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印發了兩份重要文件,或將深刻改變遼寧省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一份是《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一份是《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在《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里,將從4個方面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里,明確了統籌城市布局的規模經濟效益和健康安全需要,切實轉變沈陽、大連等特大城市的開發建設方式,積極破解“大城市病”。還提到了支撐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合理保障縣城和小城鎮的空間需求,提高吸納新增城鎮人口等等。
把這兩份文件連起來分析,你就會發現,大城市瘦身健體的風吹到了遼寧,縣域經濟的發展將成為接下來的重點
何為“大城市病”?
在洶涌的城市化進程之下,大城市病不斷凸顯,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和資源緊張表現得格外突出。這也是近些年國家出臺了很多文件要求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的的原因之一,北京就是典型的例子。
北京的高能耗產業、非科技創新型企業和一般制造業可以轉移到河北和天津;北京的物流基地、批發市場和第三產業的呼叫中心、服務外包和健康養老向北京周邊疏解,包括雄安新區也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產業的同時就是疏解人口,這是破解大城市病的關鍵,沈陽和大連作為特大城市,也不會例外。
疏解大城市的好處不僅僅是破解大城市病,還有一方面能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因為周邊的縣城、小城市就能承接更多產業。
所以遼寧同時也出臺了《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首先,文件中明確了補齊縣域基礎設施短板。
縣城在城市化進程之下,發展是滯后的,所以縣城的公共基礎設施都要加速補強補齊,比如公路、水利、地下管網改造等等。
然后,文件中還明確了推進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說白了就是,遼寧省將打造一批工業強縣、農業強縣和文旅強縣,這是有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的。
農業來說,有些縣城肩負著糧食安全的責任和使命,省上會給到更多惠農政策,同時這些縣城要加快打造一批規模化、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的先進縣。
而對于工業縣的發展來說,就更重要了,因為對于縣域經濟而言,工業是非常關鍵的支撐力量,不僅創造的gdp和稅收高,還能促進第一產業增值增收和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縣城搞工業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發揮自己當地的優勢和長處,不能一哄而上的干,要以協同發展的思維來干。
文件里還提到了指導支持各縣培育壯大1至2個主導產業以及1至2家龍頭企業,對項目建設、產業平臺構建等給予資金支持。
對于工業縣城來說,有一個主導產業都夠吃了,因為一個主導產業的產業鏈配套就非常可觀了,當然,如果資源稟賦好、產業基礎好、科研條件好的縣城也可以培養2個主導產業。
一個縣城,無論是以農業為主還是以工業為主,只有有了自己的主導產業,才有了自己的底氣和內生動力。
所以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縣城應制定好長期發展規劃主抓主導產業發展,再加上大城市瘦身健體的趨勢下,縣城未來的發展大有可為。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