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位爸爸說,他從女兒上小學起,就從不限制女兒玩手機看動漫,后來反而讓女兒得到了更好的成長,你聽了有什么感受?
我反正是狠狠地羨慕了一會兒。
說這話的是賀嶺峰老師,一位有著多年一線研究經驗的心理學家,同時他擅長處理親子關系、壓力管理等。
我認真聽了賀老師的分享,覺得他的經驗并不復雜,就是設定一個底線,不干涉孩子,讓孩子自由成長。這其實也是我理想中的養孩子模式。不過,也許是我淺薄了,見識短,我并不覺得這個方法適合所有孩子,退一步講,不是所有家長都敢像賀老師那樣養孩子。
話不多說,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賀老師女兒的成長模式,再來評估賀老師的做法吧。
賀老師認為,打電子游戲、追劇,是這代孩子天生的自帶的玩具。因為他們一出生,就同時生活在平行空間,二次元世界、三次元世界就是他們的世界。這就跟我們小時候玩跳皮筋、玩滾鐵環一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游戲方式,電子游戲就是這代孩子的游戲。
基于這個想法,賀老師家的wifi是常開的,手機、ipad、電腦也是隨時可以用的,網絡游戲、追劇等對孩子也是不禁止的。
但是他家有一個要求,玩電子游戲也好,追劇也好,所有的這些都只能在客廳里進行,就是只能在公共空間玩。若孩子躲在自己的房間,或者趴在被窩里偷偷玩,那是不可以的。只要遵守這個約定,他女兒玩手機也好追劇也罷,賀老師和愛人是不說什么的。
有一年寒假,賀老師本想給女兒報一個跆拳道班,結果在他家附近沒有合適的培訓班,這件事就放下了。但整個假期他和愛人都上班,也沒法陪孩子。于是,他們就讓孩子自己在家。
那個假期,他女兒開始看一個日本動漫,后來賀老師的父母還責怪他,說孩子整天看動漫你們做父母的怎么也不管管她。賀老師說,他也管不了啊,他們白天都上班,女兒一個人在家,每天的作業寫完了也沒啥事,看會動漫怎么了。那個寒假,女兒看了250多集動漫。
當時那個動漫每周播出一集,周二網上放出原版,網上的翻譯小組翻譯字幕,周四出中文版。于是,賀老師的女兒每到周四,寫作業就很積極。她在學校抓緊一切時間寫作業,即使寫不完,留個小尾巴,回到家也能在半小時內寫完。晚上女兒找父母檢查完作業,就提出想看動漫。賀老師當然是同意的。他說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或者額外給孩子增加作業,否則以后的周四孩子寫作業就沒有積極性了。
那時候女兒的很多同學都在追這個動漫,同學們看完后還在一起交流情節。賀老師調侃,如果禁止孩子玩手機看動漫,就是切斷了孩子們的社交圈。
后來,女兒不再滿足于周四看中文版動漫,于是在周二這天,她也積極寫完作業,然后開始看起了日文原版動漫。
一開始看日文原版動漫,女兒是一句話也聽不懂的,但對于看了250多集的她來說,多少能猜出一些劇情,看個大概。等到周四再看中文版,女兒跟朋友們討論起劇情來,就有很多優勢了。
就這樣,賀老師的女兒追了一個學期動漫,暑假的時候,她加入了某個貼吧的動漫群。群里的朋友們討論,每周才更新一集,實在是有點慢,后來會發生什么,某個人物接下來會怎么樣,很多人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時候,賀老師的女兒開始根據里面的角色寫起了劇情,并貼在群里。
賀老師的女兒只是小學生,一開始的劇情寫得一般,被很多人批評,說她寫得是個啥,亂七八糟的。但她不氣餒,繼續寫。當她寫得多了,也慢慢寫得像回事了,很多人開始夸她寫得好,給她送鮮花和點贊,甚至幾百個人催她更新。
那個暑假,賀老師的女兒寫了四萬多字的劇情,而且是被幾百個人及時批改的四萬字,這種訓練,對小學生來說是特別好的體驗。女兒也積累了一批粉絲,她更有責任感了,每周必須更新小作文。
開學后,女兒再沒有被學校的作文困擾過,寫出的作文經常被當作范文來讀。
后來,賀老師的女兒決定去日本讀書,去之前要通過一個考試,還要參加口語面試,賀老師給女兒報了一個日語強化班。神奇的是,沒有正經學過日語的女兒,在強化班學了一周后進行檢測,老師說,她的口語不需要學了,考試絕對沒有問題,把語法和單詞再補補就可以了。
如今賀老師的女兒仍在日本讀書,留學生依然要學日語,但她女兒的日語一如既往的優秀,參加日語考試,她的聽力和口語都是沒有問題的。
賀老師感慨,現在看起來,她女兒將來非常有可能靠兩項本事就業,一個是日語,一個是畫漫畫。而他回想起女兒的經歷,無論是女兒學日語還是學動漫,他從來沒有支持過,但他沒有訓過她,沒有撕過她的本子,沒有燒她的漫畫書。雖然他沒有積極地支持女兒,但他至少沒有反對,沒有橫加干涉,更沒有把他的意愿加在女兒身上。
他只是管住自己沒去做什么,給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信任她去玩手機看動漫,孩子就長成了讓他欣慰的樣子。
作為心理學家,賀老師不限制孩子玩手機看動漫,反而讓孩子得到了更好的成長。
聽完賀老師的分享,我很羨慕。
且不論是他的女兒天生自律讓父母省心,還是因為父母的信任造就了女兒的自律省心,總之,過程是美好的,女兒從小玩手機看動漫,無意中學了日語和漫畫,留學后這兩樣東西為她加分不少。結果也是美好的,女兒擁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
比起那些因為手機游戲爭執不斷的家庭,比起一談手機就母不慈子不孝的家庭,賀老師和女兒的相處模式,豈不是讓人羨慕?
當然,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就是了。
網友糖果說,不適合自控力不強的孩子,我們玩得上課打瞌睡了,游戲打起來六親不認。
網友露西說,我家的能玩24小時,不停,怎么辦?
24小時估計是有點夸張了,不過這孩子應該是玩起手機來不容易停下來的那種吧。
也有網友說,為了看動漫,在學校互相抄作業呢?孩子哪有那么成熟隨時能剎車,大部分最后敷衍學習,重心放在游戲動漫,脾氣暴躁。每個家庭條件不同,每個孩子不同,不要誤導別人。
養孩子十幾年,我知道像賀老師女兒那樣,能很好地平衡手機與學習的孩子,是有的,但據我觀察,這樣的孩子并不多。當然,完全沉迷于手機而不學習的孩子,也是少數。大部分孩子,在處理手機和學習上,可能是這樣的,他們可能沒那么自律,玩起手機來有點管不住自己,但在家長督促下,他們也能停下來去學習。
而大部分家長,其實也像我一樣,不會完全不給孩子手機,但也制定了相關約定,希望孩子能慢慢學會平衡手機與學習的問題。
我相信,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面對的老師、同學,也是不同的,所以手機問題,就需要家長們視情況而定。
當然,我們都希望孩子們既能玩好,也能學習好。
那就讓我們心懷著美好的愿望,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