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
曾國藩創建湘軍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戰爭,一場和滿清統治者斗智斗勇的戰爭。
曾國藩創建湘軍,冒著抄家滅族的危險。
清朝入關以來,缺乏文化自信,忌憚漢人掌管兵權,從來不讓漢人官員統兵,更不會讓漢人創建軍隊。
漢人官員也深知滿清統治者的心思,無論自己的官做得有多大,都不會染指兵權,更不會建立軍隊。
曾國藩是如何把湘軍做大做強的呢?他用了一道奏折。
一、咸豐皇帝的算盤。
咸豐皇帝登基后,他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人領導的太平軍,從廣西起事后,很快就席卷整個南中國,并定都金陵,建立了自己的朝廷。
這是要把滿清統治者趕回草原的趨勢。
咸豐皇帝自然不愿意祖上打下的江山,就這樣失去了。
在朝廷的軍隊節節敗退,毫無戰斗力的情況下,咸豐皇帝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用漢人的力量,對付漢人。
這自然要給予一部分漢人適當的權力。為此,咸豐皇帝從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十一月到咸豐三年二月,密集任命了43位地方團練大臣。
這些團練大臣,是咸豐皇帝經過認知思考后任命的,他們都是朝中的大員,要么是退休在籍,要么是丁憂在家,享受清朝的皇恩,對朝廷比較忠誠。
比如曾國藩,在朝中為官的時候,就以忠臣自居。
曾國藩作為43位團練大臣中的一員,他為何能創立湘軍,立下不世之功,而其他團練大臣寸功未立呢?
從當時的背景來看,咸豐皇帝任命地方團練大臣,讓他們組建地方武裝力量,只是讓他們當炮灰,阻擋太平軍北上的步伐罷了。
為了限制地方團練無限制發展,取代朝廷的正規軍,咸豐皇帝特別規定:一是不給軍費支持;二是團練不能脫離生產;三是士兵不拿政府軍餉;四是必須接受地方巡撫的督促和管轄。
為了不給地方團練大臣實權,咸豐皇帝給予地方團練大臣的權限是幫同辦理,也就是幫助地方巡撫練兵。
由于限制太多,很多地方團練大臣出工不出力,都在想方設法敷衍朝廷,并沒有想到要真正創建一支軍隊。
曾國藩有遠見卓識,他非常清楚,在朝廷軍隊腐朽不堪的情況下,要想打敗太平軍,就必須另外訓練一支強悍的軍隊。
這樣的軍隊來自什么地方?自然來自地方團練。
創建一支強悍軍隊的想法,這是很多漢人官員不敢想象的問題。曾國藩為官謹慎,他自然不能讓朝廷看到自己的野心。
如何才能名正言順創建軍隊呢?曾國藩用了一道奏折。
二、曾國藩的奏折。
曾國藩作為一個文人,善于在文字上下功夫。
為了獲得咸豐皇帝的旨意,曾國藩精心上了一道圣旨,讓咸豐皇帝鉆進他的圈套。
在奏折中,曾國藩寫了這樣一段話:
臣擬現在訓練章程,宜參訪前明戚繼光、近人傅鼐成法,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濟,不求速效。
曾國藩能把湘軍做強做大的玄機,就在這段話中。
從練兵的方式來看,戚繼光所練的兵,是有完整建制的軍隊,而傅鼐在嘉慶時期出任鳳凰廳同知時,為了鎮壓湘西苗族起義,臨時組建一支千余人的隊伍,是地方民團。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練兵方法,曾國藩故意把戚繼光的練兵方法寫在奏折中,就是要看咸豐皇帝的意見。
咸豐皇帝還十分年輕,處理政務的能力還不老道,自然沒有看出曾國藩奏折中的野心。當然,也許是咸豐皇帝要支持曾國藩,在曾國藩的奏折上,批了一句簡短的話:
知道了。悉心辦理,以資防剿。
御筆批示,讓曾國藩有了尚方寶劍。于是,他以此為由,開始效仿戚繼光,創建湘軍。
在眾多團練大臣中,唯有曾國藩得到了咸豐皇帝認可。曾國藩抓住機會,終于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并在與太平軍的戰爭中,逐漸壯大,最終取代朝廷的正規軍,把太平天國消滅。
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清史稿》《曾國藩傳》《曾國藩大傳》等。(圖片為配圖,圖AI生成,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