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可謂火爆一時,劇中男主巴太的熱度更是居高不下。不過,大家都在討論男主巴太,誰能理解巴太父親蘇力坦的心酸呢?
蘇力坦初登場時,是個固執(zhí)而有些不講理的形象。他因為不愿交出隨身的佩刀,于是放棄乘坐公共汽車,不辭辛苦地騎馬去找小兒子巴太。
找到巴太后,他不顧巴太想留在馬場的愿望,不理會和馬場老板簽訂的5年契約,堅持把巴太帶回牧場。有趣的是,馬場老板指責蘇力坦不講道理時,蘇力坦還說自己最講道理。
再結(jié)合蘇力坦大兒媳托肯指責巴太說話沒分量,一切都要聽公公蘇力坦的話語,觀眾很容易對蘇力坦產(chǎn)生固執(zhí)、專制、蠻橫等負面印象。
的確,蘇力坦也有自己的問題,比如固執(zhí),劇中也借其他角色之口,評價蘇力坦“固執(zhí)”。
除了固執(zhí),在張鳳俠一家準備隨蘇力坦一家轉(zhuǎn)場時,村民還對張鳳俠說起蘇力坦不好的傳說,比如殺過人。
從戲劇的角度來看,這些流言會讓觀眾擔心張鳳俠一家此番轉(zhuǎn)場兇多吉少,從而增強對后續(xù)劇情的好奇和關(guān)注。
可隨著故事發(fā)展,觀眾細品之下會發(fā)現(xiàn),蘇力坦看似強硬的外表下,其實有著善良柔軟的一面。
雖然村民傳說蘇力坦兇狠,可是蘇力坦的兇狠是對傷人的野獸。在張鳳俠、李文秀母女遇險時,是蘇力坦及時開槍救下。
而蘇力坦為什么能救下張鳳俠和李文秀呢?不是他偶然路過,而是小兒子巴太說附近有狼后,張鳳俠又拉著李文秀出門,蘇力坦放心不下,一路跟隨著,才能關(guān)鍵時刻及時出手救命。
蘇力坦的善良,不是像托肯那種看到你表情后立即改口的溫柔,也不是村長阿依別克那樣陪著老太太吃餃子的包容。
蘇力坦的善良,是裹著粗糲外表下的外冷內(nèi)熱。很多觀眾認識到蘇力坦的善良柔軟,也許是從他向小兒子巴太袒露自己的困惑、迷茫開始。
但仔細回味蘇力坦的臺詞,你會發(fā)現(xiàn)他并不容易。
第一,蘇力坦一個人又當?shù)之攱專B(yǎng)大了兩個兒子。
別人質(zhì)疑蘇力坦能否帶好孩子時,蘇力坦曾說,別忘了巴太是他一手拉扯長大的。
初看時知道蘇力坦妻子早逝,他獨自養(yǎng)大了兩個兒子。可明明蘇力坦有2個兒子,為什么專門強調(diào)巴太是他一手拉扯長大的?
有一種可能就是,巴太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幾乎是蘇力坦一個人又當?shù)之攱尩負狃B(yǎng)長大。
在劇中,哈薩克族認為改嫁是非常羞恥的,他們恐怕更不能接受離婚。所以蘇力坦的妻子在劇中沒有露面,應(yīng)該不是離婚或者離家,大概率是去世了。
而木拉提,結(jié)合他大兒子葉爾達那已經(jīng)8歲,而弟弟巴太還沒成家來看,兄弟倆應(yīng)該有8歲以上的年齡差距(木拉提去世有1年,但母親從懷孕到生產(chǎn)也需要接近一年的時間)。
(找不到葉爾達那的獨照,就用他可愛的妹妹的照片)
從年齡差來看,木拉提的母親去世時,木拉提起碼是個半大的孩子了,蘇力坦妻子也和父親一同撫養(yǎng)過他,所以蘇力坦不能說大兒子也是自己一手拉扯長大的。
想想我們身邊,一個家庭撫養(yǎng)孩子都不容易,一個人撫養(yǎng)孩子自然更是吃力。何況蘇力坦還是游牧民族父親。
為什么要強調(diào)游牧民族呢?從蘇力坦后面不得不賣了一半牛羊來看,放牧是個耗時耗力的事。白天要看護牛羊,晚上也要小心野獸,還有劇中沒有交代的雨雪侵蝕、牛羊生病等突發(fā)事件。
不同于一些工藝者可以將作品帶回家里制作,蘇力坦放牧,是沒法在家門口的,需要到開闊有草的地方。空間的距離必然帶來體力的消耗和時間的花費……
可以說,蘇力坦撫養(yǎng)2個兒子,一定吃了不少苦。但蘇力坦的性格不會讓他輕易對人說苦。
但撫養(yǎng)孩子長大后呢,就不辛苦了嗎?木拉提雖然酗酒,但白天在放牧時,可以幫父親搭把手。
不要小看這個搭把手的作用,在劇里,兩家轉(zhuǎn)場時,晚上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羊,巴太主動外出尋找,蘇力坦就留下看守其他的羊群。但如果沒有巴太,蘇力坦還能安心外出尋羊嗎?
木拉提之死,對蘇力坦而言,不單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愴,更是生活上、生產(chǎn)上少了一個幫手的實實在在的困難。
前兒媳托肯沒改嫁時,蘇力坦雖然放牧辛苦,但回家至少可以有口熱飯,有碗熱茶。而隨著托肯帶著兩個孩子改嫁,托肯分擔的家務(wù),最終都落到蘇力坦頭上。
并不是說托肯不該改嫁,因為按照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分工,這原本是蘇力坦妻子的職責。可遺憾的是,蘇力坦已經(jīng)失去妻子多年,自己孤身一人。
第二,劇中人似乎都在為難蘇力坦,幾乎很少有人理解他。
還記得村長阿依別克上門時,蘇力坦將孫女抱在懷里,就能看出一個祖父對孫輩濃濃的愛。
蘇力坦本人并不反對托肯改嫁,但托肯改嫁卻要帶走他心愛的孫子、孫女,無疑讓這個壯年喪妻、中年失子的老牧民感到難受。
可不僅大兒媳托肯去意已決,村長阿依別克大叔出面說和,托肯戀人朝戈的奶奶也帶領(lǐng)全家出面說情,甚至蘇力坦好心幫忙的張鳳俠一家,女兒李文秀也站出來發(fā)聲。
站在蘇力坦的角度,這無疑是非常痛苦的,好像所有的人都站在他的對立面來反對他,仿佛他做錯了。可是他不過是遵循草原上歷來的傳統(tǒng)啊?
還是傳統(tǒng),明明過去牧民中會訓鷹,大家轉(zhuǎn)場會走仙女湖,放牧需要有槍去趕走狼群,為什么這些都改變了呢?
生活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小兒子巴太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也要離開父親。站在蘇力坦的角度,他是多么希望大兒子木拉提沒有死啊?可惜人生卻沒有“如果”。
其實劇里并不是沒有人理解蘇力坦,那就是張鳳俠。張鳳俠私下教育女兒,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他人。也是張鳳俠好心將蘇力坦殺狼的子彈挖出,還給蘇力坦,想幫他隱瞞藏槍的事。
可惜蘇力坦卻偏偏誤會了這個唯一理解他,同情他的人,甚至因為語言不同,兩人也很難解除誤會。
忍不住說一下,如果外冷內(nèi)熱的蘇力坦,和看似市儈,其實智慧、善良的張鳳俠在一起該多好!可惜,這會導(dǎo)致男女主角受困于倫理問題,所以還是不要有這個“如果”了。
最后,出于對兒孫的愛,蘇力坦最終還是選擇放手,狠心割舍后,一個人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未來人生。從這點來看,蘇力坦不失為一個英雄和硬漢。
第三,蘇力坦面對生活變化感到困惑和迷茫,卻沒有人為他耐心解說。
在最后一集,蘇力坦對于兒子終于放下一個老父親和大家長的尊嚴,坦誠內(nèi)心的困頓、迷茫和脆弱:他遵循著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不知道為什么大家卻改變了。讓堅持的他,宛如異類。
客觀說一句,《我的阿勒泰》雖然總體不錯,但在塑造蘇力坦為代表的牧民面對變化時,只展現(xiàn)了他們的不適,并沒有解釋緣由。
這容易讓觀眾產(chǎn)生一種誤解,仿佛現(xiàn)代化意味著牧民必須放棄傳統(tǒng),從而對牧區(qū)現(xiàn)代化產(chǎn)生否定的想法。
實際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化從來不是相悖的。蘇力坦不能持槍,不是現(xiàn)代的牧民不能持槍,而是要持證用槍。換言之,蘇力坦如果擁有相關(guān)證件就可以合法持槍了。
而且,除了用槍殺獵人,蘇力坦也可以用弓箭襲擊狼群。蘇力坦小兒子巴太的箭術(shù)甚至可以問鼎草原冠軍,劇里卻沒解釋蘇力坦為什么不用弓箭去對付狼群。
像蘇力坦的孫子孫女離開,其實完全可以安排3年后,已經(jīng)11歲的葉爾達那,自豪地向爺爺許諾,雖然離開了爺爺也沒有改變傳統(tǒng),要贏個馬術(shù)冠軍給爺爺。那樣,豈不是更圓滿?
我是元氣女文青月小牙,做娛評中的泥石流。原創(chuàng)不易,侵權(quán)必究。圖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