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從朋友口中得知一人,名為青年才俊,學術達人,但仔細一看,卻是一無中生有之人。此人自稱各色身份,卻得以頻繁出入各大高校及會議,與名流觥籌交錯,你來我往,令人唏噓不已!此人究竟是何緣由,且聽我慢慢道來!
此學者名為魏新河,主要有如下身份:
1、遼寧理工大學文化旅游學院教授/遼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遼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教師
2、錦州市草原與林業局工作人員
3、遼寧省鄉村振興專委會副主任,
4、遼寧省錦州濕地生態旅游管理中心(遼河口紅海灘國家公園)副主任
5、遼寧工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
以上形形色色各色身份,或有遺漏,也歡迎諸位同學補充。如果只聞其名,不甚探究,大家恐怕不會把這位頭銜加身之人當成騙子,但事實又是如何呢?首先,圍繞在這位“學者”身上的各色身份,看似認真高尚,但其實大部分組織都是虛構出來的,其中尤以遼寧理工大學這一頭銜造假最為嚴重,憑借大學教授身份,此君頻頻造假,出入各色會議,甚至位列會議評議人。
以下僅列舉部分此君參加的會議:
1、“延安十三年與中國式現代化”高端論壇暨延安十三年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成立大會
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延安大學
2023年5月20日
分論壇1延安十三年與中國共產黨之治:
魏新河 遼寧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題目 :新時代背景下論推動全面發展政治協商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2、“中國共產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論壇
中國實學研究會、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國企業黨建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3、金華市政協理論研究基地2023年人民政協理論研究全國學術會議
4、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華文教育分委員會成立大會暨華文教育研討會
2023年9月23日分組討論第二組
魏新河(遼寧理工大學):文化強國視閾下我國教材改革建設路徑探究
5、梁漱溟先生誕辰 130 周 年紀念會暨勉仁教育與鄉村建設學術研討會
主辦方:西南大學、重慶市北碚職業教育中心
6、新疆大學: 第二屆“中華民族共同 體視野下的歷代西北邊疆治理研 究”學術研討會
7、常州工學院: 智庫圓桌會|2022大運河工業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學術研 討會
8、阜陽師范大學: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論研討會
9、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2022 年第十四屆全國體育信息科技學術大會
10、第十二屆公共政策智庫論壇暨“新時代、新征程、新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除此之外,其本人朋友圈中還曾透漏出其參加北京大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研討會的照片
以上會議頗多,涉及主辦單位包括:金華市政協,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常州工學院,云南大學,西南大學,新疆大學,阜陽師范大學,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浙江工商大學,寧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遼寧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各大高校和組織!
如果只是看這位“學者”參加的會議,我們很難分辨出真假,但實際上,這位學者參加會議的各種身份,卻都是無中生有的身份!
首先就是:遼寧理工大學,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正規,但實際上卻是個并不存在的高校,遼寧省根本不存在遼寧理工大學,實際存在與之相近的高校為遼寧理工學院(13127)、遼寧理工職業大學(12595),均位于錦州!(這里說句題外話,因此君假身份多與錦州有關,猜測其為錦州人或者與錦州有所關聯。)
除高校造假之外,此君加身的各種行政身份,也均為其自行編造,如遼寧省鄉村振興專委會,遼寧省行政機構中不存在這一委員會,與之最為相近的為社會團體遼寧省鄉村振興協會;諸如遼寧省錦州濕地生態旅游管理中心(遼河口紅海灘國家公園)副主任這一身份,也為其自行編造,遼河口濕地保護中不存在這一單位。
以上內容,大部分普通人都能自行查找到,明明是一個造假之人,卻能在大雅之堂言之鑿鑿,高校的學術工作不禁讓人懷疑。魏新河自稱1978年10月生人,男,漢族,中共黨員,從遼寧工業大學歷史學院畢業,碩士研究生學歷,長期從事近代史、中共黨史,文化、 旅游等教學和實踐工作,深耕紅色教育、近代史研究 20 余年。曾獲得遼寧省高校教育工作 先進個人, 省文化廳系統優秀共產黨等……這些身份究竟如何,其實只要一查證就可知道,但即使是全國最頂端的雙一流高校,對于此人的身份卻也沒有用舉手之勞進行查證,其中原因,讓人深思!
對于魏新河之事,從去年起就有人曝光,但時至今日,卻仍舊泛起波瀾,而此君魏新河身份去年被人扒出之后,據說又化身遼寧理工學院魏鑫,出入各色平臺,忝列為清華大數據與因果推斷研討班博士生入選名單之中,遼寧理工學院尚無碩博點,真不知此君何來此身份。
進行學術研討會,應該說是一個學者不可避免所要參加的活動。
但很多高校之所以舉辦學術活動,一是獲取國家及高校經費,而后消耗經費,使得過己之手,二是觥籌交錯,你來我往,增進人情關系。
一些會議,在會議征稿階段,工作人員就是從參會人員職稱和職務等入手審核,而從不是以投稿征文的質量入手。普通碩博生想必對于自己的小論文投稿錄用之路都有深刻體會,凡錄用者,幾乎無不需要掛課題或導師一作,獨作而無課題者寥寥;參加各色學術會議的投稿,也多與之類似,職稱越高者,越能中之,學生也多需名校及名師之后。名校名師之徒水平有之,會議投中有道理可講,但對于職稱教授者,頗多會議許其參加時卻根本不做詳盡核查,簡直是貽笑大方,遺人笑柄。不知會議參加之時,置身其中的教授和學生,知道他們與騙子在高談闊論否?
查看魏新河“學者”的長篇大作,除題目之外,幾乎一無是處,東邊一點,西邊一點,匆匆合成,便中論壇,而且中的是堪稱大雅之堂的高校或者官方組織的研討會。不知道與魏新河之同列的賢人學者,相近者是否有之,同類者又是否有之?若有之,不知何時才能發現這等蛀蟲!
學術允許自由,江山代有才人出,允許年輕學者參加研討會本也是頗為有益的行為,但學術的規范化過程,也應適當采取舉動。而現在的現狀就是,高校對于年輕學者特別是碩博生,多設置門檻,但對于職稱加于身者,榮譽加身者,卻多不做審查,如果這種學術規范只針對于年輕學生,不知此等規范何時才能施行于天下
尊重知識,尊重學者,但更需要明辨是非。對于魏新河/魏鑫之流,不可稱之為學者,但此等詐騙行徑,卻能橫行至今,不禁令人發問:
1、高校以及地方組織的層出不窮的研討會,目的究竟是什么?他們究竟對參會的社會名流,專家教授等與會人員有過核查環節沒有?
2、互聯網信息傳播迅速,本應及時知道的詐騙信息,但高校等平臺對于此等渾水摸魚者,以假亂真者,為何自己頻頻受騙?
3、層出不窮的會議論文征稿中,高校教師所擁有的職稱是否是檢驗質量的唯一標準?
4、“克萊登大學”一般的行徑,學術騙子背后,究竟是什么樣的產業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