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醬香的核心奧秘,究竟是什么?
是紅纓子高粱?石頭窖池?亦或者核心產區?
其實都不是,最核心的奧秘是回沙工藝。(回沙工藝----是指將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取酒)
就是那個金沙回沙酒里面的回沙,喝過金沙回沙酒的老酒迷應該都知道。
在建國以前呢,大家都聽過的醬酒品牌,例如賴茅、王茅、華茅。
這里面最牛的當屬華茅,其實華茅它早期的名字全稱叫做“回沙茅酒”。
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臺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大和燒房”,這以后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燒房”,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恒興燒房”。成義燒房的前身是成裕燒房,于同治一年開設,創 始人華聯輝。華聯輝祖籍江西臨川,始祖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后定居遵義,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中過舉人,曾見茅臺出好酒,于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 模不斷擴大,起初年產茅臺酒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
-------摘自百度百科詞條《醬酒歷史》
所以大家能看出來回沙是他們品牌的關鍵詞,不是現在說的坤沙,也不是什么紅英子高粱。
那么回沙是什么呢?簡單點說呢就是多次發酵多次取酒,把沙也就是高粱來來回回的蒸煮發酵取酒,為什么說回沙好呢?其實大家也并不知道,早先只是單純的為了節約糧食,把糧食里面的淀粉給用盡,但是在這個過程里面呢,我們發現了回沙才是香味物質產生的核心關鍵, 怎么才能做到多輪回沙呢?也就是今天我們說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
其實普通的粳高粱是不行的,它不耐蒸煮,幾輪以后呢就糊化完了。而只有個小皮厚的糯高粱才更合適多次蒸煮,其實在過去的時候呢, 大家在選的時候其實更容易去選外地的高粱, 因為茅臺鎮的高粱,我們其實應該稱其為擬高粱,它是一種進化不完全的產物,但恰恰由于這個原因,當地人偶然發現了這種人不吃的糧食呢,就用來釀酒,后來有條件了,就是外地買,結果發現那些人愛吃的粳高粱釀出的酒,反而不如當地高粱釀的酒好。
茅臺科研團隊走遍了仁懷市每一個鄉鎮,直到1999年,終于在一戶村民種植的“牛尾砣”高粱品種中,發現一株優良異形單株,不久后又發現了名為“小紅纓子”的優良異形單株高粱。從這兩株優良異形單株開始,科研團隊不斷探索,歷經10年的努力,終于在2008年選育出優良的地方高粱新品種——“紅纓子”。
------- 摘自多彩貴州網《貴州“紅纓子”高粱種子誕生記》
有了完美的紅纓子高粱了,不把高粱全部粉碎,才能夠多輪蒸煮,也就是回沙工藝,才能夠做出今天品質好的茅臺酒。
那為什么現在天天去宣傳這個坤沙,而不是宣傳回沙呢?
其實畢竟在過去的時候,大家基本上都在討論的是回沙,比如說郎酒,在過去叫回沙郎酒,茅臺叫做回沙茅酒,金沙叫做金沙回沙酒,而之所以現在不說呢,是因為除了醬酒去搞回沙,清香也是兩次發酵,濃香也有類似回沙,萬年糟這個工藝就是不停的去續糟配料。
在古代的時候呢, 醬酒可以說是七次回沙酒,清香的是兩次回沙酒,濃香酒是不?;厣尘?。所以如果只講回沙,那么從市場角度來看呢,大家都在回沙,就沒有什么多大的差異和賣點了。
但是在回沙的背后呢,確實只有醬香因為它的多輪回沙,所以它的高粱不能粉碎,也就是得用整粒的高粱去釀酒。而這個恰恰是其他香型所不具備的,這一點呢,從市場角度來說辨識度極高,所以酒廠的宣傳重點就轉向了坤沙。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其實本質上回沙才是茅臺酒最核心的東西,只是為了能夠多回沙才要用坤沙,為了能回那么多次沙,才要用糯高粱,糯高粱優中選優才選出了紅纓子高粱,也正因此才構建了今天茅臺酒核心的12987工藝: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也因為回沙才形成了醬香酒整個的核心工藝體系。 這就是醬香的核心奧義,那個曾經笨拙討嫌的小粒高粱形成了茅臺的核心工藝,回沙成就如今的茅臺酒。世間的陰差陽錯,常常譜寫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因果。
關注我,帶你解鎖深度的白酒知識?。。?/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