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我收到頭條答問創(chuàng)作通知:#手中有好奇石,怎么把它賣出去#?
綠色山村
這個問題,提到了癢點,奇石擁有人或石商,又有誰不想讓手中石頭能賣出所期待的價格,將奇石變成現(xiàn)金呢?
神韻
我參與組織策劃過兩次奇石拍賣活動,也是一個對奇石癡迷的收藏者,既接觸了眾多的奇石賣家,也是一個買家,收藏的萬品奇石,多數(shù)是在奇石專業(yè)戶和石商手中購買的,因此,對如何賣石頭也有了一些心得。
在現(xiàn)實的奇石售賣中,你會發(fā)現(xiàn),多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一石暴富的夢天天在做,一地雞毛的失望時時會來,所以,如何把好石頭賣出去,便成為玩石人的癢點痛點。
梅海
今天,我就針對賣石頭這個話題,提供如下思路和方法,希望對賣石者有所幫助或啟發(fā)。不對的,還請批評指正。
升官發(fā)財
一是心態(tài)要正常。
首先,是真的想把石頭賣出去,不是留著自己觀賞取樂的。
想賣出去,這石頭就是商品屬性了,商品,是用來交易的,就要定好價格,你的底線價格是多少?你的理想價格是多少?都應成竹在胸。
黑皮瑪瑙
湖北宜昌有一對奇石夫妻:名叫范波、何秋云,是宜昌市的第一個奇石專業(yè)經營戶,也是宜昌奇石打磨拋光的摸索者,他們夫妻也是三峽奇石的最大賣家之一。
有一次我問范波:“有些好石頭,賣了多可惜啊,為什么不留一些?”
范波笑笑說:“想賣石頭,就不要想收藏石頭,否則,有了舍不得賣的思想,生意也就做到頭了。”
他的話,讓我深思,是啊,只有想賣的石頭,才是商品,想清楚了這些,在奇石交易時,才能正常地與買家交談交易。如果是只想觀賞取樂,那就歸類收藏了。
五彩
其次,售賣價格的期望值,一定要有個度。
水不上升到100度,不會沸騰,不下降到0度,不會結冰。石頭要想賣出去,心里要有個數(shù),報價也要有個度。
既不能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更不要有漫天要價的想法,要根據(jù)石頭的品質和價值,合理定價,期待的價格是報價,底線價是售價,在一個度內討價還價。
2001年6月,我策劃發(fā)起了三峽奇石精品拍賣活動,這也是國內首次把奇石當藝術商品的一次拍賣,有共有588件拍品,宜昌迎春花拍賣行負責執(zhí)行拍賣。
每件作品,除石名、圖片外,還定有自估價、起拍價,保底價,并簽了拍賣合同,達不到保底價的,拍品就流標了。
巴人罐
事實證明,大多數(shù)奇石達不到奇石擁有者的保底價而流標,一場轟轟烈烈的奇石拍賣,最終成交的石頭不到30件,成交金額也只有14萬多元。
誠然,奇石的售賣,也是分層級的,一塊奇石,在撿石農民手里,可能就是賣幾十元,幾百元,上千元。
一旦到了文化名人或收藏家手里,可能就變成了數(shù)千元、上萬元,甚至是數(shù)十萬元。
如果到了發(fā)達大城市的高端拍賣行,也可能會賣到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元。
再次,不要自作聰明,更不要自欺欺人。
千萬不能把買家都當傻子,不能以貌取人,看到像個大老板,就把價格喊的老高,看到像個沒錢的樣子,就降低價格,或者不理不睬。賣石頭不是當妓女。
查詢網上奇石資訊,你會發(fā)現(xiàn),動不動就冒出百萬級甚至億元石頭,但從圖片和視頻中看,大多數(shù)都是很普通的石頭,賣到千元也算燒高香了。假石頭更是一錢不值。
屈原
但為什么有些人會起勁地自欺欺人呢?無非是通過高估值搏眼球挖坑,讓不明就里的買家往坑里鉆,他們把買家都當傻子,心里想的是萬一魚上鉤,買彩票萬一中獎了呢?
估計如愿以償很難。
這些自作聰明自欺欺人的人,恰恰自己是傻子,別人眼里是有病,自欺欺人是賣石頭的大祭,只有誠信經營,老少不欺,一石同價,這才是應該有的態(tài)度。
又次,要換位思考,合理報價。奇石賣家,有時可把自己當著買家,想想我要來買這塊石頭,多少錢可以按受。
紅火
只有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你的欲望才不會發(fā)飚,才不會喊那些不著邊際的價格,也才不會產生一石暴富的想法,畢竟做奇石買賣不是去摸獎。
月圓
二是眼光要精準。
心態(tài)正常了,眼光還要足夠好,只有對奇石價值有準確的判斷,你才會開出適當合理的價格。
否則,好石頭,可能會賣成白菜價,損失大了;亂石頭喊出天價,別人以為你想錢想瘋了。
湖北枝江有一塊取名《黃金龍》的奇石,花崗巖質地,黑色石面上有一條金色飛龍。我當時在三峽日報《三峽旅游特刊》任主編,辟有奇石專欄,我為每一塊奇石估價。
《黃金龍》當年估值80萬元,而石頭擁有者,則以2.3萬元賣了。這2.3萬元,應該就是當年的合理價格。
珊瑚
宜昌城區(qū)一名石商,在宜都一戶農民家買了一塊人物頭像石,農民以50元價格售出。
而石商經過取名配座,又以8萬元價格轉賣給一個收藏家,如今,這塊名叫“佛祖”的奇石,已升值到數(shù)百萬元。
農民是把這塊好石頭,賣成了白菜價。
所以,賣石頭先要煉眼力。而眼力則是一種學問。
首先,要多學習一些有關奇石鑒別的相關知識。
是真是假,是優(yōu)是劣,只有知識的積累足夠多,眼力才會足夠強。
日出
這類書和文章很多,如《奇石價值評估十看》、《奇石美學》等,用別人的經驗作鏡子,再對照手中石頭,提出正確合理的價格。
其次,對奇石的石質要有精準判斷。
秋韻
寶石級石頭和普通石頭的價格,會有天壤之別,天然奇石和人工處理過的奇石,價值也不相同,天然石的價值會更高。
同是畫面石,紋理色彩石質的不同,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再次,要富于奇石文化(也可稱給奇石化妝)。
添點文化,奇石漲價。加文化,也就是給手中的奇石加分。
如奇石配座是否精彩,奇石取名是否有點睛之妙,奇石故事(說明或配詩)是否對買家有吸引力,奇石養(yǎng)護是否有利突出奇石特色,奇石宣傳是否能搏眼球,等等。
只有把文化做足了,石頭的價格也才會順理成章的提升。
一石兩面
有了正常心態(tài),有了辯石的眼光,接下來的事,就是找渠道了,具體方法,我提出以下6種賣石渠道(途徑)或方法,供大家參考:
奇石夫妻
1. 尋找奇石專業(yè)市場:對奇石經營專業(yè)戶,可尋找當?shù)鼗蛲獾氐膶I(yè)奇石交易市場,在那里租攤位直接展示和售賣。
宜昌市宜棉廠下崗工人賈衛(wèi),先是靠撿石維持生活,后在宜昌市猇亭區(qū)三國古戰(zhàn)場奇石城租門面直接售賣石頭,他通過奇石門面,實現(xiàn)了發(fā)家致富,由一個門面發(fā)展到三個門面,他賣出的奇石近10萬品,成就的奇石收藏家不下200人。
2. 參加奇石展會:每年,在全國各地都會組織各種奇石展會,留意這方面信息,積極參加。
每次展會,都是一個集中展示和交易的好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買家和愛好者,獲取更多信息。
宜都市奇石專業(yè)戶孫軍,差不多全國性的奇石展,他都會參加,每次都是裝一滿車石頭出去,開著空車回家。有一次,他在南京參加展會,發(fā)現(xiàn)一塊只有拳頭大小的一塊黑皮瑪瑙石,標價達到8000多元。
孫軍馬上想到自己家(紅花套村)附近這種石頭多的是,于是,回家后,將這些黑皮瑪瑙都撿回家。
不久,他一塊方向盤大小的黑皮瑪瑙,賣了13萬,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這就是參加石展帶來的意外財富。
鳳凰
3. 利用互聯(lián)網,建立平臺售賣:如利用短視頻、直播、微信朋友圈和專業(yè)的奇石交易網站,以及綜合電商平臺,上傳自己的奇石照片,標明價格、尺寸、說明等。
網上售賣,已成為新的重要奇石銷售渠道和窗口。
宜昌奇石收藏大家謝藝揚,除了在長陽清江古城設奇石實體門店外,他將清江畫面石切片裝框,形成一幅幅精美抽象的“國畫”,并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將“石頭國畫”賣到了全國各地。
宜昌地區(qū)有一批雨花石專業(yè)經營戶,每天拍短視頻或直播推銷雨花石,也收獲頗豐。
4. 通過奇石愛好者圈子售賣:可加入當?shù)氐钠媸瘣酆谜邊f(xié)會、俱樂部或相關的社交群組,與其他愛好者進行交流,建立廣泛的人脈資源庫,并尋找潛在買家。
因為物以類聚,奇石收藏家,也多是買家。
我個人玩奇石20余年,除自己撿了一些奇石外,多數(shù)是買的,僅購買奇石,我就花了60多萬元,我也變成了“窮人”。
梅枝
5. 與收藏名家建立聯(lián)系:收藏家,多是買家,特別是農村奇石經營戶和石商,應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些奇石收藏家的信息,嘗試與他們直接聯(lián)系推銷,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愛好。
宜都奇石專業(yè)戶孫軍,就是通過奇石收藏圈子,把石頭產業(yè)越做越大,孫軍在奇石收藏名家王文華的引薦下,把奇石賣到了臺灣。
古壇
6. 委托給奇石店售賣:對于一些沒有收藏需求的奇石擁有者,自己又沒有渠道,可與一些專業(yè)的奇石店協(xié)商,看是否可以委托他們代售。
雨花石
在出售過程中,除注意對奇石進行準確的描述和合理定價外,同時還要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如手中奇石是否合法所得,奇石運輸存放是否安全,所委托的店鋪是否誠信可靠,這都是要考慮的。
我曾將20多塊精品奇石,放在宜昌城區(qū)某星級賓館,然而,賓館欠別人的施工款,遲遲不還,于是,施工方將我的石頭強行拖走抵了債。而賓館最后賠了3000元了事,賠的錢還不夠配基座的錢。
施工隊的行為不合法,他們出售石頭也就屬于不合法,而我存放的石頭,就沒有考慮到安全性。
金豬
總之,賣石頭,眼光心態(tài)固然重要,有時,運氣(石緣)也很重要,撿石頭如此,賣石頭,也是如此!想一石暴富思想不可取,但石緣到了,運氣是夠好,一石暴富的機會也是有的。
(文中圖片,均為怪奇公社劉洪進拍攝或翻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