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就像挖不盡的寶藏,戰爭、事件、各種“邊角料”歷史都讓人沉迷。
“隨著《希特勒的女密使》在德國的出版,一個二戰時納粹德國最神秘的女間諜浮出水面。”
她是誰?
希特勒稱她為“我親愛的公主”。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秘密備忘錄稱她“比一萬個男人更可怕”。
她因“納粹間諜”的身份為美國所不容、被囚禁,之后竟參加了美國總統約翰遜的就職典禮。
她不僅在戰后逃過了審判,還成為媒體的高級顧問。
非親王不嫁
斯蒂芬妮生于1891年,死于1972年,歷經奧匈帝國的衰亡、“一戰”、“二戰”。她出生于維也納,父親是律師,家境優裕,對她呵護有加;母親謹小慎微,使得她成長為一個既嬌生慣養又懦弱膽怯的孩子。
斯蒂芬妮自小漂亮,出外總惹來大家的贊嘆。她不愛讀書,不擅烹飪,不愛女紅,但喜歡運動、喜歡小動物。
她14歲沒費多大力氣就掌握幾門外語,那年參加“美女皇后選拔賽”艷壓群芳,女孩競相模仿她的服裝、發型。
她父親有個客戶是親王的遺孀,膝下無子女,對斯蒂芬妮鐘愛有加。于是,斯蒂芬妮通過這位“大公夫人”開始接觸維也納的上流社會,如饑似渴汲取貴族生活的一切知識。
她那時贏得了一位波蘭伯爵的傾心,向她求婚,她斷然拒絕,畢竟那位伯爵的年紀可以當她父親,甚至祖父了。
很快,下一個求婚者又出現了,也是伯爵,但生性吝嗇,斯蒂芬妮拒絕了。年僅15歲的斯蒂芬妮就定下野心勃勃的目標:非親王不嫁。
▲ 來自書本。
成為親王夫人
1909年,斯蒂芬妮的父親去世,家庭陷入困境,母親的弟弟羅伯特出手相助。沒多久,母親和一位富商搭上了,她們又開始到處旅行。
根據斯蒂芬妮的自述,她是在旅行中認識霍恩洛親王并接受他的求婚,但她兒子弗蘭茨的敘述和她相去甚遠。
總之,斯蒂芬妮嫁給了霍恩洛親王,如愿成為親王夫人,并擁有奧匈帝國國籍,后來也終生保留匈牙利國籍。1914年,斯蒂芬妮生下了兒子弗蘭茨,后來兒子也成為親王了。
這場門戶不當的婚姻于1920年結束,霍恩洛親王單方面提出離婚,半年后親王就再婚了。盡管如此,“親王夫人”的頭銜也夠斯蒂芬妮吃一輩子紅利了。
▲ 來自書本。
“一戰”期間,斯蒂芬妮做過志愿護工,在前線的野戰醫院工作過。她在回憶錄里坦率承認自己恣情享受20年代。那時享樂之風盛行,社會強烈震蕩,自己能有什么作為呢?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那些疲憊不堪的外交官們和部長們得到快樂,因為在他們負荷過重的雙肩上承擔著責任,這些人希望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跟女人聊聊天,放松放松。”
斯蒂芬妮在大飯店、高爾夫球場、狩獵協會等地結識很多人,她耽于享受,沒想到結下的種種關系對日后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 來自書本。
與報業大巷結緣
斯蒂芬妮發現維也納由于戰爭而黯然失色,君王帝國的瓦解也帶來一系列變化。1922年,她離開維也納,去了法國。
她仍然過著鋪張不羈的生活,交際手段出色,去哪都能結識有權、有勢、有錢的人,向她求婚的人依舊絡繹不絕。
▲ 來自書本。
1925年,斯蒂芬妮認識英國報業大亨羅特米爾勛爵。1927年,羅特米爾勛爵寫了一篇文章談論匈牙利局勢,從標題到內容都出自斯蒂芬妮之手,鼓吹匈牙利重建君主政體。
斯蒂芬妮和羅特米爾簽訂一份記者合同,為羅特米爾的“匈牙利運動”奔走,認為君主制可以對抗布爾什維主義和俄羅斯。
▲ 來自書本。
1933年,希特勒奪取政權以后,羅特米爾支持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渴望結識這個狂熱的“元首”。
“羅特米爾痛下決心非探尋出希特勒的真正政治意圖不可,他選擇我作為顧問,因此我就有機會成了1934年至1938年之間的一段時間里所發生的世界事件的重要目擊者之一,突然我站到了世界的中心。”
▲ 來自書本。
希特勒的座上賓
1933年12月初,希特勒親自接見斯蒂芬妮。她是英國頗具實力的報業大亨的特派代表,羅特米爾旗下的各種報紙共計七百萬讀者,在目前形勢下,希特勒認為羅特米爾對德國有利。
斯蒂芬妮作為信使頻繁奔走,因此認識了希特勒的貼身副官魏德曼,他們成為情人。魏德曼已婚并有三個孩子,1934年,斯蒂芬妮參觀魏德曼經營的牛奶加工廠,與魏德曼全家見面,顯示魏德曼夫婦的離婚傳言純屬無稽之談。
1937年,希特勒特別批準授予斯蒂芬妮德意志紅十字會榮譽勛章,親筆簽署證書。
1938年6月10日,希特勒花上四小時在帝國總理府接見斯蒂芬妮,還親自將背面有他縮寫簽名的納粹黨金質勛章別在她胸前。斯蒂芬妮這個雙親均為猶太后裔的“半個猶太人”,居然變成“榮譽雅利安人”。
▲ 來自書本。
英國《每日先驅報》說斯蒂芬妮在倫敦的住宅是德國駐英大使社交活動的一個平臺;《國際新聞報》稱斯蒂芬妮是“歐洲頭號秘密外交家,希特勒的神秘信使”,美國媒體也對這個顯然受到“元首”寵愛的女人感興趣。
當時希特勒不僅在英國議會,甚至在英國王室也有支持者:愛德華八世國王。
1936年,愛德華八世“愛美人不愛江山”,為了辛普遜夫人宣布放棄王位。退位后,愛德華只保留溫莎公爵的頭銜。1937年,溫莎夫婦拜會希特勒,斯蒂芬妮說她曾積極參與溫莎夫婦訪德計劃及實施。
斯蒂芬妮在1931年和1932年兩次去美國,馬不停蹄地活動于美國上層社會。1937年,斯蒂芬妮和魏德曼一起前往美國,還從美國帶回幾本有關美國建筑藝術的書,送給希特勒作為圣誕禮物——沒錯,希特勒還是建筑工程師呢,他表示喜歡這份禮物。
▲ 斯蒂芬妮1937年寫給希特勒的信(左)以及希特勒的回信(右)
希特勒一方面反猶,一方面容忍一個猶太女人在身邊,這令很多人不解、抱怨。
他的三緘其口可能意味著斯蒂芬妮是在為德國間諜部門工作,或者至少能夠給他提供他認為不可或缺的情報。
1938年3月,希特勒為表彰斯蒂芬妮,把沒收的萊奧波茨克隆宮贈與她作官邸并建立“政治沙龍”,龐大的改建裝修費用由柏林的帝國政府支付。前往萊奧波茨克隆宮的各界名流很多,但令斯蒂芬妮失望的是,希特勒和戈林從未來過。
▲ 斯蒂芬妮曾是萊奧波茨克隆宮的女主人。圖片來自書本。
1938年6月,戈林接見斯蒂芬妮,希望斯蒂芬妮去英國斡旋,避免英德開戰。英國外交部長會見了斯蒂芬妮,之后魏德曼秘密來到英國,但他建議的戈林訪問被英國外交部拒絕。
法國駐柏林大使遞交過一份報告說斯蒂芬妮是“所有各大國的情報部門無不知曉的人物”,他弄不明白斯蒂芬妮到底為誰工作,她當時似乎為英國利益服務,又為德國利益服務,他并不是唯一一個沒弄懂的。
1939年1月13日,海因里希?希姆萊把一份報告遞送給希特勒,揭露斯蒂芬妮長期為英國間諜機關效力,希特勒怒氣沖天,當即下令逮捕斯蒂芬妮,但這個逮捕令卻從未生效。
1月19日,希特勒解除了魏德曼副官的職務,任命他為駐舊金山總領事。魏德曼的解職掀起軒然大波。一月底,斯蒂芬妮帶著母親離開萊奧波茨克隆宮前往倫敦。
▲ 來自書本。
轟動一時的訴訟
1938年1月,羅特米爾勛爵打算不再雇傭斯蒂芬妮,但他依舊死心塌地為希特勒賣力。斯蒂芬妮不再是勛爵的密使,她一直擁有的“市場價值”也因此一落千丈。
一個持續七年之久的共同合作,一場曾經相當密切的私人友誼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斯蒂芬妮決定起訴羅特米爾,她聲稱羅特米爾承諾聘用她為終身外交代表,并支付年薪5000英鎊;而且一些報刊污稱她為“間諜、蕩婦和道德敗壞的人”,他還答應為她恢復良好名譽。
斯蒂芬妮還說,如果她訴訟失敗,她不排除接受一家美國出版社出版她的回憶錄,將特別突出羅特米爾勛爵的政治活動和風流韻事。
訴訟于1939年11月8日開庭,審理持續六天,整個法庭座無虛席,連戈培爾也關注訴訟的進展。
結果斯蒂芬妮訴訟失敗,勛爵慷慨承擔了巨大的訴訟費,但拒絕將來為斯蒂芬妮支付任何其他費用。
▲ 來自書本。
在美國被囚禁
1939年12月,斯蒂芬妮離開倫敦,前往美國。美國聯邦調查局監視她,媒體也蜂擁而上。斯蒂芬妮和記者說,她離開英國是為了在安寧的環境下寫自己的回憶錄。
1940年11月,斯蒂芬妮的美國訪問簽證到期,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阻止她延簽。
“親王夫人的特點是極富智慧、極度危險和極端狡黠,而作為一名間諜,比一萬名男人更難對付。”
斯蒂芬妮的兒子介入,匈牙利駐華盛頓大使館出面求情,斯蒂芬妮才得以延期20天。可是,斯蒂芬妮想盡辦法免受驅逐都失效了,她陷入崩潰。
1941年1月17日,強制執行驅逐出境的聽證會舉行,記者拍到斯蒂芬妮躺在擔架上被救護車拉到指定地點的照片。
▲ 來自書本。
之后,有42個國家拒絕接納她,意味著斯蒂芬妮很難離開美國前往其他國家。
美國總統羅斯福十分惱怒,他在3月7日明確下令必須讓斯蒂芬妮離開美國,移民局長碩費爾德按照指示逮捕了她。
一周后,碩費爾德去探視了關押的斯蒂芬妮,沒想到他迅速墜入情網,瘋狂愛上了這個“女犯”。他讓人重新調查她到底是不是納粹間諜,司法部長也熱心介入此事,5月19日斯蒂芬妮獲釋,獲準留在美國。
1942年2月,斯蒂芬妮因“對美國的公共安全及和平構成潛在危險”被拘留。碩費爾德放棄了政府職位,專事于自己經營的律師事務所,到處為情人奔波。
1944年3月,斯蒂芬妮在復審聽證會為自己辯護,她陳述自身經歷頗有童話色彩,最終審查委員會還是一致通過釋放她的建議。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自殺;5月9日,斯蒂芬妮獲準釋放,她依舊接受監視。碩費爾德對她一往情深,他已經離婚,成為紐約一名業績頗佳的律師,他請求斯蒂芬妮遷居紐約。
1950年5月再次開庭,法庭認為斯蒂芬妮自1939年入境后沒有從事任何反美活動,也就是說,把她當做“納粹間諜”追究是錯的。此時,斯蒂芬妮已經住在碩費爾德的農場里,過了幾年平靜生活。
▲ 來自書本。
1953年,斯蒂芬妮參加復活節時裝游行,發現自己的名字被列入紐約時裝學院頒布的最佳著裝名單之中,她欣喜若狂,報刊上總算有關于她的愉快報道。
碩費爾德62歲死于心肌梗塞,離世后引起巨大反響。原來他過去六年一直逃稅,稅金加利息高達百萬美元。稅局查明斯蒂芬妮在美國沒有收入,1951年到1953年連續三年沒有申報納稅,欠稅25萬美元。
此時斯蒂芬妮玩起自首的花招了,她辯稱人盡皆知的奢侈生活是來自“變賣首飾、藝術品以及古董”,而且在稅局認定的年代里她還是富裕律師的生活伴侶。她這招挺奏效,不用補繳一分錢稅了。
1955年秋,64歲的斯蒂芬妮又得到一個新身份:《華盛頓外交家》雜志的特別通訊記者。由于工作關系,她到處旅行,追慕者依舊不斷,有個美國空軍將軍向她求婚,她婉拒了。
▲ 來自書本。
老年依舊活動頻繁
斯蒂芬妮年近七十了,依舊十分機智靈敏、記憶力驚人。
1962年她自薦成為《快訊》雜志的“法律顧問”,任務是組織重要關系、籌劃采訪與封面報道的基本思想。她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為記者打開一扇又一扇大門。如果她提供特別新聞線索,還有額外獎金。
斯蒂芬妮在《快訊》工作出色,1964年她接到邀請,參加美國總統約翰遜的就職典禮。過去她被看作“納粹間諜”而為美國所不容,現在這份榮譽居然降落到她頭上了。
斯蒂芬妮75歲依舊活動頻繁,她很難讓人看出真實年齡,言談舉止“至少使她年輕了12歲”。
▲ 來自書本。
1966年她轉入《快訊》的競爭對手、當時全歐銷量冠軍的《明星》雜志。斯蒂芬妮善于交際,采訪對象都是帝王家族,與重要的政界人物有著廣泛聯系。
大出版商施普林格爾成為“她平生舞臺上最后一位領袖級人物的調情者”,對她神魂顛倒,和她簽訂獨家服務合同,薪水優厚。
斯蒂芬妮和施普林格爾很快超越單純的業務關系,斯蒂芬妮的兒子弗蘭茨說他們“一見鐘情”,而且“在政治上見解一致”。
▲ 來自書本。
斯蒂芬妮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結交無數社會名流,身邊情人穿梭不斷。她憑借智慧和左右逢源的交際才能,不僅逃過了戰爭審判,晚年還依舊長袖善舞、四處活動。
她是希特勒的座上賓,和希特勒打了六年交道,是“元首特別寵愛的女人”。
她周旋在幾個強國之間,在國際社會顯赫一時。
她見證并參與了很多國際重大事件。
本書的作者稱她是“最完美的間諜”,“歷史上她是獨一無二的”。
美女遲暮,最終敵不過衰老和疾病。1972年她在日內瓦查到有胃癌,沒挺過手術,與世長辭的那一刻只有鄰居在她身旁,兒子當時在倫敦。
由于她在醫院填寫的出生日期是1905年,比她實際年齡還年輕了14歲。
▲ 墓地寫1905-1972,但斯蒂芬妮實際是1891年出生。圖片來自書本
(除說明外,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