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今天廣州下暴雨,在家歇了一天,籌備AI的課程,復盤和回答一下問題。
之前那篇《高盛狂言!中國房價,才跌了一半?!》里,有一句話。
很多人問。
以下是正文。
先了解一個概念:租售比。
就是這個房子每年收的租金,和房子價值之間的比例。
給你拉一條基準線。
紐約、巴黎等國際一線城市,租售比在3%-5%之間,而中國的北上廣深的租售比在2%-2.5%之間。
是不是,看起來沒什么概念。
這是個很重要的值。
因為大資金,看的都是利率。
怎么解釋?
萬叔在10多年前,第一次接觸到平臺企業的時候,作為一個小卡拉米,在項目經理的帶領下,做戰略規劃的項目。
訪談的時候,就經常聽見這么一個說法。
我們是國有企業,我們的貸款利率比民營企業要低X個點,這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優勢。
當時的萬叔,理解不了。
為什么?
萬叔的概念里,銀行利率就是每年存進銀行的錢,拿利息的多少。
概念上肯定沒錯,錯在資金級別上。
那時候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銀行卡里5位數,利率漲一個點,跌一個點,是無感的。
結息的時候多幾百塊錢?
有啥用。
就像很多人到現在還不理解,為什么美國一加息,全世界的資金都回流。
因為自己的資金體量小,尋求的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業務。
之前講過,王思聰老爸給他五個億,辛辛苦苦好幾年,翻了一倍。
你爸爸給你5塊錢,買雙白手套,搬磚一天,賺了30,日收益六倍。
越是大的資金,越不可能參與這些小體量的業務。
就像股市和幣市,幣圈明明機會更多,為什么主流投資都不參與?
因為市值太小,整個幣圈,市值2萬億美金左右。
其中還包括了中本聰那100萬枚不敢動的比特幣。
而股市?
英偉達一只股票,就2萬億美金的市值。
所以,不同的人投資,買房等,理解不一樣。
無產階級,把房子看成和車、手機一樣的商品,買一套的目的就是為了結婚、或者自己住。
當然希望房價越低越好。
中產階級,把房子看成帶著杠桿,不易爆倉,和決策者ZJ綁定的投資品,跟炒股一樣,期望通過增值實現階級躍遷。
富人,把房子看成抵抗通脹的資產。貨幣越增發,M2越夸張,價值儲存越會由少數優質資產推動。
可能你會問了,窮人就不能有富人的思維嗎?
富人思維個屁。
問題不在你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在于你沒錢。
錢不一樣,決策就不一樣。
你的錢是擺攤賺的,上班工資存的,還是資本運作割來的。
很不一樣。
以廣州為例,無產階級要住的房子,增城、番禺,1、2萬塊錢一平。
中產投資的房子,過去集中在主城區,尤其有些上了杠桿炒起來的房子,這次跌得最慘。
富人的房子,以二沙島為例,穩得嚇人。
不同的定位、區域、價格,背后隱含的就是承擔的主要功能。
價格決定了區間,你不能既要又要。
希望增城的房價跑贏珠城,那是妄想。
所以,當有人拿著數據給你看,說這幾個月,珠江新城的房價跌得比增城還多,所以買增城好,抗跌。
萬叔建議,你把這家伙轟走,然后狠狠地關上溝通的門。
這才是看本質。
你從價格、成交這些表面的變化,看得到背后的本質。
哪怕是無產階級的房子,開始有了越來越重的金融屬性,你也能春江水暖鴨先知,吃到紅利。
而不是搞錯配,比如把用來炒房,實現階級躍遷的錢,拿去當了消費。
在你沒有一個穩定的認知框架之前,是很容易被人帶偏的。
而背后的利益,你看不到。
話說回來,新的玩法是什么?
其實也不是屬于普通人的游戲。是ZF和大資金的玩法。
萬叔服務的客戶里,最多的就是城投、平臺企業。
從土地財政轉向新的財政期間,對于這些政府的白手套企業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欠了幾十萬億的城投債。
而是萬叔之前經常說的,手里,沒有好的,穩定的資產。
什么是好的資產?
比如一棟樓,借了10億,利息3個點,每年能帶來5個點的現金流,穩定且長久。
那就是好資產。
至于借的10億怎么還?
不用還。
在人類貨幣進入信用體系,打開潘多拉盒子的時候,債務就不用還了。
但現在多數城投企業,面臨的是什么?
是每年賺的錢,連利息都還不起。
被迫借新債換舊債。
舉個例子,借了100億搞工程,按理說,應該是持有價值100億的工程資產,好的資產自我增值。
同時還能產生現金流,比如租金,一年5個億,覆蓋掉1個億的運營成本,3個億的資金成本,公司每年還有一個億的收益。
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現實往往沒這么美好,大部分實際情況是什么?
實際情況是,100個億的工程資產,可能實際只值80億,是虛高的。
而且因為缺乏規劃和運營,每年現金流可能只有2個億。
不僅不賺錢,還有1個億的資金窟窿、1個億的運營成本要補。
不得已,再上馬新工程,拿里面的錢周轉還舊債,維持搖搖欲墜的體系穩定。
這就是為什么今年的投資,三大工程——平急兩用、舊城改造、保障住房,只給那些之前財務狀況好的大型、特大型城市開放。
因為他們不會把窟窿越補越大,錢在這些城市,能產生最大的價值。
而對次一級的城市呢?
大概率就是以舊換新的玩法。
前幾天長沙、更早一點的鄭州,已經開始了。
就是在資產低價的時候,城投出面,收購住宅資產,改造成保障房,通過租售比覆蓋資金成本,增加正向現金流。
而剛需房的居民,脫手以后換進改善房,繼續綁定未來的勞動力價值。
這樣盤活了市場,救活了城投和地產,又改善了生活,還吸引了城市人口流入。
這就是趨勢。
而推動趨勢的,必然是各方面參與者可以獲得利益。
這時候,如果你看懂了趨勢,站在趨勢里,康波就會把你帶到財富的高處。
啊呸,狗屁康波。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些都是屠龍術。
周末有時間,寫寫。
能搞懂,多個心眼,以后投資不被騙。
不能搞懂,問題也不大,權當故事看看。
對于普通人,更多的還是在這個新舊周期交界的點上,多學點技術,做好工具價值,積攢好本金。
選擇什么樣的價值觀,不止靠認知,還靠兜里的那點本金。
窮人學巴菲特,和咬牙買LV一樣,都是裝逼錯配。
本就不多的那么一點本金,就會被浪費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