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要快,姿勢要帥
“這兩年壓力是真大,超級大。”
年初,昆明投促局的一位朋友跟財哥說,去年寫的那篇《云南招商卷到家》在投促系統都傳遍了,大家都在看兄弟州市的動作如何。
今年更是前腳敲后腳,大家都在搶錢,而且又提了幾個擋,一切都在:
加速,加速,加速。
一季度,云南固投同比下降8.1%,多個州市負增長,工業增速緩慢。但好消息是產業結構在持續優化,扣除房地產開發、交通和水利投資后,增速達10.4%,產業投資增長了17.9%,占固投比重達到51.7%,撐起了半邊天。
同樣是卷,但和去年各地爭著搶著上項目不同,今年云南招商引資頻繁強調一個詞:
一盤棋。
也就是說,要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特色優勢,進行錯位招商,提供區域間差異化要素保障政策,不搞大而全,杜絕惡性內卷。
昆明就最典型,重點“飛地園區”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模式還被人民日報點贊。
2022年昆明提出的一盤棋策略主要包含三方面,產業布局、要素保障、招商引資,并出臺了“1+2+N”的系列配套文件。
簡單來說就是,市級層面統籌調配各類資源,各區縣聯動招商,功能互補,利益共享:
有資源的出資源,有工廠的出工廠。
比如新希望和祿勸、富民簽的三方協議,就是在祿勸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在富民生產加工,解決縣域間自然資源和生產加工條件不匹配的問題。
還有尋甸與東川共建天生橋產業園,西山區、富民與華潤新能源合作共建光伏電站等等。
限于篇幅,財哥這次主要盤一下云南經濟總量排名靠前的幾個州市,其他州市以后有機會慢慢講。
1
昆明的玩法很新穎。
5月,昆明出臺新的一盤棋機制,把兩個市級重點飛地園區確立為全市承接產業轉移的核心承載區。這兩個園區是:
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滬滇臨港科技城。
二者的招商發力點主要是臺商臺企,以及東中部產業轉移。
這兩個地方有多重要?
官方表述里提到兩個優先:舉全市之力優先推動其建設,招商引資和產業轉移項目優先落地。還制定了一套考核細則,給14個縣(市)區及幾大新區管委會下達了明確的KPI。總之就一個意思:
有項目優先往這倆地送。
剛性任務壓力下,考察團像流水一樣涌入磨憨和滬滇臨港科技城。
除了昆明每個縣(市)區領導都帶隊去考察,還有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企業,涵蓋熱帶花卉、進出口貿易、供應鏈服務、綠色建材、制造業、物流業等多個領域。
從數據來看,2023年磨憨對接了856家企業,平均每天要接待2.3家企業,簽訂投資協議金額超103億元,固投同比增長370%。
今年,磨憨的熱度只增不減,幾乎每天都有投資考察團考察,一天要接待3~4批次。目標是總投資超6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60億元:
和去年比直接翻了6倍。
據當地投促局透露,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實施一個多月后,昆明組織過去考察的企業已有10家初步確定了入駐意向。
去年年底開園的滬滇臨港科技城也是每個縣區領導的必打卡地,截至6月底,已有21家企業簽訂協議,30多家注冊落地。財哥之前也說過,這個園區會是昆明招商引資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在云南是獨一份的存在。
和這兩個園區被追著喂飯吃不同,其他地方還是得主動走出去。
數據顯示,一季度昆明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區黨政一把手赴省外招商共計56次,省內會見客商1344次,外出招商次數同比增長24.44%。
財哥大概數了下,今年上半年,昆明一二把手幾乎每兩天就要外出招商考察或會見客商一次,去得最頻繁的幾個地方是:
上海、北京、江蘇、重慶。
上海不用多說,滬滇協作和東部產業轉移的背景下,聯系只會越來越緊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這兩年昆明一二把手去得最頻繁的城市,主要是拜訪國家有關部委和央企。
這意味著,昆明在招商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上,努力向中央貼得更緊、走得更快。
用昆明投促局那位朋友的話說,原來招商引資工作中我們都是在走的,現在是別人在走我們要跑,甚至都不是跑了:
是腳底下踩著風火輪在往前沖。
他說,從2000年到2018年,昆明GDP年均增速幾乎都在8%以上,但最近兩三年都在3%多一點徘徊,上上下下都坐不住。劉洪建書記來以后,招商引資的工作翻了好幾倍。
而且在考核體系上還先把水分榨干,也就是把房地產和部分基建類項目刨除,硬剛產業招商。
還有一件“往年從未有過”的事是干部能上能下來真的。不能干,就直接請他讓位,讓實干家上來,讓年輕人上來。這些都是從福州、成都學來的經驗,整個干部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樣了。
他說,昆明投促系統有很強的危機感:
一直被曲靖追著跑。
安寧一直是昆明的三好生。
朋友說,尤其是其招商引資的三個“1%”,被市里領導反復夸贊和推崇:但凡招商有1%的希望,就付出100%的努力;只要項目有1%的需求,就提供100%的服務;為企業增加1%的利潤,就做出100%的工作。
今年3月下旬,省里公開通報表揚了2023年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的州市、縣市區,26個縣市區中,昆明上榜兩個,一個是官渡區,另一個就是安寧。
另一位朋友和財哥說了個故事。年初時一家排名中游的500強民企到昆明考察,先去了一個地理位置很好的縣區產業園,結果企業和園區接待的人雞同鴨講了半天,提的需求很多都不能滿足,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更離譜的是,園區里居然沒有女洗手間。
后來又去了安寧,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和體驗。不僅有安寧副市長帶頭接待,還把幾個園區的負責人都拉來做推介,整個流程有條不紊,團隊專業度也比較高。最后這家企業選擇了安寧。
財哥始終覺得,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是一個道理:
資源決定下限,人決定上限。
財哥看了看安寧今年的表現,招商引資的重點依舊是圍繞3個千億級產業進行產業鏈招商。
7月8日,安寧舉行三季度重點項目集中調度儀式,集中開工了14個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108.62億元。其中,就包含2個石化、1個冶金、2個新能源產業鏈項目,還有9個分別是城市、文旅大健康、現代農業產業鏈項目。
這里多提一句,在財哥16個州市的經濟觀察計劃里,安寧也會被單列出來,作為重點一站來考察。
除了托管磨憨、東部產業轉移,昆明的另一個機遇在于中老鐵路。
今年,昆明和東南亞的聯系更加頻繁。4月下旬和5月上旬,昆明主要領導先后會見了老撾、柬埔寨、泰國的客人。
從年初到現在,財哥也發現,今年以來談論出海“兩亞”的朋友越來越多,大家都想趁著那邊還沒那么卷,早點去占個位置。
2
云南去年表揚的11個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州市中,一類州市有兩個,昆明是第二名。
第一是“卷王”曲靖。
從數據來看,去年曲靖一把手帶隊外出招商18次,主要目的地是北京、上海、遼寧、安徽、江蘇等省市,新引進1~10億元項目90個,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3個,省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增長4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0%:
各項指標都超額完成。
關于這一點,另一位昆明市投促體系的朋友曾和財哥分析,看增長量數據,曲靖確實很猛,壓過昆明一頭。但昆明畢竟有這么大的基數在,要想跑得飛起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當然,昆明作為老大哥和省會,不能完全這么比,應該比別人承擔更多。
之前在《工業大競賽》一文里財哥也寫過,曲靖今年的產業發展除了繼續重倉“3+6+2”產業,還提出“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新型工業化結構。
傳統產業主要指煤炭、鋼鐵、化工,新興產業是新能源電池、綠色硅光伏、有機硅新材料,未來產業有半導體、碳基、硅基、氫能等。
表現最亮眼的還是“新三樣”。
今年一季度,曲靖引進省外產業到位資金163.9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570萬美元,固投同比增長6.3%,工業投資、產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8.4%、38.4%、37.7%。
其中,3+6現代產業體系增加值同比增長6.8%,9個工業產業共拉動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3個百分點。綠色鋁精深加工、稀貴和液態金屬、有機硅新材料、綠色硅光伏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加:
15.3%、37.0%、37.5%、66.0%。
不過有些事也值得注意,今年以來。曲靖同時面臨兩場震蕩,一是官場,二是光伏。前者不好談,后者不好看。全球光伏產能過剩,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瑕不掩瑜。在招商引資方面,曲靖依舊是能打的那一個。
除了以量取勝,一季度謀劃2000個儲備項目,入庫582個,還從隊伍構成、人選條件、人選來源、選派過程等方面對招商隊伍作出具體規定,各縣(市、區)組建了由51個工作組、429名隊員組成的10支產業招商工作隊。
除了招商隊伍的專業度,還在全省率先推出先建后驗,全面推行容缺審批,讓企業把更多時間花在跑市場上。
這讓人想起有一位網友曾在財哥的視頻里發過一條評論:
做江浙滬的項目,都是招商局規劃局催著企業出圖紙,無關痛癢的小問題直接就過了;做某些地方的項目則恰好相反,得催著領導看圖,有問題也不能一次性解決,反反復復,周期拉得很長。
曲靖這方面是覺醒得比較早的。
前段時間財哥聽朋友說,滇中某州市曾與一家全產業鏈咖啡企業談過,結果因為場地、配套及相關政策一直沒談攏:
后來被曲靖截胡了。
11個戴小紅花的州市中,另一個十分搶眼的是楚雄。
作為這兩年的黑馬選手,楚雄去年產業投資、民間投資占比雙雙位居省內第一,今年一季度的成績也很喜人,全州工業投資、產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5.6%、30.4%、25.4%,固投增長8.4%,列全省第三。
招商引資方面,楚雄采取“州市+政企”小分隊模式,一季度州級、縣(市)、州級行業部門一把手外出招商近百次,時裝周、文化旅游節、花卉產業節等都與招商引資推介會關聯起來,新簽約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86項,落地實施182項,入庫率97.8%。
1~3月引進州外、省外產業項目到位資金96.09億元、78.39億元,同比增長51.6%、53.7%,實際利用外資720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40%:
超進度15個百分點。
楚雄的另一項唯一成就,是出了云南僅有的2家獨角獸企業云南宇澤、云南國鈦。
兩家獨角獸企業是楚雄基金招商、股權招商模式的成功,前者是全國頭部N型硅片制造商,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綿鈦生產企業。
整體來看,楚雄2024年的招商引資還是圍繞5+6重點產業展開,其中最耀眼的還是綠色硅、綠色鈦。
目前,楚雄以宇澤、晶科項目為核心的綠色硅產業鏈已經建成,成為云南第一個同時具有單晶硅拉棒、切片、電池片生產能力的州市。一季度,以綠色硅產業為主導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了19.2%,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重要行業。
鈦產業也集聚了31家企業,形成從鈦礦采選到鈦材加工貿易的鈦產業鏈,成為亞洲最大的海綿鈦生產基地。
果然是悶聲干大事。
3
再說說一季度GDP在300~700億元區間的紅河、玉溪、大理、昭通。
經過兩年的低迷后,紅河總算支棱起來了,一季度GDP總量687.18億元,增速5.9%,排全省第4、滇中第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固投增速8.8%:
比楚雄還高點。
從產業投資來看,工業投資增長24.1%,其中電解鋁的增速尤其明顯,達29.3%。此外,旅游投資大幅增長194.7%。
紅河招商引資的核心思想還是圍繞三大經濟,以資源換產業,以園區聚產業,以口岸發展產業。一把手招商主要聚焦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山東等省市,重點發展綠色鋁精深加工、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業鏈。
既然是沿邊州市,重點說說沿邊產業園招商,主要圍繞3大主導產業進行:
消費電子及其零部件、輕紡加工、東盟特色產品加工。
財哥看了下,最近一年,紅河承接了不少東部產業轉移項目,落地消費電子及其零部件產業近50家,在園區內初步打造出“東部研發+紅河制造+東盟組裝”的特色跨境產業鏈供應鏈。
一位做跨境電商的朋友告訴財哥,從河口口岸出關,3.5小時就能到達越南首都河內、5小時到達越南海防港,陸運成本560元/立方,物流時效和成本優勢明顯,吸引了很多珠三角、長三角的企業。
玉溪的情況和紅河有點類似,都是資源型城市,只是近幾年略顯失意。
GDP就不說了,一季度玉溪又拿了個滇中最慢增速,主要原因還是工業增長低迷,13大重點行業中8降5增。
“兩壯”產業中,占規上工業增速值3/4的煙草制品增速僅為3%,綠色鋼鐵累計增長值也只有3.3%。“兩新”里的生物醫藥表現尚可,但絕對值還不夠大;新能源電池幾乎處于龜速狀態,目前全市只簽約了13戶企業、18個項目,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就沒有新企業入庫。已入庫企業的擴產、達產情況也未達預期:
開工率只有50%,建成投產率不足16.7%。
要進入“煙+鋰”時代,看來路還很長。
財哥前段時間剛跑完玉溪,不少粉絲也在催更。這里先劇透一小部分。
不止一位當地朋友跟財哥說過,玉溪在招商引資方面還欠缺點力度。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外出招商考察54批次,接洽客商214場次,相比其他傳統強州市,頻次要低一些。
就光伏產業而言,玉溪的接觸其實比曲靖還早,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起個大早還不一定趕得了晚集。一位在玉溪某縣落地光伏發電項目的企業負責人說,他們這個項目從3年前就開始了,直到今年才落地。
一位朋友總結,在“內培外引”上,玉溪似乎更喜歡:
自己培育產業。
當然,這事也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無論怎樣,玉溪依舊是全省工業化率最高的城市,還是家底豐厚;從人均角度,也依然是“云南第一厚”。
大理和昭通這兩年都咬得很緊,作為被追趕者,大理的壓力或許更大一些。
今年一季度,大理房地產、水利投資大幅下滑,全州固投同比下降11.3%,三產中只有二產增速為正。
好在工業拉了一把,全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啤酒、水泥、鋅等主要產品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速。
財哥看了下今年上半年大理的招商動態,州級一把手外出招商主要聚焦文旅、物流、綠色食品、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簽約項目涉及地熱能、水利、醫療器械等。
一位今年頻繁去大理考察的朋友告訴我,在“新三樣”的招引上,大理其實并不比楚雄遜色多少,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之前祥云集中建園,光伏和新能源也搞得熱火朝天,談了不少產業鏈項目,但后來因為能耗指標和缺水的問題:
部分項目進展有些遲緩。
昭通主要還是立足電、磷、硅三大比較優勢,重點新型工業是磷基及新能源電池、綠色硅鋁,一把手外出招商目的地以北京、上海、江浙為主。
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昭通旗濱光伏高透基材項目建成投產,生產出云南第一批光伏玻璃,為產業鏈招商增加不少砝碼。
說到最后,又要回到那個老話題:靠什么留人?還是四個字:營商環境。
有位朋友打了個比喻,評價營商環境的指標很多,其實說簡單點就一句話,當地說話算話,企業安心賺錢。誠信是第一位的,千萬別學那些壞榜樣:
拿裝煤油的車,來裝食用油。
云財財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轉載請微信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