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骨朵?????
王一博粉絲“維權”第六天,處在風暴中心的片方和演員都發布了聲明。
具體話術不一,但潛在意思相同,即報獎符合規范,提名沒有黑幕。
自今年白玉蘭提名公布、王陽憑借《追風者》出現在最佳男主角名單上后,《追風者》一番男主王一博的粉絲就大為不滿,以討公道的名義占領每條相關訊息的評論區,部分粉絲甚至對他人進行辱罵貶損,最終倒逼片方和演員全部下場回應。
盡管如此,大多數王一博粉絲仍不買賬,營銷號也還在拱火,粉圈的失控之勢并未得到明顯扭轉。
恐怕平臺、片方和演員本人都沒料到,喜提白玉蘭提名這一本應皆大歡喜之事,會演變成如今烏煙瘴氣中的一地雞毛。被架在火上烤的不只是直面粉絲憤怒的涉事方們,王一博和像他一樣的流量明星,往后也未必不會受此風波影響。
01
飯圈與評獎的規則錯位
回看爭議點,作為三番男主的王陽是否有資格憑借《追風者》報獎和提名?
白玉蘭獎官方章程里明確提及,男主角、女主角獎項原則上各填報1人,即第一男主角和女主角。如確有多男主角或多女主角并存的情況,則填報人數最多各2人,且皆須在劇中占較重篇幅。
也就是說,參評可以填報兩名男主,條件是須在劇中占較重篇幅。
《追風者》著眼于民國金融史,故事緊緊圍繞王一博飾演的魏若來、李沁飾演的沈近真和王陽飾演的沈圖南三人展開。魏若來與沈圖南之間有著深厚的師徒情誼,他們在那段風云激蕩的歲月里分別代表底層新青年和舊精英階層,彼此在金融事業和革命理想上互為領路人,也共同關聯著劇中的諸多重要事件。
在網友統計的各角色戲份時長里,魏若來和沈圖南的集均時長分別是18分鐘左右和14分鐘左右,而沈近真則在13分鐘左右。這足以說明沈圖南一角的戲份重要性。
早有知情人士爆料,片方只是在規則允許內,秉著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同時為王一博和王陽填報了最佳男主,最終白玉蘭獎經過評審后選擇了提名王陽。
今日的官方聲明也證實了這一點,關于程序正當性,至此毋庸置疑。
然而粉絲依舊另有堅持,他們從番位順序認定王陽只是三番男配,其“偷男主”行徑損害了王一博利益。
可演員番位應該介入評獎規則嗎?至少白玉蘭獎從未將它納入考量范疇。即使是第一男、女主角,官方章程也明確要求“角色必須在劇情的推動上起到舉足輕重作用、具有不可或缺重要意義”才能填報,這也符合主流獎項的調性和權威。
在本屆白玉蘭獎最佳男女主的提名中,舍第一主角的現象并非孤例。丁勇岱憑借《南來北往》提名最佳男主,唐嫣也憑借《繁花》提名最佳女主,但對應的第一男主白敬亭和女主馬伊琍的粉群就相對理性。
從往屆白玉蘭獎來看,《媳婦的美好時代》第一女主角海清未能獲獎,但飾演婆婆的柏寒摘得第16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桂冠;第27屆白玉蘭獎,于和偉、童瑤分別憑借《覺醒年代》《三十而已》獲得最佳男、女主,二人番位也分別在江疏影、張桐之后。
此外,雷佳音在《我的前半生》中是四番,殷桃在《人世間》里也是四番,但二人都因此提名過白玉蘭最佳男、女主。
番位論被飯圈奉為圭臬,但顯然不能影響評獎規則。當主流獎項與流量明星相遇,類似觀念錯位引發的沖突就可能會被無限放大。
這早在上一屆白玉蘭獎時就隱有苗頭。吳樾擊敗趙麗穎等人奪得視后,趙麗穎粉絲就認為評選不公,也開啟過一場針對評委會和獲獎者的網絡圍剿。
粉絲群體容易陷入極端情緒,部分粉絲也缺乏成熟理性的是非觀,只會無條件為偶像沖鋒陷陣。他們一再試圖用偶像至上的飯圈論調撼動客觀公正的評獎規則時,必然會在流量明星與主流獎項之間撕扯出更大的鴻溝,其實得不償失。
02
市場與評獎的需求錯位
為王一博鳴不平時,粉絲提及是他為《追風者》“扛起了所有的熱度和話題”。
這話倒也不算完全失實。作為娛樂圈頂流,王一博的動向和作品向來備受關注,不僅是數量龐大的粉絲群體,普通網友也會對他的表現存有“審判欲”。
劇中飾演反派林樵松的演員張天陽就曾在直播中表示,非常感謝王一博,因為他的高流量,多了很多觀眾來追劇,讓所有角色都能被看到。
之前,導演姚曉峰也在采訪時表示過,《追風者》項目因疫情停滯不前,王一博確認加入后得以迅速推動。雖未言明,但想也知道“王一博主演”對招商引資的巨大助力。
不止是商業價值,王一博向來被詬病的演技,在《追風者》里也展現出巨大的進步。姚曉峰認證他是“天選魏若來”,對他不吝夸獎;張天陽也表示,“一博的魏若來他立住了,我們這個戲才好看?!备匾氖?,就連平常對王一博頗有微詞的普通觀眾,這次也沒唱反調,紛紛肯定了他的進步??梢哉f,王一博在《追風者》中,才算真正實現了偶像轉型演員的巨大一步。
但他的進步是否足以匹配白玉蘭獎的評審,亦或是,是否給王陽提報了最佳男配,最佳男主的“空缺”就可以由王一博補上,這恐怕是除了白玉蘭評委會外無人能回答的問題。起碼,答案不會自粉絲的爭吵甚至批斗聲中而來。
如上所訴,白玉蘭獎評選時不會考慮番位,也不會過多關注演員的流量。在綜合評判作品熱度、行業口碑等市場影響力相關的因素后,演員獎項的獲獎關鍵自然是表演水平。
王一博的商業價值遙遙領先,但如果評委會認為還是王陽的演技更為純熟,這也無可厚非。
可以看出,白玉蘭獎的市場需求和評獎需求存在一定錯位,爭端也就在所難免。王一博粉絲的控訴以及認為被辜負的心意,并非全然不能理解,只是,這種業態似乎并不健康。
《追風者》的獨特視角、歷史厚度和深刻主題都可以證明它的優秀,王一博應當也是認可這個項目才愿意出演。如若真如粉絲所驕傲的那樣,“這個項目沒有王一博就開不起來”,好的劇本得靠流量加持才能獲得市場通行證的話,對整個影視行業來說并不是件幸事。
作品和演員之間是互相成就的關系,《追風者》給王一博帶來的收益也不可忽視。如他自己所說,“《追風者》能被大家認可,離不開劇組所有主創和工作人員的努力與付出。大家彼此理解,相互支持,魏若來的成長也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成長?!?/p>
愛奇藝熱度破萬對任何演員來說都是榮譽象征,7.8的豆瓣評分也是他目前劇集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部。而且在導演的指導下,王一博的表演也獲得了更多認可,這些對于他轉型實力派演員的目標都很有意義。
這場風波中,《追風者》背后的各家公司也都在粉絲炮轟范圍內。
在組局和播劇時吃到流量紅利,片方和其他主創也真誠感謝流量的存在。但此時利益相悖、觸怒粉絲,這些流量也變成了刺向他們的利刃。如何善用流量、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流量甚至流量粉群,也是往后創作者們不得不更加重視的問題。
近年來流量演員與現實主義正劇之間,一個求名,一個求利,雙向需要。《追風者》和王一博的聯合不是先例,但引發的鬧劇聲勢頗大,今日微博一舉禁言了600多個賬號。恐怕所有“老帶新”的待播劇們此刻也在觀望,它們或許渴望成為下一個熱度破萬的《追風者》,但萬萬不會渴望成為下一個粉絲口中過河拆橋的《追風者》。
而這次的輿情風波,會否影響、有多影響日后類似的項目和演員合作,也是個值得玩味的問題。
03
失控的流量,誰來買單
任何獎項的評選,都得允許爭議存在。
無論是認為王一博男主地位不可動搖,還是覺得王陽表演匠氣不堪提名,這些問題見仁見智,只要在正常討論的范圍內都不會惹來禍事。
然而粉圈混戰的恐怖之處就在于完全失常,極端情緒下的人身攻擊、造謠貶損不勝枚舉,甚至讓舉報風氣再度蔓延開來。
由于《追風者》中沈圖南信奉三民主義,前期一直為國民黨服務,同時身為精英階層的他確實缺乏一些同理心,因此被粉絲當作攻訐的理由,以舉報角色性質和政治立場存在污點,來試圖讓王陽的提名作廢。
去年《狂飆》大爆,或因高啟強是反派角色,劇方直接沒有為張頌文報名白玉蘭獎,網友都深覺遺憾;今年有沈圖南這樣的灰色人物入圍,對于獎項的包容性來說,明明是一種可喜的變化,但卻被粉圈用來排除異己,實在讓人痛心。
當然,這也不是王一博粉絲一家的做法,粉圈斗爭越發傾向于以舉報為武器,祈求所謂公理正義從天而降,一舉消滅所有不利于自己的聲音。殊不知這種圖一時之暢快的行為,最終損害的極有可能是行業乃至偶像本人。
退一步說,王一博轉型的決心如此顯而易見,誰又能保證他飾演的永遠都會是魏若來和葉先生,而不是沈圖南、林樵松和其他復雜又極具張力的反派呢?
到那時,粉絲或許可以為現在的討伐找到另一個回旋和挽尊的理由,但彼時的行業和輿論環境是否允許,又有誰能保證?
所謂粉絲行為、正主買單。一旦舉報風氣再給創作和評獎加一層鐐銬,王一博真的能承受住來自普通觀眾的無望和怒火嗎?逞一時口舌之快是粉絲凝聚力的體現,是為偶像爭取權益的“正當”,但視明確的評審規則于不顧,視演員最為珍貴的經驗、閱歷為“打壓”年輕人的旁證,把“倚老賣老”和“德不配位”掛在嘴邊,這些招來的到底是對王一博、還是對有多部代表作在手的王陽的同情?真正的局外人其實心知肚明。
流量失控,也再次指向粉圈難管的痛處。粉絲在“清朗行動”下頂風作案,藝人和團隊或許也在心驚肉跳中度過。
流量不該是原罪,相信這是多數人一直以來的堅持,只是粉絲就別再給正主上難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