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心理咨詢師,總是不知道為什么無緣無故來訪者找自己咨詢到一半就掛斷了電話,就給了差評,又或者就被來訪者謾罵。在這里,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來訪者最討厭的7類心理咨詢吧!
第一類:優越感凡爾賽類咨詢師
有些心理咨詢師在給來訪者做咨詢的時候,當來訪者提及自己原生家庭不好、缺愛、老公出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有些咨詢師就會跳出來,展示自己優越的家世、良好的原生家庭、母慈子孝的畫面。也許即使你有效地解決了來訪者的問題,但是在來訪者的潛意識當中,這個咨詢師在背后對她進行了無形的嘲笑和輕視,所以這是咨詢無法再進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類:不斷自我暴露的咨詢師
有的來訪者可能一提及自己的婚姻、職場、婆媳問題,咨詢師可能因為太過共情,就開始不斷搶話訴說自己不幸的遭遇。可能第一次的咨詢過程中,會讓來訪者極度舒適,因為每一個人都喜歡和不如自己的人聊天。但是你別忘了,你是在來訪者心中完美無瑕的化身,當下次來訪者找你咨詢的時候,即使你的咨詢過程再過于順利,但是已經給來訪者形成了一個你殘敗的形象。以至于來訪者咨詢結束后反思時會在自問:“這個咨詢師連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那我的這個問題,他一定是失敗經驗,不可以接納。以至于你們的咨詢不再有后續;
第三類:三觀不正、物化女性的男咨詢師
雖然大多數咨詢師是女性,但是也有少部分男性咨詢師。男性咨詢師尤其來和女性來訪者咨詢情感問題時,會不自覺帶入自己男性視角。從人性的條件反射角度,會不自覺地問來訪者:你是不是長得挺好看?站在男性的角度告訴你,大多數男性精神出軌是很正常的!你離婚后怎么可能不再婚?
當一個男性咨詢師開始用社會和自我的角度去定義來訪者,很容易被差評,因為這是帶著對女性的嚴重歧視、物化女性的偏見了。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再著自己的主觀判斷。每一個咨詢師都需要加強自我的三觀修正。
第四類:搶話、插話類咨詢師
有些咨詢師真的把和來訪者的咨詢當成了聊天。一旦聊到自己感興趣的點,不等來訪者說完,光自己訴說就占了半個小時。但是關鍵問題是,他可能忘了這次咨詢的目的、意義。輕則是讓來訪者也找不到咨詢的目標,重則是直接被來訪者投訴、差評。因為嚴重占用了來訪者的咨詢時長。因為,從咨詢本身的角度,咨詢師其實就是一個樹洞工具人,來訪者沒有讓你說,你是沒有權限發言的。
第五類:過于重復來訪者話題、過于沉默的咨詢師
有些咨詢師學習理論的技術真的是做到照本宣科。重復來訪者的話語,確實是可以快速獲得來訪者認同,但是總是一直重復,不給予實質性解答、建議,過于使用咨詢技術,會引起來訪者憤怒及阻抗。畢竟,來訪者找的是人說話,不是找AI機器人。
第六類:一直虛假認可、肯定來訪者、不作任何評價的咨詢師
在認同技術中,認可、接納來訪者是一項非常好的咨詢技術。但是如果一味使用技巧去認可、鼓勵,像機器人一樣說些自己都不著調的認可,來訪者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咨詢師在咨詢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真實、坦誠的說出你的感受、感想。而不是一味地不給予任何評價。不然,給予來訪者的感受是非常不真實的。太過于討好來訪者的咨詢師,往往都會被來訪者拉入黑名單。
第七類:過分暴露來訪者、帶著主觀態度評價來訪者的咨詢師
有些咨詢師喜歡使用暴露療法。但其實在大多數的應用場景中,暴露療法不太適用于大多數來訪者。過分帶著主觀態度評價來訪者、暴露來訪者是咨詢大忌。像我們看的情感主播電臺里的主持人常使用這樣的技術,往往都是差評一片。不要覺得你是咨詢師,你罵來訪者是為對方好,說實話,別人付費找你咨詢,是來求安慰和抱抱的,不是來找罵的。你如果要發泄你的個人情緒,真的不要對著你的來訪者,這不是一個專業的咨詢師。
最后,我想說,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不是你上過多少心理培訓督導課,也不是你接了多少咨詢,拿了多少證才有用,而是你自己有沒有成為一名咨詢成癮的來訪者?如果你不是一名長年咨詢的來訪者,你一直站在高位只做咨詢,那么,你永遠都成為不了一名優秀的咨詢師。因為:未經他人苦,末勸他人善就是這個道理。你只有自己是一名多年咨詢的來訪者,你才能了解,什么樣的咨詢師給你咨詢的效果是好的,什么樣的咨詢師給你咨詢的服務體驗感是不爽的。這樣,你才可以給你的來訪者帶來更多優質、高效的體驗感、舒適感;
作者筆名:紅衫倩影(心理咨詢師紅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