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春季,新中國最久任的公安部長謝富治因胃癌病逝,空出的職位由曾山接任。
毛澤東選擇曾山不僅看中了他的革命背景,更重視他一家對革命的犧牲。
曾山,1899年11月10日出生于江西吉安一個學術世家,其父曾彩芹是清朝的秀才,早年便崇尚新學并反對傳統束縛。
在父親的熏陶下,曾山及其兄弟早早接觸到了現代思想。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曾山家深受其思想吸引。
到了1925年,曾山與哥哥曾延生投入江西農民運動,成為共產黨的積極分子。
在此過程中,曾彩芹的學校變成了黨的秘密聯絡點。
然而,革命路途并非平坦,曾家付出了沉重代價。
1931年,父親曾彩芹在執行任務時遭國民黨逮捕,英勇就義,堅決不泄露黨的秘密。
曾延生在南昌起義期間被捕后,與妻子一同壯烈犧牲,弟弟曾炳生也在聯絡工作中被捕殺害。
曾山本人在與毛澤東緊密合作中表現出色,贏得了深厚的信任。
他們在吉安東固的戰略會晤不僅加深了理念上的共鳴,更為曾山日后的領導角色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當公安部長一職空缺時,毛澤東堅信曾山是最合適的人選,其決定反映了對曾山個人能力及其家族革命犧牲的高度評價。
曾山的一生和他的家族背景證明了他不僅具備深邃的戰略眼光,同時也是一位堅決的革命實踐者。
在紅軍的早期歷史中,毛澤東的戰略方針雖然未必獲得所有人的贊同,特別是在“贛南會議”期間,博古等人公開對其戰略表示質疑,曾山卻堅定地支持毛澤東。
他在會議上力挺毛主席,并將自己在江西積累的包括武器和糧食在內的全部資源投入到毛澤東的戰略中,這些關鍵支持對毛主席后續能夠帶領紅軍取得一系列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曾山展示了他杰出的組織能力,他在敵后建立了堅固的抗日基地,并在中共東南局組織部部長及中央華中局組織部部長等多個要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解放戰爭階段,隨著我黨軍事力量的增強,他開始關注經濟建設和干部培訓,尤其是在濟南舉辦的經濟干部培訓中為淮海戰場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新中國成立后,曾山的能力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肯定,先后擔任上海市副市長及商業部部長。
特別是在朝鮮戰爭期間,他與陳云共同致力于穩定和發展新中國的經濟基礎,為后來的“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3年面對山東和河南的大規模洪水時,他親自指揮救災,有效減輕了對交通干線的影響。
1966年河北邢臺大地震時,他領導救援隊伍,有效降低了災害的嚴重性。
雖然曾山曾被看好接替謝富治擔任新的公安部長,但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使得這一夢想未能實現。
1972年春,謝富治逝世不久后,曾山雖表達了承擔這一職責的意愿,但健康狀況迅速下降,并在同年因心臟病去世,未能擔任這一職位。
他的去世,對個人和國家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