是很多人搶著要。看到這樣的場景,有的商戶害怕米恩華坐地起價,于是問他會不會跟著漲價。
米恩華笑著說:“三年期限到了嗎?”
就這樣,這些商戶成了米恩華的忠實粉絲。真誠的米恩華不僅對商戶這樣,就連商戶的客戶也是如此。
米恩華絕不容忍任何商戶的欺詐行為,如發現有作假、坑蒙拐騙的情況,他立即采取行動。在短短幾年內,米恩華的市場建筑面積已經達到40萬平方米,超越了廣州市場的規模。
批發市場之王
在米恩華的帶領下,2004年,他登上了胡潤排行榜前40名,隨后,他圍繞著市場建立了商貿廣場、汽配城、陶瓷城、二手車市場等等,也完成了管理、物流等行業布局。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市場都宣布倒閉,但米恩華的市場仍然屹立在那里。
烏魯木齊華凌市場已經是中亞地區最大的商品市場,涉及的領域還有干果、百貨、酒業等。
如今,華凌集團批發市場總面積達到了400萬平方米,商戶更是有28000多家。
米恩華經過十幾年的商場摸爬滾打,深知每個行業都有其生命周期。當他正在思考新的發展方向時,德隆集團,新疆的一家知名企業,突然崩塌,為他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2004年,新疆著名的德隆集團破產,無人敢接手。
政府的撮合下,米恩華大膽接手,并投入13.14億元。米恩華看中了新疆潛力巨大的畜牧業,多年后,這成為華凌的主要產業,帶來可觀回報。不僅如此,華凌走向國際。
2007年,他在格魯吉亞開設木材加工廠;2012年,收購格魯吉亞BASIS銀行,成為首家收購國外商業銀行的中國民企。2014年,格魯吉亞總理授予米恩華“最佳外資企業家”獎。
筆者認為
一生低調、對自己摳摳搜搜卻毫不猶豫資助500多個孩子,這樣的米恩華大愛無疆的心懷值得我們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