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里籠統談一下勾手發球的問題,我理解這是大家想看的內容。
乒乓球里有幾個事兒大家都心照不宣:每個人都用膨脹劑,勾手發球(幾乎)都回拋。
關于發球中的拋球規則,其實規則精神主要是禁止合力。換句話說,只要防止運動員用某種直接的方式把球往拍上扔著發球,其他的方式不太被認為會在比賽中得到某些競爭優勢。以往判罰也不太直接干預。
純粹來說,我理解勾手發球比另外兩種逆旋轉發球對球的摩擦充分程度,最多也就做到差不多,很難做到更充分。但是,它的威力在于1)可以把上下旋轉發的非常接近,2)擊球點離身體越近,越利于摩擦球。
而要摩擦充分,幾乎必須要要一定程度的回拋。大家可以拿個拍子比劃一下:如果直上直下拋球,需要用身體找球的同時,再去摩擦球。相比之下,把球一定程度的向身體里扔,然后用手去合這個下落點的做法,要容易很多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球如果最終離身體越近,越容易摩擦充分,越能用上勁兒。
綜合看,勾手發球的一些優點
第一,逆旋轉發球,配合現在流行的反手體系
第二,最終擊球點離身體很近,可以摩擦充分,同時天然上下旋模糊
第三,規則對其拋球方式不太限制
話說回來,現在的勾手發球,有些過于流行了。同樣是逆旋轉發球,鐘擺式或者反手發球的流行程度都遠沒法和勾手相比。幾乎所有的選手都在發這個發球,如果到小朋友級別,就更多。如果發球功底好,能把短球發的很快(破壞對手擰拉對點的節奏),而且第一跳可以短可以長,再加上后邊球能力強,對手的頭疼是幾何級別的放大的。
我的看法是,應該考慮一下執行拋球規則,而不是精神上判斷一下不是合力就了事了。如果盡量遵循拋球垂直的原則,勾手發球的質量會相對下降,擊球點也相對不會離身體過緊,最重要的是,不是增加新規則,是執行已經有的規則。
舉個具體執行的例子,大家拋球都從中線開始,然后因為勾手發球的情況,擊球點都在球臺一角左右。球臺長度已知,如果例如45度角回拋角度過大,建議是30度角的話,大家數學都比我好,算出來需要拋多高是不難的——如果從臺面開始拋球,拋球到頭部高度是絕對不夠的。賽季之前,充分的把這個大原則交待給各個協會,提前照會現這種情況普遍會吹,賽季開始特別注意執行,這是大部分體育項目想改變吹罰執行都會做遵循的慣例。
落實到乒乓球,因為協會和乒協的權力動態關系有所區別,不太好報太大期望就是了。這點上說,如果外界能增加一些壓力,造成一些改變,也未見得是壞事。畢竟目前的體制里,改變的動力不大。
孫穎莎的技術改變,有編輯找我約過稿,我們后來聊了一下,最后沒做——孫穎莎的技術底子太先進,導致技術變化都沒什么尋找發展過程,上來就是對路子,剩下就是踩油門,感覺寫不出內容。
這次來說,孫穎莎的反手比以前更兇了。先天來說,她是正手更好的類型,但是之前也說過了,現在這個球,反手的優先級太高了。最近的比賽,她的反手明顯比以前更兇了,更主動地給王曼昱這樣的選手施加壓力。
一般來說,先天正手感覺好,反手再往上加的情況,反手一般進攻比較好,防守相持相對弱一點。這場球來看,孫穎莎反手主動加兇狠的東西比較多。比分上開始王曼昱領先,最后孫穎莎贏球,但是全程都是孫穎莎在進攻,王曼昱在抗。這種水平的對抗里,堅持在進攻,不手軟的人往往有優勢的。
從王曼昱的角度上說,對孫穎莎的時候她得探索一下思路:純靠抗或許有贏面,但是最終不見得贏面大;要么攻防轉換,要么戰術上線路調動,要么技術上增加反手這條斜線的火力,純粹的用高對抗快,不是長久之計。
關于高個隊員:對于中國隊整體來說,這是個有待探索的領域。目前最成功的例子是王勵勤,但是王勵勤即便當時也是有打造空間的。現在最成功的思路是把高個選手當矮個子用,首先保證速度連接。但是這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目前在中國隊的范圍內,還沒看出來。
這場球,包括后來對林高遠的球,我看下來覺得,馬龍是真的東西多。
有個籃球梗,當年凱爾特人的保羅皮爾斯,隊友問你喜歡場上在哪要球,綽號“真理”的皮爾斯回答:無所謂,我有東西——意思是無論球場在哪我都有活兒。
這兩場我就有這種感覺。馬龍上次大規模的發鐘擺勾手發球,可能都是留平頭時期了(大概2012前后?)。上次在一場比賽里主打擰拉接發球大概也是那時候的事情。后來馬龍主打一個凝練高效,現在年齡上來了,又把以前的東西拿出來了——一方面,如果不是常用的路子試過了,也不會把這么少用的東西拿出來,另一方面,也是底子厚,這么多年不用的東西敢在大賽半決賽決賽直接用。
對林高遠和王楚欽,馬龍的思路是差不多的。發球環節主要是逆旋轉發到正手為主,接發球上主要是擰拉去到對手正手,然后調動回中間。思路上主要是破壞對手節奏,不讓對手借力。限制對手為主,對手使不上勁兒自己再下手。客觀說,現在的運動員打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的球比較多,相對不如老將擅長打自己難受對方也難受的球。
我喜歡看老將克服時間,解決問題,但是也要承認這意味著他們會更多的比賽成績有起伏——大家都記得老瓦2004年奧運會進四強,但是大家夠嗆記得2003年他世錦賽64強。如果馬龍繼續,他可能會比以前更多的輸球,但是如果這是看他球的代價,我不假思索的接受。
版權聲明
乒乓11分所有文章均為原創,
版權歸乒乓11分所有。
如希望轉載,請事前聯系我們
轉載請先打招呼并加logo,不然我們會順著網線過去掐死你~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快!關注我們有驚喜!!!)
實時與我們溝通,歡迎關注我們的新浪微博:@乒乓11分
除了不定期推送獨家原創文章,我們還不定期奉送獨家比賽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在公眾號下回復關鍵字“八卦”可獲得一條獨家八卦信息!(多發送幾次關鍵字“八卦”有時候會有多條八卦可看呢!)
八卦和比賽信息從不群發,從不預告,隨時可能有新內容,舊內容不會滾動推送,只有發送關鍵字的朋友才會看到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