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銀箔錫紙、電線和亞克力……這些城市中常見的“耗材”,在藝術家安塞姆·雷爾的手中,變成了絢麗的光影游戲。
作為德國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最近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的年度大展“安塞姆·雷爾:人間煙火”中,安塞姆·雷爾展出了他過去十二年間二十余組重要的作品,從他標志性的霓虹燈裝置、銀箔繪畫、干草垛雕塑、脂熔巖陶瓷風格花瓶到最近的抽象攝影作品,全景式呈現了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多元面貌。展覽將持續到 11 月 3 日,如果你感興趣,不妨去現場親自感受一下這別樣的“人間煙火”。
一座巨大風鈴,是盛夏里的一絲清涼。
這件名為《風鈴(菱形)》的作品源于藝術家在多年前的圣誕市集上購買的一個小風鈴玩具,安塞姆·雷爾說:“它對光影的反射迷住了我,我想到了20世紀60年代的動態藝術(Kinetic Art)。”
▲ 安塞姆·雷爾,《風鈴(菱形)》,2020
“安塞姆·雷爾:人間煙火”展覽現場,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收藏
出生于1970年的安塞姆·雷爾,以在現成品基礎上完成的雕塑和極具張力的大型抽象繪畫而知名。
在他的作品中,你總能看到生活的影子。
花瓶、沙發、亞克力裝飾畫……安塞姆·雷爾擅于從最日常的“裝飾性”物件著手,他的“壞品味”與他在學生時期學習的抽象繪畫甚至有些背道而馳,畢竟在他上學的 90 年代,抽象繪畫的學生最不愿意聽到別人對作品的評價便是“太有‘裝飾感’”。
▲ 安塞姆·雷爾,《無題》,2011,現成品,織物,效果漆;基座:中密度纖維板,漆,110 × 190 × 94 cm,圖片致謝藝術家及馬刺畫廊
▲ 安塞姆·雷爾,《吧臺》,2020,木,丙烯,亞克力,74 × 75 × 46.5 cm,圖片致謝藝術家及馬刺畫廊
反觀之,霓虹燈與鋁箔作為材料實際上極具侵略意味,安塞姆·雷爾使用它們對當時的德國藝術進行“回擊”,也借由對這些材料的使用,逐漸樹立了獨屬于他的個人風格。
銀色鋁箔紙和亞克力的結合,誕生出介于二維和三維之間的浮雕藝術作品,藝術家在“銀箔繪畫”中挑戰了裝飾品與高雅藝術之間界限的傳統認知。
▲ 安塞姆·雷爾,《無題》,2012,布面綜合材料,亞克力,300 × 200 × 28 cm,圖片致謝藝術家及馬刺畫廊
而將光影色彩推至高潮的,是藝術家為此次展覽專門打造的迄今體量最大的霓虹燈裝置。
超過 800 根霓虹燈管組成的空間,在鏡面膜的反射下,讓人在其中迷幻目眩。
▲ 安塞姆·雷爾,《無題》(局部),2020
“安塞姆·雷爾:人間煙火”展覽現場,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對藝術家而言,霓虹燈管的布置如同在三維空間中作畫。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看似抽象的“筆觸”實則源于真實世界中曾點亮城市夜空的霓虹廣告。
展廳中如水面般閃爍的地面為作品再添一個層次,藝術家邀請觀眾在裝置中穿行,漫步于它的倒影之上,仿佛在城市的“人間煙火”中飄浮穿梭,這也構成了此次展覽命名的由來。
初看安塞姆·雷爾的作品,你可能會訝異藝術家對工業耗材、裝飾性材料的堅持,但這種貫穿則體現了藝術家更深層的發問:在這個消費、工業的時代中,到底什么是永恒?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展覽現場圖片>
▲ 從左至右依次:
<1>安塞姆·雷爾,《家庭空間》(局部),“安塞姆·雷爾:人間煙火”展覽現場,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2> & <3> “安塞姆·雷爾:人間煙火”展覽現場,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將工業上的耗材以藝術品的形式定格,這種不和諧又和諧的并置,又何嘗不引發我們對當下生活的反思。
展廳內的繽紛絢爛與展廳外的《風鈴(菱形)》似乎形成了某種比照,相較于藝術家其他作品的奪目耀眼,《風鈴(菱形)》透露出的含義更像與之相悖的沉靜。
在風鈴緩慢的運動中,你是否也沉入靜思,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能把握的,只有抓緊觀看每一個當下的“人間煙火”。
作者 - 懶羊羊
圖片由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