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勞動創造
傳遞青春力量
昨晚(4月29日)
2024荊州市“五一”國際勞動節
“五四”青年節主題活動舉行
聚光燈下,伴隨著昂揚的樂曲,榮獲全國、省、市五一勞動獎狀、五一勞動獎章、工人先鋒號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依次走上臺前,迎接屬于自己的榮譽時刻。
一份份榜單陸續揭曉,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接連呈現,會場掌聲如潮,觀眾們沉浸在感人奮進的氛圍中。
現場還分別為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吳順清、“10·24”英雄集體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旭頒發“青春領航人”聘書。他們的故事再次觸動了所有人的心。
用現代科技讓楚文化活起來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荊楚文化璀璨奪目。
出生于1949年的吳順清,是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名譽主任,也是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曾任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和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是我國出土竹木漆器、絲織品等文物保護研究的學術帶頭人。
他先后承擔或組織國家科技部、國家文物局發布的科技支撐計劃、文化遺產保護關鍵技術研究以及科研基地等各級研究課題30多項。
作為文物修復專家,他幾十年如一日沉潛到以毫厘計的文物細枝末節中,還原的不僅是具體而微的器物,也是浩大無聲的歷史文化。
談及最愛的文保事業,吳順清的深情感動全場。他說:“希望更多年輕人投身到文物修復工作中來,與歷史邂逅,同古人對話。在奮斗的年紀,不辜負每一寸光陰,共擔復興責任,展現青年風采。”
見義勇為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良知
2009年10月24日,荊州長江寶塔灣江段出現動人一幕,15名長江大學的大學生手拉手組成人鏈,下水救人,兩名落水兒童獲救,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名大學生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他們是“10.24”英雄群體,他們鑄就了偉大的“人鏈”精神。
時間如流水,見義勇為、搭“人鏈”救人的英雄集體代表徐彬程講述回望了自己親歷的瞬間,當年那次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英勇事件,也成為激勵每一位“10.24”英雄群體成員追求夢想,回饋社會的最大動力。訪談現場,徐彬程說:“見義勇為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良知。”
生命之托 重于泰山
張旭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常年從事泌尿外科微創手術治療及泌尿系統腫瘤的基礎研究,是全球著名泌尿外科專家,中國泌尿外科腹腔鏡及機器人手術領域奠基人,被稱為泌尿外科界的“微創手術大師”,其創造的后腹腔泌尿外科手術,寫入美國泌尿外科手術教科書,成為國際同行觀摩學習的“金標準”。他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造福無數病患。
而讓我們驕傲的是,這樣一位擁有杰出成就的院士,是地地道道的荊州人,在大學畢業后,還曾經在沙市工作過三年。
“做個好醫生”是張旭的口頭禪,也是他教導年輕醫生的常用語。
作為我國泌尿外科腔鏡技術的開拓者和領軍者,張旭院士對所從事的醫學事業依然懷抱著最虔誠的敬畏之心。深感:“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每一句質樸的講述,都激勵著全市廣大勞動者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勇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尖兵, 助推荊州高質量發展。
“勞動最光榮”
不是口號 也不是空談
扎根在各行各業的先進楷模
用崇高的精神風范
立足本職奮勇爭先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
如一盞盞明燈
一簇簇星火
匯聚成民族之光
向每一位勞動者致敬!
記者:田心怡 胡威虎 綜合陸軍軍醫大學官微等
編輯:廖夢/責編:唐杰/編審:王桃芳/ 監制:唐萬全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更多內容,關注虎座鳥視頻號
往期 · 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