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
之前,安義軍鎮(原來的昭儀軍鎮)牙將楊立是李繼韜【a1】的重要跟班。
【a1】李繼韜的扯淡經歷詳見【-KPI陷阱導致晉軍高開低走-殘唐五代失敗學】。
李繼韜犯事兒后被處死,楊立就有了自己的一點小想法——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恰于此時,后唐朝廷安排安義軍鎮派三千士卒去涿州換防。
楊立立即意識到:是整活的時候了。 他召集起一波圈里人,開了個小會。 在會上,楊立慷慨陳詞【b1】:
前此潞兵未嘗戍邊,今朝廷驅我輩投之絕塞,蓋不欲置之潞州耳。 與其暴骨沙場,不若據城自守,事成富貴,不成為群盜耳。
這些人哪能抗住這種忽悠,紛紛表示:大哥一語驚醒夢中人,以前的日子都TM白活了。就聽你的,咱們干了這一票了。
就此,這群大聰明發動了兵變:
聚噪攻子城東門,焚掠市肆。
因為事前全無防范【b2】,節度副使李繼珂、監軍張弘祚都麻爪了,忙不迭丟下重鎮潞州【b3】,逃命去也!
打了勝仗的楊立按照殘唐慣例,自稱留后,并派人去李存勖那里請求追認自己的合法性。
【b1】楊立這一番話里,就沒有一句著調的!
未嘗戍邊
的確,在此之前,潞州士卒從沒去涿州駐防過,但這并不意味著潞州士卒沒有戍邊——因為此地是防御后梁的前線,駐防潞州本身就是在戍邊。
當初梁晉爭霸階段,李存勖斷然沒有百上加斤的道理,讓遠離晉遼邊境的潞州士卒費力不討好地去涿州換防。
絕塞
彼時,唐、遼的邊境在幽州一線。 還在幽州之南的涿州根本沒有直面契丹鐵騎的機會,勉強能算二線,至于絕塞,實在無從談起。
成……不成
最高的追求僅僅是富貴,而非統一天下,或者次一級的割據一地;而所謂的退路更是可笑的落草為寇。
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李世民
楊立的境界如此之低,就已經預示其全無”事成“的可能了!
那,為什么楊立敢于發動兵變?眾人敢于隨從?
簡析五代亂世的根源
楊立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一個多少有點違背直覺的冷知識:安史之亂后,李唐的國祚又綿延了將近一百五十年——這與大亂之前的時長幾乎一致。
人心不古
但,大亂之前是盛唐,而之后則是殘唐。 造成這個巨大落差的原因有很多,但藩鎮割據無疑是權重極大的一個自變量。
經歷過安史之亂,地方割據勢力意識到自己可能獲取的權力的上限,同時也發現了唐廷的軟弱性。于是,每一個有“追求”的軍鎮,都自覺不自覺地走上了地方對抗朝廷的道路。
在朝廷實力衰弱的時候,軍鎮的權力膨脹到幾乎可以劃地為國的程度——比如德宗時代。
而在朝廷實力強大的時候,軍鎮不得不無邊界地賞賜士卒以維持必要的軍事實力——比如憲宗時代。 隨著朝廷壓力的加大,使軍鎮內部逐漸板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孕育出能跟長安天子相提并論的“魏博牙兵”的魏博軍鎮。中晚唐,這就是最頑固、最有戰斗力、最有獨立傾向的藩鎮。
憲宗意外死于宦官之手,還沒等徹底解決藩鎮割據的難題就下線了,使李唐錯過了彈壓這種風氣的最后窗口期。
于是,這種歪風就如超級病毒一般,四處傳播開了。在宏觀層面,叛逆的種子在河朔三鎮之間相互接力;而在微觀層面,中下層士卒拋棄了原本”君權天授“的思想,轉而相信”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說法。
楊立,就是一個被這種超級病毒感染的心患者。而他能用一番狗屁不通的妄言就煽動起一小撮追隨者,也是因為這種病毒已經在這群人之間擴散開了。 類似的狀況要是放到初唐,估計不等朝廷派兵鎮壓,這些士卒就能幫了楊立去邀功!
悲劇的使,終五代這一時期,這種改死的病毒都沒有得到根治。一直要到趙匡胤建立北宋,才用以文抑武的方式徹底解決了問題——只是,副作用著實不小!
投機分子只會攪亂市場秩序
李存勖是什么人?天下莫敵的當代戰神! 他可不是殘唐那些政令不出皇宮的傀儡皇帝,怎么可能容忍在自己的地盤存在不服天朝管的山大王?
內外不同境遇 盡管為了降低統一天下的難度,李存勖對割據勢力最大限度地懷柔。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對帝國內部的不同政見保持類似的態度。事實上,對內,李存勖是要重拳出擊的——攘外必先安內嘛! 李存勖十分清楚,基本盤的秩序要是亂了,都不用外部的敵人動手,自己的帝國就會先一步土崩瓦解。
【b2】這個肯定不怪兩人疏于防范,畢竟楊立本人也是突發奇想。
【b3】要塞的奇怪境遇
在軍事層面,潞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參見【資治通鑒教你:架空領導后,如何換屆 (qq.com)](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3811&idx=1&sn=531feba44fa8df5bca5a179948abd9e3&chksm=fe354dd5c942c4c3c99c1cd4615c4e698331d685bc1a5abf759371d0643d7fe6f63fc77ded69&token=1647316595&lang=zh_CN#rd)】。 而最近一次的證據就來自與后唐的仇敵——朱溫失去統一天下的標志便是敗于潞州!
可在后梁、后唐兩代,這個戰略重鎮無數次城頭變幻大王旗——李繼韜不就跳槽到了后梁嘛。
還是老話說得好:堡壘都是從內部瓦解的!
李存勖反應迅速:好你個楊立,搶我的地盤,還想當節度使!做的哪門子春秋大夢?
當即任命天平節度使李嗣源為招討使,武寧節度使李紹榮為部署,帳前都指揮使張廷蘊為馬步都指揮使,率兵平亂。
在組織平亂的同時,被楊立捋虎須行為氣冒煙的李存勖還干了一件小事兒【c1】: 在
帝以潞州叛故,庚戌,詔天下州鎮無得脩城浚隍,悉毀防城之具。
我把你們這些潛在的叛亂分子的城防拆了,沒有了這個最大的依仗,你們總該不會像楊立這樣犯傻了吧!
【c1】怎么說呢……這很符合李存勖靠武力起家,并被譽為天下莫敵的人設。 但,之前的漢唐盛世為什么少有人像楊立這樣為了富貴而造反?難道也是因為他們的郡縣都沒有城防嗎?
事實上,更早的吳起已經剖析過了。當老板魏武侯感慨“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的時候,吳起就辯證地回懟:
在德不在險!
事實證明,李存勖自持武功,壓根就沒把同為軍事家的吳起的話放進心里去。事實還證明,不久之后,由于失德,李存勖治下的后唐叛亂四起。效節軍指揮使趙在禮被裹挾,不得不從了叛軍。 由于地方部隊搞不掂趙在禮,李存勖只好調派宿將李嗣源平叛。結果平叛軍也反了,裹挾李嗣源一起對抗朝廷。 最后,李嗣源打回洛陽,當上了后唐的第二位皇帝。
由于楊立的羸弱、由于此時唐軍的天下莫敵,此次平亂全無波瀾。
速克潞州
大軍前鋒抵達潞州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常規做法,都是安營扎寨,等轉天再攻城。
但馬步都指揮使張廷蘊略一觀察,就發現潞州不能說沒有城防吧,也只能說如有。 當即拉出自己的精銳親軍直接攻城。
這一次,張廷蘊所帶士卒不過百余人,所以幾乎沒有什么準備的過程。 本來就沒什么防范的潞州守兵自然也就無從判斷對方居然不講武德地搞偷襲。
只一個沖鋒,守軍就被沖散。平亂前鋒哪還會客氣,一擁而上,當晚就拿下來曾經讓朱溫無功而返的潞州城。
次日,李嗣源帶著大隊人馬趕到的時候,才懊惱地發現頭功就這么被張廷蘊搶走了。
至于楊立和起同堂的下場?那還有什么可說的,全于鎮國橋凌遲示眾。
至于潞州的城防?能跟后梁勁旅打得有來有回,又又反復橫跳的黑歷史,絕對留不得!
帝命夷之。
敲黑板,劃重點了!辯證地看,險是實力、德是影響力。先有險,再有德,才能江山穩固;沒有險,只有德,那就只有一個結果——野蠻人征服文明人。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司馬遷【史記】
特別聲明: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