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針對“保時捷中國經銷商發起集體抗議和抵制,準備逼宮德國總部”消息,保時捷中國做出回應。
據《財聯社》報道,保時捷中國回應:“保時捷致力于以價值增長為導向的發展,全力加速電氣化進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保時捷希望與長期并肩合作的經銷商伙伴共同面對各種挑戰,相互扶持,實現雙贏發展。保時捷將堅定不移地將客戶利益放在首位,與經銷商攜手共進,共同應對市場的挑戰,謀求發展。”
上述報道稱,針對此次部分經銷商發起抗議和抵制,保時捷中國曾陸續與各個經銷商集團逐一舉行經銷商集團會議,進行溝通,并為1000輛Panamera(參數丨圖片)提供挑車倉儲支持,幫助優化經銷商庫存和現金流。此外,為平衡供需,保時捷中國擬開展調整2024年銷量計劃的可能性研判。
事情是這樣的,據汽車博主“孫少軍”透露,保時捷中國經銷商集體“造反”,準備逼宮德國總部,矛盾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保時捷銷量大跌,純電車賣不動,導致虧本賣車。保時捷中國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仍選擇壓庫,導致雙方矛盾激化。保時捷經銷商以停止進車為武器,要求保時捷總部給予補貼,并且更換高管。另外,據《界面新聞》最新報道,今年初,在保時捷中國經銷商大會上,新豐泰、百得利和美東集團三家保時捷中國經銷商對今年的銷售任務產生異議,但至今未得到解決。
截至發稿前,關于保時捷中國和經銷商協商的最新進展,保時捷中國向相關媒體回應表示:“暫時還沒有更多的信息透露。”對于雙方協商的最新進展,小編也將持續關注。
保時捷(Porsche)是大眾集團旗下豪華汽車品牌,于1931年成立,總部位于德國斯圖加特,以生產高級跑車而聞名。2001年保時捷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銷售,于2015年開始,中國市場成為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連續20年刷新在中國市場銷售業績,2021年達歷史銷量新高。數據顯示,2022年保時捷全球銷量為309884輛,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市場總交付量為93286輛,成為保時捷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場,同比下滑2.5%,這也是保時捷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而2023年中國市場也同樣出現下滑,2023年保時捷全球銷量為320221輛,同比增長3%,中國市場總交付量為79283輛,同比下滑15%。
從數據上來分析,盡管中國市場是保時捷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但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日子確實沒有以前那么好過了。對于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銷量的下滑,行業認為與其電動化轉型緩慢有關。2019年保時捷宣布電動化轉型,首款純電跑車Taycan于同年9月上市,目前售價區間為89.80-183.80萬元,但該車在車市中表現一般。終端數據顯示,2023年Taycan車型在中國市場銷量僅為4151輛。
此外,雖然電動化已成為行業共識,但保時捷在電氣化轉型過程中一直面臨較大的壓力,尤其是在電動車產品推出節奏上一直相對緩慢。保時捷第二款純電動車Macan EV直至今年1月才發布。在此背景下,面對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快速布局高端電動車領域,保時捷在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也逐漸被搶占。
如今在中國豪華市場,自主品牌也開始挑戰保時捷的地位,這也是保時捷純電車在中國市場賣不動的關鍵之一。需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品牌布局的重中之重。不過,保時捷中國CEO柯時邁(Michael Kirsch)在去年11月曾表示,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和規模尚無法支撐保時捷的國產,作為豪華品牌,保時捷不會單純的量產,會更注重客戶的個性化選項和特殊的需求,對于國產會不斷的進行關注和評估。
當然,對于眼下的保時捷而言,相比于國產,保時捷的電動化轉型更顯迫切。按照規劃,年內保時捷計劃向市場推出不少于四款全新或者大幅改款的車型產品,包括Panamera、Macan、Taycan和911四大車系均有新款車型的推出,而更長遠的目標則是到2025年超50%交付的新車將是電動汽車;到2030年,超80%交付的新車將是純電動汽車。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保時捷全球共交付77640輛新車,同比下滑4%,其中,中國市場僅交付16340輛,同比下滑24%。銷量的下滑也導致保時捷業績急轉直下,一季度保時捷總營收為90億歐元,同比下滑10.8%。
來源:汽車行業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