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發現更多城市之美
措吉頗章
在藏語中,“羅布”意為寶藏,“林卡”意為花園, “羅布林卡”可以直譯為“寶藏花園”或“寶貝園林”。
位于西藏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有“拉薩的頤和園”之稱,其本身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同時也是歷代宗教領袖理政“消夏”的地方。全園占地36萬平方米,高處筑臺,低處挖池,植物豐富,任其自然,在西藏人造園林中當屬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跡最多。
羅布林卡最早的緣起可追溯至18世紀40年代,七世達賴在哲蚌寺學經期間傾心此地,常來此搭帳消夏,于是清朝駐藏大臣便為其修建了鳥堯頗章(涼亭宮),作休息和誦經之用。公元1751年,七世達賴在其東側修建了一座三層宮殿格桑頗章(賢劫宮),內設佛堂、臥室、閱覽室及護法神殿、集會殿等。后經雍正批準,七世達賴每年夏季于此理政,羅布林卡也就慢慢演變為歷輩宗教領袖們的“夏宮”。
達旦明久頗章
在羅布林卡的核心建筑中,達旦明久頗章專門用于舉辦佛事法會、經文辯論等儀式,是高僧大德們進行宗教教育和傳承的主要場所。建筑風格獨具匠心,將藏族的傳統建筑元素與佛教的象征完美結合。壁畫上雕刻的佛教故事,不僅為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指引。
措吉頗章則主要作為接待貴賓和舉行官方活動的場所。建筑廣泛使用木材、石材和金屬等自然材料,不僅增強了建筑的耐久性,也頗有幾分質樸的美感。措吉頗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羅布林卡的政治地位,也提升了其作為藏族社會精神中心的影響力。
措吉頗章
羅布林卡素有“高山植物園”之稱,其中的園林植物景觀同樣值得人們為之駐足。園內覆蓋的百余種植物,除拉薩地區常見花木外,更有取自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異草,以及專門移植引進的名貴花卉,觀賞性很強。
花紅柳綠間,精巧的橋梁和曲徑通幽的步道串聯起湖泊和小溪,不自覺間引得游客細細探尋這片仙境。湖泊往往清澈見底,湖面則如鏡般映射出藍天和雪山的壯麗。湖邊更是柳樹依依,與水面上漂浮的荷花相映成趣,為這座高原上的園林平添了一絲溫柔細膩的江南風情。
夏季是訪問羅布林卡最合適的季節,此時氣候溫和,陽光明媚,羅布林卡的園林會展示其最為絢爛的一面。如茵的綠草地上滿是嬉戲的孩童和游牧的族人,畫面生動而又帶有一種寧靜的美感。
除卻園林的身份,羅布林卡也是藏族文化和宗教活動活躍的舞臺。
每年,這里都會舉辦多種宗教儀式和文化活動, 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雪頓節”。節日期間,拉薩人幾乎全家出動,身著鮮艷的傳統服裝,帶上茶酒點心,涌向羅布林卡。大家在羅布林卡附近的樹林里就地扎營,搭起一個臨時的“家”,為的便是欣賞各地有名的藏戲團體帶來的精妙表演。
同時,巨大的唐卡(繪有佛像的宗教繪畫)會在羅布林卡展出,供信徒和游客瞻仰,體現了藏族人對佛教的虔誠和敬仰。
此外,各類藝術展覽也偏愛此處,羅布林卡不時有傳統手工藝展和藏族文物展出。從古老的唐卡到精美的銀器和珠寶,各式手工藝品不僅展示了藏族藝術的精細與深邃,也是了解藏族文化的窗口。園內的僧侶通常樂于分享他們的宗教知識和生活見解,人們也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修行。
雖名氣不及布達拉宮,但羅布林卡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不言而喻,這也是為何它每年都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作為一張別樣的西藏名片,羅布林卡始終以其獨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著藏族人民的智慧與精神。
文字/張欽
攝影/張欽
發現城市之美
“發現城市之美”項目組織專業采編團隊,實地走讀中國各地,系統收集和發掘每個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原生態文化,以原創圖文書籍、主題紀錄片、自媒體、文創產品等為載體,打造中國最大的原生態文化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