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手來,繳槍不殺!”
1952年7月26日晚,美軍一架間諜機悄然飛臨朝鮮東海岸萬年德山上空,不多時一名美軍特工便乘坐降落傘隱入了山野密林之中。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收到消息后長舒口氣,自以為美軍的行動天衣無縫,殊不知那名特務剛落地,就被等候多時的志愿軍團團包圍,我方用中、英、韓語高聲呵斥潛入者“舉起手來繳槍不殺!”
滿臉茫然又驚恐萬分的特務,就這樣被帶回了營地,由敵工部部長丁公量親自提審。
丁公量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已經從事地下情報工作,經驗十分豐富,沒用多久,這個特務就像竹筒倒豆子般,供出了不少信息。他叫樸北時,來自韓國,此番是要到朝鮮境內和一個綽號為“張瘋子”的人碰頭,然后共同搜集中朝軍事情報。
志愿軍戰士聽到此處啞然失笑,對樸北時說“你們消息真落后,前些時日,那個張瘋子企圖搞偷襲,早就被我們給擊斃了。”
“什么!”樸北時惶恐的從嘴里冒出兩個字,渾身變得更加局促不安。
此刻,丁公量的注意力突然被樸北時略微鼓起的胸口所吸引,前去搜身的戰士探手一摸,吃驚的喊道“這小子身上有活物。”
丁公量馬上警覺了起來,抗美援朝作戰期間,窮兇惡極的美國勾結日本731部隊,共同研發出了許多專門用來對付我軍的細菌武器,敵人當時經常朝向我方陣地投放一些“不會爆炸”的“炸彈”里面全是感染有鼠疫、霍亂等傳染病菌的活體動物。
想到此處,他趕緊喊話戰士們不要妄動“全都靠后!”
安保措施做全后,丁公量親自上前,萬分小心的摸出了樸北時懷里揣著的東西,結果發現是個透氣匣子,里面有只遮著眼罩的信鴿。
鴿子腿上系有一個金屬小筒,里面有密封的化學涂料。搞情報出身的丁公量知道,如果化學物質泄漏,就會和金屬筒產生反應變色,總部只要看到就會明白情況有變。然而現在一切完好,丁公量腦子里就冒出個想法。
他立刻召集敵工部核心開會商議“美軍現在可能還不知道樸北時已經被俘虜,咱們不妨將計就計,刺探一下他們接下來的動向。”眾人都覺的可行,丁公量便命令樸北時向特務總部“報平安”,并附帶一份密信,將鴿子放飛。
接下來的等待,讓時間顯得格外漫長,兩個月過去后,就連丁公量這樣的老情報員都有些心灰心意,覺得敵人肯定是發現了什么。
可正當敵工部準備放棄時,鴿子帶著情報飛了回來“9月27日晚,鷹嘴山接客。”
約定當日,志愿軍早已暗中布下天羅地網,敵機深夜現身后,一枚信號彈刺破長空,很快就見美機上跳下多名人員。結果,自然是一個不落全部被我軍制服帶回了營地。
在接下來的審訊中,有個名叫孫憲的特務十分配合,此人來自北朝鮮,是在作戰中不幸淪為了美軍俘虜,對方發現他懂中英日多種語言,就極力策反,孫憲為保命也就順水推舟,假意叛變然后進入了特務部。
此番碰上志愿軍,他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爆出很多美軍機密情報。“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喬裝成普通百姓,潛伏在東海沿岸探查中朝軍隊情報。”孫憲對丁公量表示。
我軍司令部經過嚴密分析后,判斷美軍極有可能是因為陸戰不敵志愿軍,就想打水路進攻的主意,實施二次仁川登陸。如果美軍計劃得逞,成功在朝鮮東海岸登陸,三八線以南的志愿軍就會被包圍,這對后續作戰十分不利。
眼下能化解此次危機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向聯合國軍傳遞“志愿軍將駐軍東海岸”的假消息,來干擾美軍登陸。
這招反間計效果顯著,美軍收到信兒后果然沒有輕舉妄動,而志愿軍則趁此機會在沿海地區構筑起了更加牢固的防御工事,等到美軍決定登陸時,早已錯失良機。只是誰都沒想到,朝鮮戰爭結束多年以后,中美這番情報戰交鋒居然還有后續。
1994年,美國中情局解密了一批“過期”機密檔案,其中有一份,美軍在半島戰爭時期偵獲的志愿軍作戰部署情報。據說,還是美國中情局老板杜勒斯當年親自將這份情報遞交給了時任美總統艾森豪威爾。
內容大致如下:
截至1953年3月,中國派往朝鮮戰場的軍隊總數約為84萬,人民軍總數將近29萬,其中30萬大軍計劃部署在東海岸地區。情報局分析,中朝軍隊將會在接下來的作戰中,最大限度的開展地面防御,應對聯合國軍進攻,并發動堅決反擊!
這則情報被公開后,引起中國相關部門高度關注,但仔細看過后才發現,這不就是當年我軍敵工部向美軍釋放的假情報嘛,美國竟還把它當作機密“珍藏”了40多年。
因為這件事,丁公量也迎來人生“高光”時刻,盛贊他的文章層出不窮。但鮮少人知,丁公量也有至暗的經歷。
1941年1月,新四軍教導隊,總隊鋤奸科特派員丁公量,因在皖南事變中突圍失敗,被國民黨軍隊抓捕,而后囚禁于上饒集中營。
抗戰初期便投奔國民黨,且官運亨通的姐姐得知此事后,來到集中營嘗試勸說弟弟歸降。
這天,丁公量正被罰蹲在室外接受烈日暴曬,他知道姐姐來的目的,所以拒絕見面,無奈之下對方留下一封勸降信后傷心離去。
丁公量提筆回信“抗日明真偽,疆場識英豪。雖然我們是一母所生,但既然立場不同,往后還是各行其道的好,你就當沒我這個弟弟。”
數日后,有叛徒舉報丁公量和汪海粟等人企圖策劃中秋暴動,敵人將他們鎖上腳鐐,嚴刑拷打,逼迫他們交代同謀,但二人始終不卑不亢,保全了獄內黨組織。關押等待發落期間,他們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設法用皮帶扣撬開了腳鐐上的鐵銷。
趁看守松懈之時,丁、汪馬上卸去腳鐐,頂開谷倉上的木板,爬出去后,飛似得直往山上跑。
為能擺脫追兵,他們冒險將身子一橫,直接從山頭上滾到了山下,只是因為沒剎住腳摔下峭壁,丁公量的一條胳膊因此負傷。徹底跑到安全地帶后,他們商量去福建尋找黨組織,卻不知道新四軍此時已經去了江北。
沿途國軍特務眾多,他們只得假稱自己是逃出來的壯丁,期間因為有老鄉幫助,二人好不容易跑到福建浦城境內,卻沒曾想真的被當地鄉公所抓去做了壯丁。
汪海粟謊稱自己是夜盲眼,大晚上的要丁公量攙扶去他茅房,然后商量逃跑計劃,結果老汪成功脫身,丁公量卻又被拎了回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折磨,他被編到新兵連后才趁機溜了出去。
丁公量輾轉回到蘇北新四軍軍部時,已經到了1942年夏天,部隊將他分配到浙東新四軍工作,繼續為黨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抗美援朝打響后,丁公量隨軍奔赴前線,他在敵工部主持工作期間,想出了許多奇巧的克敵制勝的辦法。
敵工部當時會印制大量精美的宣傳品、畫冊和“和平”紀念章,趕上洋節日還會準備許多裝有糖果等禮物的慰問袋。志愿軍戰士會冒著槍林彈雨,躲過地雷陣,摸到敵軍營前,將這些別樣“武器”擺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死亡氣息凝結的戰場上,那些紅紅綠綠,可可愛愛的東西,總是會輕而易舉打動人心。我們的戰士通常還會在禮物旁放置一個“和平信箱”,收集聯合國軍士兵寫的信。這些文字最終會被送往廣播小組,經由志愿軍女兵用英文向戰地前沿朗讀播放。
起初,聯合國軍的警惕非常高,但隨著時間推移,其中百分之九十的禮物都會被取走,而且寫信的人也越來越多。
戰場上還真實發生過這樣的事,某天一名韓軍士兵帶槍投誠,他在面對志愿軍時坦言“我非常喜歡聽你們的廣播,你們說的對,這是場非正義的戰爭,我不愿意再給李承晚賣命了……。”
2017年3月,丁公量因病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因為他,我們看到了殘酷戰爭的另一面。
舉報/反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