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繼上個月在長沙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后,又一場事關區域發展的重磅會議在重慶召開。
4月23日,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在重慶召開。
會議為西部地區的地位定調:
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
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廣西,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共十二省市。
擁有全國72%的國土面積、27%的人口。
不過,這次座談會,直接點名的區域只有一個:
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同時,重慶、四川兩地還領到一個新任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地位的升級:
共同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
01
其實,成渝要唱好“雙城記”,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說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指出:
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唱好“雙城記”。
但是,唱好西部“雙城記”的說法,還是首次公開出現。這表明,成渝“雙城記”,不止是關乎川渝兩地的發展,而是在整個西部地區,都有重要作用。
這是由川渝兩地的地位所決定的。作為西部地區的領頭羊,川渝——一個是西部經濟總量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省份,一個是內陸地區唯一直轄市。
以四川為例,作為中國西部人口大省、經濟大省、資源大省、農業大省:
四川戶籍人口9000多萬、居全國第4位,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5位,經濟總量超6萬億元、居全國第5位;
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東數西算的重要基地,全國三分之一左右的水電和四分之一左右的天然氣都是四川提供的。
對了,這次會議中也明確提到,加強管網互聯互通,提升“西電東送”能力。
其實,在此時繼續提升川渝的地位,一點都不讓人意外——之前西部君多次說過,歷史已一再證明,越是在時局變動之時,川渝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就越高。
02
事實上,這方面早就有跡可循。
前不久獲批并公布的《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四川省地處長江上游、西南內陸,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是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
從各地已公開的批復情況來看,在正式規劃中被確定為“戰略腹地”的定位,四川是獨此一份。
這次,重慶也收獲了一個新的定位:
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從公開信息看,這樣的定位,同樣是第一次出現——關鍵詞在“綜合”二字。
過去說到樞紐,一般指“交通”,說開放一般對應的是“高地”。而“綜合樞紐”,可以理解為門戶型城市的概念。這意味著重慶的城市功能,或者說被賦予的角色,得到進一步延展。
可以明顯看出,從要求要唱好西部“雙城記”,到地位的雙雙升格,川渝都是以一種齊頭并進的姿態獲得國家政策的傾斜。
這其實呼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即四川和重慶在國家戰略版圖上的地位,從來都是以抱團的方式確立的。
也即,只有作為一個整體的川渝,才能獲得在整個內陸地區都首屈一指的“存在感”。
所以,這次要求重慶、四川共同唱好西部“雙城記”,其實還有一個前提條件不能省略:
重慶、四川兩地要緊密合作,不斷提升發展能級。
這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綱要中提到的要“培育合作文化”,形成了呼應。
眾所周知,由于歷史原因,川渝之間在合作發展上,的確需要解決一些現實問題。
近年來,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動,不管是兩地公共服務的共享,產業的互補,還是基礎設施的互通等,都可以說是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這次重提要“緊密合作”,或說明兩地在“培育合作文化”上還有很大的空間要挖掘。這也可以說是交給兩地的一個重要任務。
03
那么,從此次會議及相關定調看,川渝到底將迎來哪些具體的機遇?
會議中的幾個表述,值得注意。
一,在“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之后,緊接著的是——積極培育城市群,發展壯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進城市間基礎設施聯通、公共服務共享。
這意味著一批副中心城市將收獲更大的支持。
目前,四川已明確支持綿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
它對應的就是5個城市——綿陽、宜賓、瀘州、南充、達州。
和其他經濟大省份相比,作為全國經濟第五大省,四川的副中心城市發展水平,的確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也可以說,“發展壯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任務,還比較重。
二,促進中央企業與西部地區融合發展。
當前,第2批央企外遷潮拉開大幕,在各項發展要素上都具有比較優勢的川渝地區,如果能夠收獲新的央企總部,自然是非常大的利好。
要知道,在上一輪央企外遷行動中,中部的武漢、贛州都有斬獲,而西部地區則為空白。第2批央企外遷的機會,會不會輪到西部,乃至落子川渝,上述表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三,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養引進用好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深化東中西部科技創新合作,建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
可以看出,川渝要承擔起一些最具“含金量”的任務,要布局和發展未來產業。這可以理解為是產業備份。
最后,關于理解川渝的關系,以及川渝的發展潛力,再次引述高層去年在四川考察的一些關鍵定調。
信息量很大,值得細品:
“新時期、新時代還是有一個大后方的概念的”;
考慮到“我們的主要家當都擺在沿海一帶”,“你們這里也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增長極,一個新的動力源。這個后方的意義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
“四川和重慶文化略有差異,但差異沒有海派、京派那么大。川渝互補,彼此融合、相互促進,美美與共。要堅持‘川渝一盤棋’,當初行政區劃的‘分’、現在區域協同的‘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促進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