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互動課程
在現階段快速變化的時代,培養孩子的創造性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于創造性和好奇心,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叫張益唐的數學家在美國讀博的時候,由于和導師有沖突而不被授予推薦信,被迫在快餐行業待了十幾年,但在重新回到數學領域后,他一舉解決了與“哥德巴赫猜想”齊名的“孿生素數猜想”。
當學生羨慕他逆境堅持的力量時,張益唐回答道,“我這么多年堅持下來,是因為我好奇,我喜歡,我對數學的這些猜想有興趣,是好奇心推動我的?!?/p>
圖為學生科技比賽
所以說,好奇心是驅動人類探索未知的原動力,而創新思維則是解決問題和創造新事物的關鍵能力。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所言,創造力是對觀念進行“低買高賣”的“投資”活動,它能夠產生新穎且有價值的想法。從小培養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激發他們創新思維的第一步。
教育專家賴念華教授指出,一個有創造性的孩子如果過度地被規范、被壓抑,創造性會很難被激發。通常,一個有創造性的人,在他的環境中需要不斷地被鼓勵和啟發,才能涌現創意。而伴隨創造力的往往還有冒險精神這個特質,冒險可能會付出代價,會激發孩子的挑戰和創新欲望,如果過度壓抑孩子,孩子容易循規蹈矩,缺乏冒險精神,就難以創新。
創造力不僅僅是認知思維,它同樣是一種人格特征。因此,教育者和家長應該創造一個鼓勵和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而不是簡單地施加限制和壓力。
而在創造力教育上,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性能力則是構建核心素質的三大要素。
創造性精神要求在教育過程中,鼓勵學生保持好奇心、開放態度和冒險精神;創造性思維要求學生能夠跳出現有框架,進行創新性的思考,從而產生新觀念、新方法;而創造性能力則是將創造性思維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它包括面對失敗的能力、學習能力、調整自己的能力等。
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意味著要教會他們如何將創意實現,如何克服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在實際操作中鍛煉和提升自己的創造性能力。
圖為學生課后活動
創造力教育的三大要素相互關聯,共同作用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者的任務是創造一個支持和鼓勵創新的環境,幫助學生培養這些核心素質。通過這樣的教育,學生不僅能夠在學術上取得成就,更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和生活中展現出卓越的創新能力和領導力,為社會帶來積極的變化。
現階段,“雙減”政策的施行,減少了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限制過度的校外培訓,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創造性活動和探索,讓學生能夠在更輕松的環境中發展個人興趣和創造力,正是發展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那么,我們要如何營造一個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環境呢?
首先,要重視“思維課程”,培養思維品質和習慣,強調在教學中注重與創造力相關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傾向,專注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如蘇格拉底式提問、案例研究和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學會如何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提出獨到見解,并形成系統的思維框架。
圖為學校項目式學習展覽
其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鼓勵自主探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來建構對現實、知識和意義的理解,發現自我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性,激發孩子內在動力,促使他們不斷追求創新。
第三,還可以讓學生參與特定領域的創造實踐活動,如藝術、科學、商業或技術等,通過實踐活動培養與該領域相關的習慣、性向、知識及其專長,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創造,同時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出真正的創新能力。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創造力的培養需要一個自由、寬松和容忍的環境,它要求教育者和家長具備謙卑的心態,善于發現并欣賞每個孩子獨特的創造力。通過這樣的教育,我們不僅能夠培養出能夠適應未來挑戰的人才,還能夠激發出他們改變世界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