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飽受12年牢獄之苦的王光美重獲自由。作為劉少奇之妻,她這一生也算是經歷了大起大落,出獄之后,飽經滄桑的王光美深知今非昔比,看著眼前物是人非的景色,她下定決心重新開啟自己的新生活,然而,一個不速之客的到來,卻令她內心無比觸動,此人便是曾在毛澤東同志身邊擔任秘書的葉子龍。
葉子龍曾是毛澤東同志身邊的得力助手,原本應有大好的前程,沒曾想,上世紀60年代,由于一些突發的變故,一向深得主席信任的葉子龍被迫調離。為此葉子龍心中怨氣橫生,一度對主席產生誤解,而這一切的起源,不過是因為他曾幫劉少奇說過幾句好話。
在那個時局動蕩的年代,葉子龍沒有選擇人云亦云,而是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便遭人非議,他也始終堅持自己所相信的。以至于在劉少奇遭到迫害之后,他也受到了牽連。但這些遭遇并沒有讓他改變內心的想法,當得知王光美獲釋的消息后,他第一時間趕去探望。
而這次葉子龍和王光美的會面,也揭開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往事。當年劉少奇遭到迫害的時候,肯站出來為其說話的人其實并不只有葉子龍,除了葉子龍之外,還有一位女同志也曾不畏強權,堅定地站在了正義的一方,她便是張志新。
很多人初聞張志新時都會有些陌生,甚至還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她是一名男同志,但只要對她過往的經歷稍作了解,就會知道她是一名巾幗不讓須眉的好同志。生在知識分子之家的張志新,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父母的熏陶下,張志新在文學方面展現了非凡的天賦。
16歲時,張志新這個名字在國內文壇上就已經初顯鋒芒,如果沒有發生后面的事情,那她肯定會收獲大好的前程。作為一名有志青年,飽讀詩書的張志新心懷報國之志,因此1950年的時候,張志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入了志愿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
哪怕張志新不畏艱險,敢于上前線與敵人拼殺,但她始終是個女孩子,并且擁有過人的學識,因此組織上再三考慮之后,決定安排她進軍校學習,待學成之后,就培養她當志愿軍司令部的通信員。只是不曾想,張志新從軍校畢業之后,戰爭也已經結束。
不過在軍校的歷練讓張志新更加成熟干練,像這樣不可多得的人才,無論去哪里都會發光發熱,于是1956年的時候,組織上便讓張志新到沈陽任職。在沈陽任職期間,張志新憑借著出色的工作表現和過人的學識,贏得了上級的認可。
按理說,不出意外的話,張志新的前途肯定一片光明,然而,那段動蕩的時光不僅奪走了她的前程,還讓她失去了生命。由于張志新在動蕩時期也不愿意改變自己的觀點,于是被下放到基層進行勞動改造,改造期間,她依舊堅持著自己內心的想法。
為了改變這一動蕩的局面,張志新不顧自身安危,在1969年的時候用寫信的方式向遼寧省委以及中央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信件中,她表明了對鄧公以及劉少奇的同情,要知道,在那個時期,人們對鄧公和劉少奇的名字都避之不談。
張志新以為自己冒死直言就能換來一線轉機,沒想到正是她的這一行為,讓她遭到更加不公的對待。由于她的言論所致,她最終被抓捕,在隔離審查期間,她依舊不愿改變自己的想法,哪怕被押上高臺批斗,她也一副慷慨赴死的神情。
之后張志新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被關入獄期間,張志新也沒有放棄,即便身處監獄,她也經常喊著口號表達自己的決心。他們拿張志新沒辦法,于是在1970年的時候,決定將她處死。得知張志新被判處死刑,陳錫聯不忍失去這樣的好同志,便站出來為她說話。
他認為張志新同志即便有錯,但也罪不至死,希望能夠寬大處理,不要錯失人才。彼時陳錫聯是東北軍區的一把手,他開口為張志新求情之后,張志新確實被改判為了15年監禁。但在1975年的時候,張志新又被宣布執行死刑,就這樣,年僅45歲的張志新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作為同樣幫劉少奇說過話的人,相比之下,葉子龍是幸運的,即便他也受到了牽連,但好在之后的人生還算順利,沒有遭遇太多不公的對待。而葉子龍在探望獲釋的王光美時,也再次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對于主席他一直都是心懷感激之情的,但他一直覺得,劉少奇不該遭遇迫害。
好在之后張志新同志的案件被重審,她也得到了平反,她生前的經歷也逐漸被后人所知。盡管過去的一切都化作歷史的塵埃,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為了正義去奮斗,甚至甘愿犧牲的先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