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想要打造完整的工業體系,光是“人不夠”這一項,就能直接把它打入“冷宮”。瞅瞅咱中國的數據:
電力系統“打工人”超過300萬,鋼鐵行業“搬磚工”166萬,鐵路“守護者”205萬,公路運輸“奔跑者”將近400萬,汽車產業“螺絲釘”540萬,互聯網行業“碼農”1600萬,家電行業“工匠”920萬(其中家電服務人員就有350萬)……這只是冰山一角,相關上下游產業和配套服務人員,那人數多到“嚇skr人”!
除了印度這個“人口大戶”,世界上就美國的總人口(3.3億)能與之一戰。人家工作適齡人口1.6億基本都上崗了(還不算上千萬非法移民,基本都是勞動力),但即便如此,美國也有很多工業領域根本玩不轉,不是不想搞,而是真心沒那么多“壯丁”填滿生產線!
時代在進步,工業化發展如同脫韁野馬,領域越來越廣,分工越來越細,新興產業層出不窮,所需“打工人”自然越來越多。
19世紀,3000萬人口就能撐起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1850年英國本土人口2739萬),估計真正干工業的也就幾百萬。
到了20世紀上半葉,8000萬人口也綽綽有余(二戰前英法德總人口分別為4799萬,4190萬,6929萬)。但到了下半葉,汽車、飛機、家電崛起,沒個上億人口做“底座”,想都別想!
現在,沒有10億級別的人口基數,你都不好意思說能支撐起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這些人還必須是符合工業化要求的“合格工人”。
美國單挑不行,得拉上加拿大、墨西哥搞個北美自貿區。法國、德國單干也不行,得聯手搞個歐盟。未來要是又有新產業爆發,就算中國有14億總人口(2022年就業人數為7.4億),也可能面臨適齡工作人口不夠的問題,到時候估計得整個“東亞共榮”、“亞洲共榮”啥的。
至于印度,人口基數是夠了,但符合工業化要求的人口還是捉襟見肘,起碼得初中畢業吧。至于小國,就別想太多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對他們來說,那就是“星辰大海”。小國: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臣妾做不到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