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和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發布,報告顯示,我國仁愛礁礁盤和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因菲律賓坐灘舊軍艦和艦上人員的非法活動,遭到嚴重破壞。因坐灘舊軍艦和人員的污染,垃圾遍布仁愛礁西北礁坪,珊瑚大片死亡,實在令人痛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南海之聲隨即推出中英文紀實短片《仁愛礁:南沙之淚》,重點反映了菲律賓坐灘舊軍艦馬德雷山號和艦上非法滯留人員對我國仁愛礁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行為。
我們都知道,珊瑚島礁是因為有大量的活珊瑚存在,才有利珊瑚島礁的生長,進而讓珊瑚礁盤變成島嶼陸地。由碳酸鈣組成的珊瑚蟲骨骼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生長過程中才能形成暗礁和陸地,如果珊瑚蟲大量死亡,珊瑚島礁的生長就會停止,不利于陸地形成。此外,珊瑚島礁除了是觀賞、潛水景點,還是蠕蟲、海綿、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和甲殼動物,以及魚類幼魚的生長基地。如果珊瑚蟲死了,海洋生物鏈也就打破了。這樣的珊瑚礁盤就會變成死礁,永無形成陸地可能。
那么,菲律賓這艘坐灘我國仁愛礁達25年之久的舊軍艦,是怎么破壞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它又是怎么造成我國仁愛礁礁盤珊瑚大量死亡,根據調查報告,筆者總結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美國二戰時期生產的LST坦克登陸艦,環保材料不過關,對海洋生態環境污染較大。
二戰時期,激戰正酣,美國生產了大量的LST坦克登陸艦,越戰結束后,美國把其中一艘贈送給了菲律賓,菲律賓命名為馬德雷山號。1999年菲律賓把這艘舊軍艦坐灘在我國仁愛礁西北礁坪,一直坐灘至今。因二戰時期修建的艦船,主要是趕時間,噴涂船漆、控制排污等技術方面還比較落后,幾乎沒有考慮環保要求。所以經過25年的海水侵蝕和狂風暴雨的吹打,船體金屬會逐漸溶解,船身涂漆會加快散播,鐵水和油漆常年污染了仁愛礁礁盤和海水。
第二,菲律賓用馬德雷山號舊軍艦沖灘仁愛礁西北礁盤,對我國仁愛礁礁坪、礁石破壞極大,礁盤上形成大量珊瑚礁碎塊和造成大量珊瑚蟲死亡。
馬德雷山號登陸艦艦長100米,舷寬15.2米,吃水滿載2至4米,滿載量為4080噸。這么重的舊軍艦一下坐在礁坪上,沒有樁基,脆弱的珊瑚礁坪根本承受不了這么大的重量。因此,非法坐灘舊軍艦附近除了存在大量珊瑚礁碎塊和死亡珊瑚,還因為舊艦重量,造成礁坪局部沉降,在坐灘舊軍艦周邊最為嚴重,面向潟湖內坡區最為明顯。
第三,菲律賓軍方利用坐灘舊軍艦,在艦上設立船中村,派駐更多士兵,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了海洋環境。
菲律賓海軍自從把馬德雷山號坐灘在我國仁愛礁后,一直維持10人左右陸戰隊士兵駐扎,經過20多年的風吹日曬,馬德雷山號早已殘破不堪,搖搖欲墜,甲板上也是銹跡斑斑,就快塌陷。為了挽救這艘破船,近兩年,菲律賓想盡各種辦法,加固這艘舊軍艦,甲板上已鋪上新鋼板,原本空無一物的寬大甲板,現在布滿了各種建筑設施和生活設施。如儲水塔、起重機、簡易房屋、帳篷、旗桿臺、太陽能板、大量藍色不明桶裝物等,約90%的甲板已被以上這些臨時設施覆蓋。生活在舊軍艦上士兵已達20人,每天生產的大量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沒經過無害化處理,直接排進了大海,污染了海洋環境。菲律賓甚至在舊船上焚燒生活垃圾和建筑材料,污染了仁愛礁的空氣。
第四,仁愛礁西北礁坪,生活垃圾遍布礁坪,是菲律賓非法“坐灘”士兵及其相關聯的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
仁愛礁西北礁坪寬約400米至1000米,水深只有0.5米至3米,菲律賓坐灘舊軍艦上的士兵,每當生活物資不能從后方得到保障的時候,他們會跳進海中,在礁坪上進行捕魚作業,在礁石上留下不少殘破的漁網、漁線、罐頭盒、塑料等人為棄置物,從沒進行清理。菲律賓軍方每年還會從菲律賓國內邀請一些所謂的“海洋科學家”、記者、外國媒體到仁愛礁坐灘舊軍艦進行現場考察和采訪,這些所謂“海洋科學家”、記者隨手丟下的棄置物,分布在礁石上,同樣污染了仁愛礁的海洋環境。
自然資源部的報告指出,仁愛礁礁坪及潟湖海水中重金屬、油類、活性磷酸鹽(以磷計)含量明顯高于歷史記錄,礁坪上的珊瑚蟲大片死亡,礁石已無再生可能,都是因為菲律賓坐灘舊軍艦和艦上人員活動造成的長期性破壞,對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我們應該擇機將該舊軍艦徹底清除,消除污染源,保護我國仁愛礁海域的生態環境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